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辩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辩》观
后感
《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辩》观后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那么,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人又是怎样去激浊扬清、追求公平正义的呢?《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
《鉴史问廉之三·清浊之辩》观后感
海晏河清是人们亘古不变的对生活的寄托和期盼。如何
能做到在浊浊红尘中独守清廉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方面是告诫为官者应时时刻刻以国家责任和为民务实为己任,我理解为另一方面的意思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正是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中首发而又由梁启超先生提炼出来的最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
屈原为了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不惜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维护了自己清白之身,使之不致蒙受世俗之尘埃。文天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散尽家财、起兵勤王之举更是成全了他舍身取义的壮举,另后人万事敬仰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张养浩的《为政忠告》字字珠玑,即使到现在仍不失为一篇为官做事的范本。正义可以迟到,却不会缺席。与这些清如水的君子相比,历史也曾显现过一些浊如尘的小人:南宋奸相贾似道,即使他写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本《促织经》又如何?终究还是因为自己的贪腐奢靡走上了末路。明朝的魏忠贤把持朝政六年,训练出一大批“东厂”高手,依然未能挽回自己穷途末路的潦倒命运。千百年来,清浊之辩,皎如日月。
诸葛亮在南阳武侯祠的《出师表》中,充分说明了汉朝兴衰的原因只在于是亲贤臣还是亲小人,。他还提出了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值
得当世所有人为鉴!
清朝孙嘉淦的《居官八约》内容不长,仅有短短的42个字,但却概括了事君、共人、避争、藏功、止事、要言、守独、清廉等非常丰富的内容,被后人看成是为官做人的八项基本原则,其地位相当于清朝的“八项规定”。而他的另一篇《三习一弊疏》也曾经引起我深深的思考。他所说的“主德清则臣心服而颂,仁政多则民身受而感。”应该是谏言统治者要清廉、为民。他的“君子退而小人进”之说应为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提醒,个人认为很值得一看。
清浊从来就是区分正与邪、廉与贪、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尺。激浊扬清,追求公平与正义,不仅仅是执政者的一己之任,更应该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责任。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已经进入到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去清除附在权利大树下的污垢。纪检监察人员更是要经得起全体人民的监督,以踏石留印、铸铁有痕的精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政治的清明、政府的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