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知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知觉
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我们首先通过感觉来反映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我们所处的某种活动状态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任何客观事物的属性并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我们在对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时.是把其个别属性作为生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被反映的。这种对客观事物进行信息整合而形成客观事物的整体影象就是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例如,有一个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客观事物一旦离开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但是,知觉又和感觉不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可见,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以感觉为前提,并与感觉一起进行而产生。但知觉不是把感觉简单地相加,知觉的产生还要借助于经验和知识的帮助,也就是说,知觉是经验参与其间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一、知觉及特征
1.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感觉和知觉都是大脑对直接作用±;我们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并引起我们感官的活动时,我们才会产生感觉和知觉,一旦客观事物在我们的感官所及的范围内消失.我们的感觉和知觉也随之停止。
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但是如果没有对物体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因此,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也就越完善、越正确。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种生理、心理活动,而知觉纯粹是一种心理活动。感觉的产生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及其客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而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刺激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表现出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感觉受
感觉器官的生理特性及外界刺激物的物理特性的影响;而知觉受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知识经验的影响。
过去经验在感知信息的组织作用。刚果的俾格米(Pgemi人居住在枝叶茂密的热带森林中。人类学家科林·特恩布尔(C01in Turnbull)曾描述过这些人及其生活方式。有些俾格米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森林,没有见过开阔的视野。当特恩布尔带着一位名叫肯克的俾格米人一次离开居住地大森林来到一片高原时,他看见远处的一群水牛时惊奇地问;“那些是什么虫子?”当告诉他是水牛时,他哈哈大笑,说不要说傻话。尽管他不相信,但还是仔细凝视着,说“这是些什么水牛会这样小。”当越走越近,这些“虫子”变得越来越大时,他感到不可理解,说这些不是真正的水牛.
知觉过程受个性倾向性的影响是明显的。首先,需要和动机对知觉过程有制约作用。马克思说;“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珠宝商人所看到的只是商业的价值,而不是珠宝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珠宝的感觉”。焦虑不堪的穷人急于解决生计的需要,只注意于他所焦虑的事情,最美的景色也知觉不到.珠宝商人出于牟利的动机,只看到珠宝的商业价值,看不到珠宝的美和特性。其次,价值观影响人的知觉.有人以出身贫富不同家庭儿童(10岁)为被试,要他们在同样条件(距离、照明、角度都相同)下估计各种硬币,以比较儿童的金钱价值与知觉的关系.结果发现两组儿童对硬币面积的估计都有夸大倾向,但贫困儿童组的夸大倾向远超过富裕儿童组.
二、知觉立体世界——空间知觉
我们的视网膜是平坦的,无法从空间上表现深度,但我们的知觉还是有效地利用了一些信息和线索,使这个世界在我们看来的确是三维的,那么知觉利用了什么信息和线索使我们感知到立体的世界呢?
l.单眼线索
用—只眼单独地进行空间知觉。可用的信息和线索有:
遮挡当某物体部分地遮挡住另一物体时.我们会感知遮挡物更近一些,被遮挡物更远一些。
线条透视在平面上,面积的大小、线条的长短以及线条之间的距离远近等,都能使我们有效地进行空间知觉。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由远到近,我们会觉得物体离我们越来越远。
结构梯度当有很多同样或类似的物体,集成一大片的平面景观时,我们就
会运用“近者大,远者小;近者清楚,远者模糊;近者在视野下缘,远者在视野上缘”的经验,有效地进行空间知觉。
运动视差当我们从窗口望出去,将头左右摆动,可以看到靠近窗口的树木似乎在飞速运动,而远离窗口的树木则运动缓慢,甚至没有运动,这就是运动视差。我们坐在车上时常常体验到一种经验,沿着路两旁树立的电线杆或篱笆,移动得很快,而远处的树木或农舍则在短时间内似乎保持原地不动。这种近处与远处之间相对运动速度的差异,是我们进行空间知觉的重要线索。
2.双眼线索
双眼在我们头部相距大约65毫米,因此使得外界物体不能完全对应地落在我们双眼上,从而使物体在双眼视网膜上的成像略有差异,正是这一差异,使我们可以有效地进行空间知觉。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把两张平面图形感知成立体图形,这正是前些年风行的立体图画的原理。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在同一时刻进入我们感官的刺激是十分丰富的,但我们不会对所有的刺激都同时给予加工,我们总是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对其中某些刺激进行反映,而忽视其他刺激。人们这种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进行组织加上的过程.就叫知觉的选择性。被我们选择进一步加工的刺激,称为知觉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其他刺激就被叫做知觉背景。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的区别在于:知觉对象有鲜明的、完整的形寓,突出于背景之前;是有意义的,容易被记忆。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是相对而言的,此时的知觉对象也可以成为彼时的知觉背景;被选择为知觉对象的刺激也可能在那个人眼中就成为了知觉背景,这要看知觉者个人的需要、兴趣、爱好、知识经验以及刺激物对个人的重要性等主观四素。
2.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不完备的刺激整合成完备而统一的整休。格式塔心理学派对知觉的整体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知觉的整体性有以下几个组织原则:
接近性指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的物体知觉成一个整体。比如下图,我们会把它知觉成由三个距离很近的黑点构成的一些线条,在竖直方向稍为向右倾斜。我们一般不会以另一种结构来知觉它,或者就算以别的结构去知觉它,也是很费力的一件事。
相似性指人们往往会把在形状、颜色、大小、亮度等物理特性上相似的物体,知觉成一个整体。
连续性指人们往往会把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