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性总结
育林学校:赵长兵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学科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施策略。
通过课题组成员们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改变了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变得简化、美化、高效。
“立足课堂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简易化、艺术化、高效化,设计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愉快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
两年来,我们在宜阳县教研室的指导和关注下,在我校教务处、教导处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几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科研文化,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教学教研发展趋势。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当前基层语文教学发展状况的要求
从目前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流派众多,大多基层教师没有从语文的学科特点出发,没有对这些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归纳、总结,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
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创新课堂模式。
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以此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稳步发展。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课题。
(二). 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而课改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习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语文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教学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艺术渗透的人文思想,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的呼唤,也是对语文课改浪潮的呼唤。
(三). 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需求
1.普遍缺乏一种美的熏陶,更缺乏此方面的培养。
2.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不喜欢单一的教学方式,如果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思考、尝试,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的质量,又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 课题研究目标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简易化、高效化、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力争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二). 课题研究内容及措施
广泛的接触各种教学流派的课堂教学理论,认真的汲取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力争达到具体教学经验与课堂教育理论的融合,并进一步形成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
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2.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
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3.实验法。
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
课,多进行议课、评课的教学反思活动。
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5.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
课题的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一体,上升为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体系。
(三)课堂教学经验与教育理论的整合
具体的教学经验知识是零散,孤立的,片面的,必须进行使其与教育理论进行有效“整合”。
在充分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和特点,认真积累具体课堂教学经验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方法和措施是:
1.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理论来指导实践。
为此,我们组织教师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
2.开展语文学科教师的联合教研活动。
语文教师经常与同学科学科教师相互听课;对典型课例请相关学科教师一起备课。
3.引用借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检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
4.渗透融合:汲取理论精华、完善经验不足,显示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 理论依据: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是非常重要。
不单关系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求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究、改革、创新是必须的。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
1.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
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4.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
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四、课题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改变了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原来死生沉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生通
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多媒体对课文进行图、文、声、情的展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接受了艺术熏陶,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艺术研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裂,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如此反复循环,不仅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激发了教师科研激情,提高了适应于新课程的教研水平,让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