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婷诗歌意象于抒情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舒婷诗歌意象于抒情的作用
——以《致橡树》为例
黄曦中文基地班2013020245
内容提要:舒婷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诗人,也是朦胧诗发展争鸣阶段的诗
人。舒婷作为朦胧派诗人中的佼佼者,舒婷的诗的风格特征某种程度上与朦胧诗的风格特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作为朦胧诗派中的女性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有与其他朦胧派诗人不同的地方。舒婷诗歌中多用意象,并且某些意象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期待通过对于舒婷诗歌中意象的分析,分析舒婷诗歌独特抒情风格构成以及所抒发的情感所具有独特的个性。
关键词:舒婷;意象;情感抒发;
舒婷是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诗人,十年文学革命恰恰发生在舒婷人生的少年时代,文学革命不可避免的在舒婷心中留下了阴影。在文学革命之后经历改革开放,“自由,平等,民主”的西方思想广泛传播开来,舒婷的思想也深受现代意识的影响,历史的进程造成了舒婷少年时代的坎坷经历,却也造就了舒婷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认识方式和情感方式。而舒婷女性的性别使她比男子的感官更敏锐和观察力更细致,所以舒婷诗歌情感更为蕴藉也独具女性的思维特征,意象的描摹比起男子更贴切和细腻。此外,舒婷的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气质。这多样不同特点的综合形成诗歌独具的个性,区别于其他的同派诗人。
“意象”二字最早出现在《易传系辞上》之中,书中提出“立象以尽意,系言以明象。”的观点,这时的“意象”一词虽然和文艺创作还没有建立联系,却为后世把“意象”作为美学,文艺学的基本范畴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胡应麟所著的《诗薮》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不难看出来,胡应麟等人把意象摆在最高的位置,是以意象作为虽然言过其实,有失偏颇,但是却反映了意象对表情达意的重要性。诗歌中所呈现出的文学意境都是由语言和意象所塑造,诗人语言的风格和意象的选择都直接决定了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抒情风格,而且诗歌的内容本就由意象或者意象以及其他组成,所以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也与意象有关甚至由意象所产发出来。或者可以说,诗人对于意象的选择某种程度上本来就是为自己抒发的情感而服务。从总体上讲,意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统一。这句话也表明了意象作为客体与抒情的主体在情感是统一的,意象作为物总是着上了“我”的色彩。舒婷诗歌意象于抒情的作用既体现在它对所抒发的情感的作用也体现在抒情的风格的塑造上。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也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是一首歌咏爱情的诗歌,却与这之前其他歌咏爱情的诗歌截然不同。由于以前封建思想的影响,女子遵从三从四德的规矩,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只能依附于男子。所以诗歌中虽有歌咏爱情之作,却从来没有在诗歌中把女子摆在和男子平等的地位上,这些诗歌中的女主人公从来都是以依附男主人公的形象出现,以男子为天为依靠。古时诗歌中常以“青藤缠树”等类似的形象来比喻男女关系,这样地位不对等的男女爱情并非舒婷所追求
的爱情模式。《致橡树》中的一对爱情意象是以橡树与木棉的形象出现的,打破了以前“妻贵夫荣”式的以人生依附为根基两性关系,以平等的爱情独立的人格为根基的两性关系的新的男女爱情象征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样的不重索取,而是注重相互给予相互依靠的爱情形象无疑体现的是舒婷本人对爱情的认识与期待。舒婷追求的人文主义的理想,适中寻求人的权利,价值,尊严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舒婷说:“我通过我自己深深地意识到: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舒婷的爱情观深受现代意识的影响,她要求平等的爱情观念所需要的前提恰恰就是要保证女性作为独立的人在爱情以及婚姻中的权利,价值,尊严,也要求赋予爱情或者婚姻的另一半理解与信任。而橡树和木棉,同为树,它们同样坚强,同样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样的爱情形象完美的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爱情品格。而橡树和木棉可能是客观现实的景物,更大的可能却是诗人为建立爱情诗中一组不同以往的爱情意象而特意塑造。整首诗的开篇先一一否决了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情,以此作为铺垫,再推出一组全新关系的爱情形象来表达自己所推崇的爱情模式,抒发自己对平等的爱情的中意的情感。可以说,没有橡树与木棉这一组意象就难以自然的顺着前面的铺垫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意向而非以直言表达的象征手法具有暗示性与间接性,则不会破坏诗歌语言的含蓄委婉之美,借助以客体呈现的方式表达主体的情感,诗歌更具朦胧美和含蓄美。这就是意象对于诗人表达情感的作用。
舒婷诗歌具有香茗的浪漫主义气质,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舒婷是敢说敢写的。虽然许多诗歌中的意象带有忧郁的气质,《致橡树》却是热情并且坦诚的歌唱了诗人的爱情理想,洋溢着自信的气息。舒婷的诗,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哲理性很强,这样的风格本不想朦胧诗的风格,朦胧是本来应该是具有朦胧性和多义性的,而非《致橡树》这样情感表达明确不容置疑。但是诗人选取意象表达的方式,而非直叙胸臆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诗歌的理性气质,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全诗中的意象,使诗歌少了说教的意味而是多了几分诗味,使人为诗歌中坚韧倔强的木棉形象而折服!诗歌采取的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也使得使人可以坦诚剖开女子敏感细腻的内心想法,把“木棉”这个坚韧女子与“橡树”共同承担风雨共同享受美景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直抒胸臆而非间接抒情的方式使得读者初读来更加容易为“木棉”的想法儿震撼。而始终采取的其他艺术手法如象征等又消融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所带来的直白的缺陷。意象的选择使得诗歌的直白的抒情方式得到中和,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抒情风格,够坦诚而不失含蓄。
诗歌意象的作用远远不止上述所说,它对诗歌意境的塑造,对诗歌品格的高低的成就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致橡树》之中,意象的对抒情的作用大致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