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本课的设计中,主要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课内容的设计特色是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本中的相关资料及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分析,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和图表的技能,学生就可以逐渐掌握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的要求:
基本要求:①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②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通过对教材中相关统计图表的应用,掌握统计资料的阅读、分析和运用的技能;
④能以科学态度、辨证的观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发展要求:能运用材料、分析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某一活动的具体影响。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组成成分: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主要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人类在依赖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又必须顺应和保护大自然,以谋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课为进一步学习必修2和必修3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比较熟悉,对整个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听说过或从书本上看过,关于冰期的一些内容学生可能在电影中见到过,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地质年代不是很熟悉,对课本中的坐标图不会阅读,还有关于雪线等一些概念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针对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学生会通过相互之间交流或者预习时查阅资料等方式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教材中统计图表的分析,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确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和图表的技能,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①不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课教学难点:根据相关资料归纳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案例分析,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指导读图和分析的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说课流程
一.说课前的思考二.说教材三.说学生四.说重难点和教学目标五.说教法和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
1:新课程的实施让我们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

2:但从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两个方面需要我引起重视的:一方面是要不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

3: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因此我希望通过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富有自主性,合作性和主动性。

尽我最大可能做到我是指路牌而学生
来做司机。

二.说教材
1、本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1)必修1在教材中的地位
必修1所阐述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内容上看,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但全书并没有拘泥于纯自然地理结构,而是以本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总结,体现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融合以及将人地关系作为内容主线的课程设计思路,紧扣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题。

(2)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章可以看成是必修1前面三章内容的延伸,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必修2和必修3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本节课在本章的地位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近些年来地理学家研究的前言领域。

各种气象灾害的频发和全球变暖加剧更是引起全人类对气候问题的思考。

课程标准为了反映地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并紧密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选择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深入,旨在学习空间自然条件的随时间变化而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教材以案例的形式呈现。

2、教材分析(一)
内容与结构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节内容浅显易懂,文字言简意赅,结构清晰完整,适合于学生阅读学习。

从教材结构来看,教材第一部分通过列举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及19世纪以来的气候变化事实使学生认识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了解气候变化的历史和趋势。

第二部分列举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重点突出在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三个方面。

从标准的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来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材分析(二)
教材特点
①注重概念的解释(气候变化;三大时期;冰期;间冰期;雪线;冰盖)
②数据性文字较多,各个时期的时间分布,期间温度和降水的变
化都通过数据来体现。

③注重技能训练。

思考实践题都是围绕读图训练展开的,使学生
在课堂上也能自主学习获得实践的体验。

三.说学生
学情
高一的学生一方面:学生对天气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经历和认识,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可以从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上获得有关资料、信息,但总体上仍然有欠完整和系统,:另一方面:通过之前对大气环境的学习,学生对气候变化的理论基础得以加强。

这节课涉及的内容时空跨度大,学生在思维的跨越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铺垫。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安排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可能会出现有些学生把地理课当成计算机课来上,忽略了本质内容。

需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合理的掌控。

自己所从教的班级学生是普通高中普通班的学生,综合能力不是很突出,有些学生的基础也比较弱,再加上必修1的前段内容难度大,造成一部份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大大的减少,因此如何重新激发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同学间的分工合作还是能够学好的。

这也是我重点考虑的。

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个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
活动的影响
难点教学内容的: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组织的:合理的掌控活动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气候变化、冰期、间冰期、雪线等概念
理解:理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理解全球气候一直 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运用:学会独立或合作的进行气候变化的调查,运用气候变化的图 表和数据,分析得出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第一部分内容学习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地球气候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②第二部分内容学习中通过讨论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认识到气候变化是自然规律,对我们人类而言要更好的规范人类自身的行为.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观,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1、说教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决定对这节课采用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这一手段,教室的地点也改在机房进行,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立教学系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学习情境。

运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主要的教法有
(1)网络探究教学方法:
教师依托课堂互动,利用网络手段展开教学组织,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2、说学法
导入:
(展示有关楼兰的地理图片,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
行深入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习
(通过课前布置找寻资料的任务和课堂中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渠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提高学生课外寻求知识的能力,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部分 (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讲解
气候变化的三个阶段,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讲解能力)
第二部分
(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目前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生产等多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利用电影后天的片头和宣传画的震撼效果,揭示它的科学原理,引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现代以及未来人类
生活的影响
,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根据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节课我积极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策略,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建构,解决问题。

主要方法如下:
采用网络探究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六.说教学程序
1、提出假设
引言:主题:梦回楼兰
思路:印象中的楼兰:你知道楼兰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出示“梦回楼兰”散文,师生话楼兰)
我的想法:以楼兰为例是因为楼兰城的消失是气候变化影响的典型案例,调动学生已有认知,为建构新知作好准备,烘托气氛。

昨夜梦里,曾到过楼兰。

攀过支离着的断壁桓残,挥挥衣袖,满目沧凉……
呵!楼兰,我梦中的楼兰!
风起了,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你离开的千年里,你会再次归来,让我来不及提防,来不及收拾起伪装!寂寥的夜里,低低的哭泣声隐隐漫开,我四处找寻,四处呐喊,却只有回音!呵……
……
尘埃散去!
地图上的楼兰:楼兰在哪里?自然条件如何?
(出示楼兰位置图,推导楼兰的气候特点)
我的想法:引导学生定位楼兰,了解楼兰的自然条件,为后面研究楼兰消失之谜预设地理知识背景。

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的渗透。

史书中的楼兰:极盛期的楼兰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消失?
(出示史料及想象中昔日楼兰的景象,定格于楼兰消失的年代)
我的想法:引导学生想象昔日楼兰盛景,凸显楼兰消失之谜。

定格楼兰消失的年代,是便于将事件在历史轴线上定位。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园”,有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

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

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消声匿迹了。

现实中的楼兰:楼兰文明是如何失落的?这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

(展示楼兰现状图片,与昔日成鲜明对比。

我的想法对比旨在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情感震撼,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导入新课的学习,并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动力,以支持,调控学习的全过程。

楼兰消失的传说
关于楼兰国的神秘失踪近代学者多年争论不休,比较著名的论述有:
一、战争论,认为楼兰是为仃零所灭,或者是被北方的匈奴游牧民族所灭。

但疑点是战争只能毁灭一城一池,不太可能灭亡整个国家。

二、瘟疫论,认为当时曾在国家里发生过一场大瘟疫。

附近曾发现过一些群葬坑,里面男女老少尸体像垒砖那样层层叠叠。

三、气候恶化论,这是目前较占上风的论点,认为是因为自然变化造成国家大迁移。

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3800年历史)在解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肺部沉积有大量沙土。

说明当时气候已经开始恶化了。

1.问:楼兰消失的三大传说,你赞同哪一种呢?
学生基本上都选择第三种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实录).
教师不急于确定答案,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验证答案.
承转:2.问:那么什么是气候变化呢?
阅读书本获取答案: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教师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变化的内涵。

气候变化包括空间尺度的变化和时间尺度的变化两个方面,就空间尺度而言,它包括特定地点气候变化,区域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就时间尺度而言,它以长时间区别与天气变化。

3.问:全球气候是怎么变化的呢?
我们都没有切身的经历,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于一些科学家研究的成果信息与资料来进行学习。

2、组织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气候知识小专家的评比活动。

具体安排:把全班划分为四个小组,其中三个小组为评比小组,一个小组为评审小组。

各组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先进行资料汇总,达成共识.然后选派代表上台分别就三个时期的气候状况进行课堂讲解(要求要有一定的依据).
评审小组可选择对每个代表进行相关内容的提问,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时间大致为每人2-3分钟。

目的: 1.调动全班的学习氛围
2.注重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串当主持人,保证整个活动的实效性,并注意对学生讲解过程中知识系统的结构化和科学化.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气候变化表
问1:大家得出的这些论断都是科学家推断出来的?有哪些方法?能举几个例子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辅助介绍 研究方法:如 树木年轮分析
除热带外,气候有明显年变化的地区,树木一般每年形成一个生长轮,即年轮。

年轮宽度和气候条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年轮宽度大;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年轮宽度小
目的: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植物的年轮可以记录气候的变化, 动物分布的变迁也可以反映气候的变化
探究例证:从中国野象分布变迁说明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规律目的:通过对案例研究过程的模拟再现,使学生能够形成如下的
思维模式,以便于下一步对科学家研究成果的理解.
气候变化的尺度
时间范围
变化特点
地质时期的气候
距今22万年-1万年
气温波动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气温波动10-15°C
历史时期的气候 近1万年
气温波动变化,气温波动5-10°C
近代气候
近100年-200年
气温波动上升
全球气候变生态环境变化生物生理结构与分布区域的变化
问2:我们更关心的是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近百年气候怎么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呢?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盲目的下结论,要求学生用事实说话)
根据学生意愿分成二大组,分别是气候变暖有利组和气候变暖不利组,可以从生态系统,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等方面由组长组织分工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组长负责资料整理.5-7分钟后,陈述支持各组的论点的论据.教师负责将这些论据反映在黑板或投影屏幕上.
最后引导全班同学根据已有的事实依据得出结论:总体是弊大于利.
注:学生的时间避免学生在网络上漫无目的的搜索,教师可以事先寻找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网站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查找。

3、.论证假设
利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图,设问:楼兰消失时气候如何呢?
学生回答简录:
“公元四世纪,楼兰消失时,正值气候寒冷期
这种气候变化会对楼兰人的生产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
目的: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
4.乘前启后
教师总结:楼兰消失早已成为过去,我们之所以要研究过去,目的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预测未来,使人类能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展示:电影<后天>的片头或经典图片.
(飓风,海啸,速冻)
你明白这些灾难形成的原理吗?
这些灾害会在现实中出现吗?
它们的形成和全球气候变化有
关系吗?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
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目的:利用电影后天的片头和宣传画
的震撼效果,揭示它的科学原理,引发
学生的忧患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现
代以及未来人类生活的影响,为下节
课做好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