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标准化管理项目部设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1 施工项目部组建
1.1.1 定位
施工项目部是指由施工单位(项目承包人)成立并派驻施工现场,代表施工单位履行施工承包合同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1.2 组建原则
所有 35 千伏及以上变电工程(输变电工程)必须组建施工项目部,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工作期限、建设特点等因素,在合同签订一个月内成立施工项目部,以文件形式任命项
目经理及其
他主要管理人员(见附录 B 中 S S
Z
,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监理项目部、业主项目部及建设单位。

220 千伏及以上变电工程可按输变电工程、单个项目或根据项目管理需要划分(组合) 为多个施工标包;110 千伏及以下工程可将同一建设管理单位、同期建设、管理半径 50 公里内(地域广、项目分散的省份可适当延长)的 2 至 5 个工程组成一个施工标包。

施工单位按标包组建施工项目部。

1.1.3 人员配置、任职条件


工程
施工
项目
部配备施工
项目经理(需要时可配输变电工程施工项目部除配备以上管理人员外应增设线路工程项目总工、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线路协调员等管理人员,其他管理人员按需配置。

项目经理(及副、总工(技、安全员、质检员以及作业层班组骨干(班长兼指挥、安全员、技术兼质检员)为施工项目管理关键人员。

项目经理、项目安全员、项目质检员为专职,不得兼任其他岗位。

施工项目部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项目经理原则上应同投标文件保持一致,且不应同时承担两个及以上未完项目的管理工作,发生以下情况之一者除外: (1) 同一工程相邻分段发包或分期施工的; (2) 合同约定的工程验收合格的; (3) 因非承包方原因致使工程项目停
施工项目部设置
1
2
表 1-1a
新建变电(换流)站工程施工项目部组成人员岗位配置基本要求一览表
表 1-1b
改扩建变电(换流)站工程施工项目部组成人员岗位配置基本要求一览表
他未涉及项目的岗位配置参照执行。


工项
目部管理
多个单项工
根据现场管理需要,施工项目部下设若干施工班组,若包含线路工程则在组塔、架线阶段须配置施工班组长、安全员、技术兼质检员、机械操作手(架线阶段)等作业层班组骨干人员,数量应满足施工作业层班组骨干最低配置标准要求。

1.1.4 人员任职资格条
项目部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依据工程规模不同分别制定,送变电工程规模按照电压等级、单项工程合同额等条件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类,见表1-2。

表1-2 送变电工程规模标准
项目经理由具备良好综合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管理人员担任,其他管理人员由具备专业管理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

施工项目部组成人员任职条件见表1-2。

表1-3 施工项目部组成人员任职条件
3
注 1.同类型工程:变电工程以变电专业为同类型;线路工程以线路专业为同类型,输变电工程中线路施工为
主的以线路专业为同类型,变电施工为主的以变电专业为同类型。

2.作业层班组骨干人员为输变电工程中线路组塔、架线阶段基层执行单元关键人员。

3.任职人员资格及数量配置不得低于投标承诺。

4.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安全员须经国家电网公司或省级公司的安全质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1.1.5基本设施配置
施工项目部应有固定的、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

施工项目部应根据合同约定,配备满足施工项目部工作需要的检测设备、工器具、办公基本设备与设施,配置信息网络和交通工具。

4
5
其基本设施配置要求 35 千伏输变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1.1.5.1 项目部办公区布置要求
办公区和生活区应相对独立,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办公临建房屋,宜设置在站区围墙外,并与施工区域分开隔离、围护,全站临时建筑设施主色调与现场环境相协调。

图 1-1 项目部布置示例
变电扩建工程和低电压工程,受条件限制,无法搭设临建房屋时,项目经理部可租用民房作为施工项目部办公场所,并应做到布置合理、场地整洁、墙体无污物。

1.1.5.2 施工项目部办公室和会议室
(1) 施工项目部办公室入口应设立项目部铭牌,室内布置要求如下。

施工项目部应设置会议室,实例如图 1-2 所示,办公室布置应规范整齐,办公设施齐全, 实例如图 1-3 所示。

图 1-2 项目部会议室示例 图 1-3 办公室布置示例
(2) 施工项目部铭牌,尺寸为“400mm ×600mm ”, 格式如图 1-4 所示。

图 1-4 项目部铭牌式样示例
(3)会议室应将安全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图、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工程施工进度横道图、应急联络牌等设置上墙。

1.1.5.3大型标志牌
施工单位应在办公区或施工区设置“四牌一图”即:工程项目概况牌、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牌、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责任牌、安全文明施工纪律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也可增设单位简介、工程鸟瞰图等内容。

标志牌以国网绿(C100 M5 Y50 K40)为基色。

大型标志牌一般设置在大门外或项目部适宜地点,框架应为钢结构,整体结构稳定。

(尺寸:500 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为1500mm×2400mm;220 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为1200mm×2000mm; 110(66)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为900mm×1500mm)
(1)工程项目概况牌主要公示工程项目名称及工程简要情况介绍。

底板图案及标准式样如图1-5 所示。

(2)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牌主要明确项目管理目标,主要包括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等目标内容。

底板图案及标准式样如图1-6 所示。

图1-5 工程项目概况牌示例图1-6 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牌示例(3)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责任牌主要公示项目各参建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等内容。

底板图案及标准式样如图1-7 所示。

(4)安全文明施工纪律牌主要明确项目安全文明施工主要要求。

底板图案及标准式样如图1-8 所示。

图1-7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责任牌示例图1-8 安全文明施工纪律牌标准尺寸示例
(5)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主要根据工程实际绘制,应包括办公、生活、材料设备堆放、加工等区域及变电主要功能区划分。

底板图案及标准式样如图1-9 所示。

6
7
图 1-9 总平面布置图示例
图 1-10 工程鸟瞰图示例
(6) 变电工程可根据需要设置工程鸟瞰图、主体施工单位介绍等,图 1-10 为变电站鸟瞰图示
例。

1.1.6 基本规范和标准的配置
施工项目部应配置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基本规程规范和标准。

在工程实施前根据电压等级、工程实

情况
及施
工合同要
求进
行补
充、配
备(配备
相应的纸质版
1.2 施工项目部工作职责
施工项目部负责组织实施施工合同范围内的具体工作,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对项目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技术、造价等实施现场管理。

(1) 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设标准、规程、规范及合同、设计要求,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各项基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及施工项目标准化建设各项要求。

(2) 建立健全项目、安全、质量、机械、消防等管理网络,落实管理责任。

(3) 组织施工图预检,参加设计交底及施工图会检,严格按图施工。

(4) 编制、报审项目管理策划文件、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按要求进行交底后严格实施。

(5) 参与编制和执行各类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配置现场应急资源,开展应急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执行应急报告制度。

(6) 负责施工项目部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培训和教育,提供必需的安全防护用品和检测、计量设备。

(7) 报送施工进度计划及停电计划,并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反馈物资供应情况。

(8) 定期召开或参加工程例会、专题协调会,落实上级和项目安委会、业主、监理项目部的管理工作要求,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9) 对分包工程实施有效管控,确保分包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10) 开展施工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制订预控措施,并在施工中落实。

(11) 对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和工器具安全状况进行准入检查,并监控施工过程中起重机械
的安装、拆卸、重要吊装、关键工序作业;负责施工班组安全工器具的定期试验、送检工作。

(12)负责组织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落实环保、水保措施,按照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配置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开展并参加各类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闭环整改,对重复发生的问题制订防范措施。

(13)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全面应用标准工艺,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落实开展机械化施工,通过数码照片等管理手段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14)按照视频监控等基建信息化各项管理要求,执行项目部现场人员、软硬件设备配置标准,及时、准确、完整填报项目部信息。

(15)规范开展施工自检工作,配合各级质量检查、质量监督、质量验收等工作。

(16)报审工程资金使用计划,提交进度款申请,配合工程结算、审计以及财务稽核工作。

(17)负责施工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工作。

(18)工程发生质量事件、安全事故时,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同时参与并配合项目质量事件、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19)负责项目质保期内保修工作;参与工程达标投产和创优工作。

施工项目部各专业主要管理内容见表1-4,施工项目部岗位职责见表1-5。

表1-4 施工项目部各专业主要管理内容
8
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资料由各管理专责负责管理,最终由信息资料员整理归档。

表1-5 施工项目部岗位职责
9
10
11
注以上主要管理职责的具体管理内容、方法、流程、标准、模板在五个专业管理体系中进行具体明确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