对休谟问题一些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休谟问题的一些思考
【摘要】休谟站在经验论的立场上,对传统的唯理论进行了反驳,对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范围提出了怀疑,被哲学家们称为“休谟问题”。
休谟问题是后世哲学尚不能绕过的一个问题,从而促使众多学者试图解决它,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方案被公认为是对休谟问题的合理解决。
休谟问题正确揭示了人类认识能力的特征,可以称之为“休谟定律”。
在现在的认知背景下,休谟问题是不可解的,试图去解决它是不可行的。
【关键词】休谟问题;休谟定律;归纳;哲学
一、《人性论》的主题与休谟问题
近代西方哲学的共同主题是回答知识的合法性基础和来源。
休谟承袭洛克和贝克莱经验主义的传统,继续对以笛卡儿和莱布尼兹为代表的大陆唯理论进行彻底的攻击。
休谟不仅要为知识的合法性清理地基,而且企图建立人的科学体系。
他在《人性论》引言中明确指出:“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而我们对这个科学本身所能给予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又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
察之上”,而人性又是一切科学的“首都或心脏”,因而“在我们没有熟悉这门科学之前,任何问题都不能得到确实的解决。
因此,在试图说明人性的原理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是在提出一个建立在几乎是全新的基础上的完整的科学体系,而这个基础也正是一切科学唯一牢固的基础”。
那么,这个人性的基础是什么呢?我们看到,休谟似乎是仿照柏拉图把人性的本质归为人的灵魂(三分为知、情、
意)的结构。
他把《人性论》分为三个论题:论知性、论情感和论道德。
这表明,休谟把关于人的科学归结为人性理论,把人性归结为人的灵魂和精神,又把人的精神一分为二:知性(或理智、理性)和情感两大部分;相应地,把人类心灵的对象世界划分为事实和价值两个世界。
休谟是通过对“知性”的研究为科学知识提供合法性基础,通过对“情感”的研究为道德知识提供合法性基础。
显然,休谟写作《人性论》的主题是明确的,即人性与知识和世界的关系。
二、对于休谟问题的争论
休谟问题主要是指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不能从事实命题直接推导出价值命题;二是价值判断不能被科学所认识和证立。
对于休谟问题的争论主要表现在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直觉主义与不可直观主义、情感主义、规约主义、描述主义等几大流派之间。
而这些流派可以归纳为两大基本学统,即认识主义和非认识主义,前者认为道德命题是有意义的,可以被认知和确证,而后者则怀疑前者的看法。
(1)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是用自然属性去规定和说明道德的理论,它认为,道德的善恶就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即事物的可经验地加以观察的属性,如快乐、幸福、兴趣等。
或者说所有的道德与价值属性,都能借助事实来定义,或者翻译为事实的属性,因此从是或事实判断推导出或派生出应当或伦理判断就是可能的;非自然主义伦理学是用某种形而上的、超验的判断来作为伦理或价值判断的基础,它认为,道德的善恶既不能通过经验事实加以证实,也不能从经验事
实中推导出来的。
(2)直觉主义。
所谓自然主义的谬误,就是在本质上混淆善与善的事物,并以自然性事实或超自然的实在来规定、定义善的各种伦理观点。
自然主义伦理学从事实中求“应然”,使“实然”与“应然”混为一谈;形而上学伦理学又从“实然”、“应然”中求实在,把“应该”当作了超自然的实体。
摩尔认为,价值属性的意义不同于事实属性的意义,而“善”的概念具有单纯的、终极的、不可直观感觉的、不可试验的、也不可分析的性质,它是不能定义的,善就是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流派都认为,从事实命题不能直接推导出价值命题,各流派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如何认识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区别,尤其是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现代英美哲学认为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休谟定律。
其次,对于价值命题的证立问题,比较主流的看法认为,各种价值命题之间由于涉及人自身的情感、兴趣、义务感等,并不存在一种普遍而客观的论证规则。
三、休谟定律下的认识问题
休谟定律即使被接受,休谟问题即使不可解,这也并不影响我们对知识的追求。
只是休谟定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于实际事情的普遍知识的追求是没有合理依据的,是不能确定为真的。
而且,我们以前认为认识到确定为真的知识的想法是错误的,人类关于实际事情的普遍知识从来就没有达到过。
最后我们说,“休谟问题组”的本质是人类探索的一个古老的哲学基本问题:人类理性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
来理解、认识和把握我们的对象世界。
如果把休谟问题作为一个正确的否定性理论而接受,那么休谟问题就是不可解的,至少在目前的认知环境下是不可解的,而对不可解的问题去尝试解决是徒劳的。
既然休谟问题和人们对确定为真的普遍知识追求的心理是相矛盾的,并且接受休谟问题是不可解的,那么我们只能放弃对确定为真的普遍知识的追求,认为经验知识是可错的,但却是可以接近真理的。
认识越接近真理,它对我们行动的指导作用也就更大、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休谟.关文运译.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7~8
[2]仇德辉.统一价值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