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古代雕塑艺术有着很高的成就,是世界历史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从现存的大量的雕塑艺术遗产来看,中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陶俑、陵墓雕刻和佛教造像三个方面,而其美学特色却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索。

2 中国雕塑史简论

2.1 先秦时期——序幕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可追溯至公元前4千年以上,这一时期石器和陶器的出现,拉开了中国雕塑史的序幕。其雕塑作品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带有浓厚的人情味。先秦的雕塑从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数量可观,有陶塑、玉石和骨牙雕刻等多种形式,其中有浮雕,也有圆雕。先秦早期雕塑以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前1900—前1500年)遗址出土的陶羊、陶虎、陶龟、陶蟾蜍为代表。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此时的青铜作品虽然多具实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渲染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形成了端庄、华丽、气质伟岸、形象乖张的艺术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鼎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雕塑作品。

2.2 秦汉时期——第一个高峰

秦汉雕塑突飞猛进,形成中国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史载秦代阿房宫前有雕饰, 咸阳宫前置十二金人,始皇陵前立石兽等。这些虽已不复存, 但近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数千兵马俑,给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其兵俑体态与真人相等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马俑形象写实身材矫健、活灵活现。此时的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画,神态万千、精细逼真,秦俑坑发掘的铜马车更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迹。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性这一时期的墓葬雕塑特别发达,已从秦陵地下墓葬的雕塑的形式发展到地上的陵墓表饰。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作品的雄浑之势和整体之美。现存的霍去病墓的大型雕刻和各地汉墓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陶俑,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独特的民族风格。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前石刻最重要的一件。它采用象征的手法,以气势雄壮、昂首挺立的战马象征霍去病和他所统率的英雄健儿。以马下所踏的一个面目狰狞作垂死挣扎的人物,象征被战败的奴隶主贵族侵略者,采取了大起大落,粗细有别的手法处理,形象十分醒目,总之马踏匈奴石刻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

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2.3 魏晋时期——空前发展

源于魏晋时期的佛像雕塑艺术在隋唐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其风格的多样化与技巧的纯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此时的佛雕作品既有博大凝重之态,又不失典雅鲜活之美。雕塑制作规模宏伟,数量巨大,艺术技巧有很大提高,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方面,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都不同程度超过前代。各族人民在雕塑艺术上互相交流,促进了雕塑的发展,在总的时代风格下有一定的地区特色。

佛教雕塑在这一时期居于主体地位,成就最为突出,汲取借鉴外国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佛教雕塑中,经过众多雕塑师的创作实践丰富了中国雕塑的艺术语言。这时期出现了知名雕塑家,由于他们有丰富的文化理论修养和实践,在雕塑艺术发展史上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千余年前的遍布各地的佛教寺院均已荡然无存,保留至今尚有数量相当可观的金铜、石刻造像及残留着壁画和雕塑的石窟寺供人们研究和欣赏。北朝是开凿佛教石窟最兴盛的时期,其中重要的有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2.4 隋唐时期——艺术顶峰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步入更为成熟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个时代,主要体现在佛教美术方面,出现了内容更丰富、表现范围更广大技巧更熟练的佛教造像。与此同时,从事雕塑的艺术家与工匠也更多的出现,创造出一批划时代的作品。宗教题材以外的雕塑,则以陵墓雕刻最重要。它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水平和风格。

隋代至盛唐时期是古代大规模开窟造像的最后一个高峰期,石窟寺遍布北方、西北以及巴蜀地区。现存著名的石窟寺有:山东云门山、驼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天龙山石窟、广元千佛崖和皇泽寺造像等。其中敦煌石窟的彩塑和龙门奉先寺的雕像艺术水平最高,唐代的艺术风格也最为鲜明。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在经历魏晋唐多个朝代的开凿后,虽历经千年岁月的风霜,仍不失其神秘华丽之彩。龙门奉先寺群雕更显示出大唐帝国的强盛。此时的佛像雕塑艺术已逐步摆脱外来佛像样式的影响,走向了雕塑作品民族化的成熟期。

2.5 宋元时期——日趋衰落

宋元雕塑缺乏隋唐时期的宏伟规模和奔放气势,在写实手法的精雕细刻上却有所发展, 宗教雕塑占重要地位,开凿石窟的风气已趋衰微,寺观雕塑仍具一定规模。由于宗教艺术进一步世俗化,神佛塑像中理想化成分明显减弱,现实性生活气息则大大增强,特别是菩萨、罗

汉、侍者像几乎是现实生活人物的写照。继中晚唐之后的宋代雕塑进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创作手法趋于写实风格,材料使用则更加广泛。宋代的彩塑较为发达,在佛雕造像上较唐代有了较大变化,此时的佛雕造像以观音菩萨居多。宋代帝陵的表饰仿效唐代,但其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石雕作品更具端庄温顺之态。宋代雕塑的过分世俗化,严重削弱了雕塑艺术应有的纪念性、恒久性,其作品在空间布局、形体数量上的追求也不及前代。

元代喇嘛教佛像又出现于寺庙之中,帝王陵寝缺乏汉唐之气魄。现存的这时期比较重要的雕塑有四川大足石刻、浙江杭州飞来峰雕刻、山东长清县灵岩寺罗汉像、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河南巩县宋陵石刻等。从雕塑整体发展来看, 宋至元题材因袭唐代而有变化, 雕刻手法虽细腻写实,缺乏洗练,整体不够坚实有力,造型上缺乏深沉豪迈的气概,是中国古代雕塑日趋衰落的时期。

2.6 明清时期——偶有佳作

明清的雕塑沿着古代传统继续发展,呈现了定型化与世俗化的面貌。雕塑艺术的进展主要表现为敬神意识的衰落与世俗审美趣味的增长。名目繁多的寺庙里,供奉着各式各样的神像,从题材到表现手法日趋世俗化、民间化,形成了工巧繁缛、萎靡纤细、色彩亮丽的艺术风格。佛教石窟造像骤减,佛寺造像虽亦有世俗化佳作,但一般流于定型化而失生气,城隍、土地、关帝等偶像增多。明清帝陵的陵墓表饰较前代规模更大,像设更多,布置讲究,技术娴熟,但其既缺乏唐代的超然、也缺乏汉代的雄浑,此时的作品更能满足人们的赏心悦目之功能,失去了前代的创造活力。建筑装饰雕刻虽颇精美,但清中叶以后走向堆砌、繁缛而缺乏生气。得到发展显著的雕塑品种是小型的案头雕塑和工艺装饰雕刻,生气勃勃,品色繁多。如泥、陶、瓷塑,明清有广州石湾陶瓷、福建德化瓷塑、广东潮安漆泥塑和无锡惠山泥塑等。明清雕塑有明显追随唐宋风格的痕迹,在明清石雕佛像几乎绝迹,寺庙造像逐渐发达,且趋于程式化。

3 中国古代雕塑的美学特征

3.1 实用性明显

中国古代雕塑讲究实用,宗教雕塑是为了营造宗教氛围、诠释宗教教义,引发更多信众的宗教热情。陵基雕刻为墓主宣扬生前业绩,构筑身后乐园,驱邪镇兽,继续享乐生活。小品雕塑渗透了更多的民俗观念,或托物言志,或借物传情,表达农耕时代无助人们的美好祝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