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片树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最后一片树叶
金杖子中心小学郝爱萍
教材分析:
《最后一片树叶》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美的科学童话故事,又蕴涵着一定的人生哲理。
本课以一片树叶和小鸟对话的形式,写出了树上最后一片树叶由不快乐到快乐的情绪变化,运用拟人手法巧妙地向学生渗透了关于落叶的自然常识。
语言优美,充满童趣。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了解“叹息、发愁、出神、罢了”等词语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自然常识类文章的兴趣。
5、续编故事,发展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生字的读与写,课文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与词语,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感悟文本,发散思维,抓住树叶情感变化了解自然常识。
教学过程:
一、美读感悟
1.情景导入:
师: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如果就在这时,起风了……听到风声(放风声),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冷、很可怕……
师:文中也用一句话描述风来了,想一想文中用的是哪一句话呢?
生:秋风紧了。
师:伴着这呼呼作响的风声,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紧是什么意思呢?
师:在这样紧的风声中,小树叶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2.出示感悟题:
最后一片树叶开始不快乐,后来变得快乐了,这是多么另人高兴的事啊。
大家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反映树叶心情的句子,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
3.预设:
生1:我找到了树叶不快乐的句子。
树叶说:“你很快乐,我可不快乐,我快要死了。
”我们要是知道自己快死了也一定会很伤心、害怕。
师:树叶认为死是什么样子?
生:不存在了。
烂掉了。
师:你见过什么东西烂掉?
烂了的东西什么样子?
生纷说
师:什么都没有了,面目、四肢都不成样子了,真难受呀,所以,一个等待死亡的人怎么会开心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
学生个别读后,全班齐读。
师指导学生读出小树叶当时的心情。
)
生2:我找到的也是树叶不快乐的句子。
树叶说:“不是掉在地上烂掉了吗?”它以为自己要烂掉了,也会很伤心,快乐不起来了。
(课件出示句子。
学生多形式练读体会树叶的伤心。
)
分角色读读对话:
生3:它听到树叶正在叹息,就问:“你发什么愁?……”树叶在叹息,就说明它不快乐。
师:树叶为什么叹息?为什么发愁?
生:它以为自己快死了,心里难过就会叹息、发愁。
师:(课件出示:叹息、发愁)说得好!再看这几个字,用你的方式理解理解。
生:它们和心理活动有关,所以“息”和“愁”都是心字底儿。
生:“愁”字还可以这样记:一到秋天树叶心里就会发愁。
师:你能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记生字,这样的方法可真棒,也很有趣!这么好的方法我怎么没想起来?哎……(师发出一声叹息,学生窃笑。
)
生:心里难过发出的声音就是“叹息”。
所以“叹”是口字旁,“息”是心字底儿。
师:在生活中,你们什么时候会发愁、叹息呢?
生:考试没考好会发愁、叹息。
生:忘写作业了,老师又要检查。
师:想着你的那些愁事儿,一起来叹息一声。
(师生共同叹息一声。
有的还紧锁眉头。
)(课件出示句子。
多形式练读。
)
师:你还找到了哪些反映树叶心情的句子?
生1:“是吗?”树叶听得出了神。
它都出了神,一定是相信了小鸟的话,知道自己不会死了,我想它一定就会开心了!
师:当一个以为自己要死去的人,知道自己不会死了,该有多开心呀!再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
一生读。
)
师:两位同学读的不同,让我们感到树叶的心情也就不同。
生:第一个同学读出了树叶的惊喜,第二位同学读的,听起来好像树叶有点怀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师:你体会得好极了!给老师一个机会读给大家听好吗?(师两种语气范读,学生体会。
)大家再来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体会树叶当时的心情。
(学生练读、指名读。
)生2:我从“啊!一场……快乐了。
”也看出树叶变得快乐了。
师:树叶都把离开树妈妈当成捉迷藏游戏了,能不开心吗?找得真好!(课件出示句子。
男女生比赛读。
)
师:小鸟怎么让树叶的心情一下子变好了呢?
生:因为小鸟飞得高……(全场大笑。
生有些难为情。
)
师:是啊,小鸟在蓝天上飞翔,从落叶纷飞的秋天到嫩叶萌生的春天。
生:(眼前一亮)对!小鸟看到秋天树叶落,春天又会再长出来,并把看到的告诉了树叶。
所以它变得快乐了。
师:说得好!就请你把小鸟的话读给树叶和大家听。
(课件出示第六段。
生范读、众生自读、齐读。
)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默读中分析、理解的能力,并以简单的话题形式展开阅读。
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字词,让学生通过字形分析、做动作、联系已有的识字经验、生活经历等共同解决。
做到识字、口语交际、课外拓展与阅读同步进行。
)
师:什么是肥料?
生:养料
师:给树的营养,就像我们平时吃的肉、牛奶。
根吸收了这些肥料,传送到了树干,然后到了树枝,树妈妈越长越旺盛,等到春天才会又长出新的树叶,真神奇呀!(出示课件)谁再来读一读。
师:读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4. 联系文本,情感深化:
师:我们真要感谢这只快乐而又热情的小鸟,是它为树叶找到了快乐。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在课文前后两幅插图上为这片树叶画上不同的表情吧!(板书。
在“不快乐”和“快乐”下各画一片树叶。
)(一生上台分别画上了哭脸与笑脸,其他人在书上画。
)
师:我看不到大家画的表情,就请大家把表情做给我们看好吗?(全班同学做“难过”与“开心”状。
)
师:谁想来做那只热心的小鸟?(生自愿起立。
)谁愿意做这最后一片树叶?(生自愿起立。
)其他人就来读叙述语言吧。
让我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再次走进《最后一片树叶》这美丽的故事中。
(师也选择角色,师生分角色共同配乐读文。
)
师:在我们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这个故事显得更动人了。
能读得这么好,前提就是大家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现在哪些画上线的字你已经认识了,就请你把线轻轻的擦掉,并和它说声再见!(学生开心地擦起来。
)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与文本亲情对话;通过入情入境的配乐读文使教师、学生融入文本,从而体验阅读的快乐。
并通过擦掉已认识的字感知一个完整的识字过程,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体会识字的快乐。
)
看着大家因为学习所得而兴奋的表情,老师也很开心。
多媒体出示:树叶宝宝藏在树妈妈的怀抱,终于躲过了寒冷的冬天。
第二年春天……
师:第二年春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胆想一想吧,看谁编的故事能超过董浩叔叔,赛过鞠萍姐姐,成为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小组派代表比赛)
二、拓展阅读:
1.过渡:通过最后一片树叶的故事,我们了解到落叶并不代表死亡,而是积蓄能量,等待来年的蓬发。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奥秘有待于我们的发现。
2.出示短文:
对话
早上抬头看杨柳,女儿问:“为什么柳树是鹅黄色?”——“因为白鹅的扁扁嘴巴是黄色的,这种淡淡的黄就是鹅黄。
”
女儿又问:“为什么松树冬天不落叶子?”
我从地上拣起一片枯叶,又从松树上摘下一根松针,对比给她看:“这个叶子面积很大,天一冷,水分和热量都散发了,就落了。
松针很细,叶子面积很小,水分不易散发。
其实它也不是一直不落,时间长了也会掉下来,只是叶子掉的时间不一样,你看不出来而已。
”
(1)你从对话中懂得了什么?
(2)你还了解哪些自然常识?
3.总结:师: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小,不但走进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而且还了解了落叶的知识,不会再为落叶离开妈妈难过了。
我想,如果有时间,你们可以再去看望一下操场边大树下的一片片的落叶,对着他们静静地想一想,你们一定会有很多新的想法,有一些话要说。
那就在你的小本本上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文本到生活,从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随时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
)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片树叶
不快乐快乐
叹息肥料
发愁出神
快要死了有趣
烂掉游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