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性复合桩规程正文送审稿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劲性复合桩规程正文

送审稿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送审稿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2)

3 基本规定 (4)

3.1 适用条件 (4)

3.2 设计基本资料 (4)

3.3 设计原则 (5)

4 设计 (7)

4.1一般规定 (7)

4.2 桩基设计计算 (8)

4.3 劲性复合桩构造 (11)

5 施工 (13)

5.1 一般规定 (13)

5.2 MC复合桩施工 (13)

5.3 SMC复合桩施工 (14)

6 质量检测和工程验收 (15)

6.1 成桩质量检查 (15)

6.2 基桩检测 (16)

6.3 工程验收 (17)

附录A 劲性复合桩复合地基 (18)

附录B 劲性复合桩支护结构 (24)

条文说明 (26)

1 总则

1.0.1 为了使劲性复合桩在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验收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工程中劲性复合桩桩基的设计、施工、检测和验收。

1.0.3劲性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上部结构类型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设计,选择相应的桩型及技术参数。

1.0.4劲性复合桩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江苏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S桩(Sand pile):散体桩,桩身为碎石、砂、砖瓦碎块、钢渣、矿渣等散体材料,多采用振动沉管、锤击沉管、柱锤冲扩、振动水冲等方法成桩。

2.1.2 M桩(Mixing pile):半刚性桩,桩身多为水泥土,也可采用粉煤灰、石灰、化学浆液或混合料与土混合形成,多采用深层搅拌法成桩,也可采用高压旋喷、旋搅、注浆、夯实水泥土等方法成桩。

2.1.3 C桩(Concrete pile):刚性桩,主要混凝土类桩,多采用静压、锤击、振动沉管、螺旋成孔、柱锤冲击等方法成桩。

2.1.4 劲性复合桩(Strength composite piles):将S桩、M桩、C桩中两种或三种桩型复合为同一桩体,形成有互补增强作用的复合桩,桩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密度和均匀性且与桩周土具有共同工作性能。

2.1.5 MC桩(MC piles):M桩成桩后,在M桩中心施打C桩,形成MC 桩。

2.1.6 SMC桩(SMC piles):SM桩成桩后初凝前,在SM桩中压入或打入C 桩,形成SMC桩。

2.1.7 芯桩(Strength-cored Pile):复合桩内芯,桩径相对较小,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将作用于桩体上的竖向荷载向下和桩外芯传递,大幅度增加了荷载作用面积和深度。可采用混凝土灌注桩、预制桩等。

2.1.8 外芯(Outer Core):劲芯复合桩中内芯周围部分,一般为M桩或SM复合桩。

2.2 符号

2.2.1 作用与作用效应

p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p c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2.2.2 抗力和材料性能

f ak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f pk ——桩体单位截面积承载力特征值(kPa);

f sk ——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f spk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

a s i q ——复合段第i 土层侧阻力特征值(kPa);

a s j q ——非复合段第j 土层侧阻力特征值(kPa);

pa1q ——复合段端阻力特征值(kPa);

2pa q ——非复合段端阻力特征值(kPa);

a R ——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2.2.3 几何参数

A ——基础底面积(m 2);

A e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m 2);

p1A ——复合桩桩身截面积(m 2);

p2A ——芯桩桩身截面积(m 2);

b ——基础底面宽度(m);

D ——复合桩桩径(m);

d ——芯桩桩身直径(m);

d e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l —— 基础底面长度、桩长(m);

i l 、j l ——劲性复合桩复合段第i 土层厚度和非复合段第j 土层厚度(m);

m —— 面积置换率;

S a —— 桩间距(m);

U ——复合桩桩身周长(m),按M 桩设计桩径计算;

u ——芯桩桩身周长(m);

3 基本规定

3.1 适用条件

3.1.1劲性复合桩适用于软弱土层或软硬互层的地层。

3.1.2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劲性复合桩桩基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见表3.1.2。

劲性复合桩桩基设计等级表3.1.2

3.1.3对于泥炭土、腐殖土,或有侵蚀性地下水、地下水流量大,应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劲性复合桩的类型。

3.2 设计基本资料

3.2.1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评价浅层土地基承载力;查明浅层明滨、暗滨、淤泥等软弱土等不良地质现象的范围和深度;探明地下障碍物的范围和深度。

(2)对桩基持力层以上(包括持力层)土层提供原位测试参数。

(3)根据场地条件,提供劲性复合桩桩基设计参数,并评价劲性复合桩方案的适宜性。

(4)建筑场地范围内土层的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粘性土的塑性指数。

3.2.2建(构)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