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本草考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的本草考证
[摘要]目的:通过对半夏的本草考证,明确其品种和道地产区的时代变迁,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结合现代用药及药物研究进行分析。结果:今用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干燥根茎。半夏分布较广,直到民国除山东以外,未形成较大的道地产区。结论:尽管魏晋以来半夏品种存在混淆,但其主要品种与道地产区与今用半夏大致相同,可作为扩大发掘或扩大药源的理论依据和线索。[关键词] 半夏;本草考证;品种;道地产区
今用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1]。半夏植物分布广泛,主产于四川遂宁、昭觉、安岳,重庆万州,山东金乡、巨野,安徽怀宁、宣城、宁国,湖北荆州、襄阳、武昌、天门、老河口、阳新,河南汝南、卢氏、宁宝等地。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散结消痞,降逆止呕的功效[2]。随著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并且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是患痰饮、咳嗽、胃病、肿瘤、痰核等病的高发群体,以半夏为原料生产的糖浆、冲剂、丸剂、片剂、浓缩颗粒及针剂等新品种剂型不断增加,同时出口量也逐年上升,为了进一步挖掘这一中药资源,本文就药用历史作一初步考察,以期提供本草依据。
1 品种考订
1.1 历代主流本草考证
《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3]此即半夏之名的由来。郑玄注:“半夏,药草。”同样《吕氏春秋》[4]、《淮南子》[5]皆有半夏的记载。《急就篇》曰:“半夏皂荚艾橐吾。”颜师古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因此这种半夏是因生于农历五月而得名,这与后世所用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生物学特征不符。就此孙星衍、森立之都在著作中含蓄地表达出他们的疑惑。孙星衍辑《神农本草经》[6]半夏条的按语引《礼记·月令》作“二月半夏生”,几乎所有孙星衍的辑本及黄奭的辑本都是如此,显然改“五月”为“二月”不应该视为版本误传,而是有意为之。
半夏在《神农本草经》一名水玉,孙星衍又云:“《列仙传》云赤松子服水玉以教神农,即半夏别名。”按赤松子事见《列仙传》[7]卷上,如果赤松子服用的这种“水玉”是半夏,那么此药与《神农本草经》中半夏的下品地位不符。森立之则从另一个方面对“半夏五月苗始生”作出解释,《神农本草经》半夏条按语云:“叶有细阔二种,花有紫白二样,五月叶茎
际生实,与百合实、零余子等同。此实即是嫩根落地而生芽也。《礼记•月令》所云五月半夏生,此之谓也。”森立之将五月半夏生解释为叶柄下部的珠芽。但无论如何解说“半夏五月生”,直到汉代药用半夏可能都不是今用半夏。
魏晋文献中记载的半夏应该与今药用半夏接近,《名医别录》[8]曰:“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净。”陶弘景提到:“用之皆先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现代药理对其刺激性有所研究,1957年日本人长谷川千鹤[9]报道分离出具有刺激性的2,5-二羟基苯乙酸及其苷;1969年Suzuki Masa ko[10]等提出3,4-二羟基苯甲酸及其苷具有刺激性。因此半夏可以催吐,受热后此成分破坏,其他耐热成分则有止呕作用。而两书提到的“洗令滑尽”,这应该是描述半夏块茎中所含的黏液质。此为《吴普本草》[11]从植物的形态学特征上对半夏进行了描述:“一名和姑,生微邱,或生野中。叶三三相偶,二月始生,白花圆上。”这与今药用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形态学特征符合。
《本草拾遗》[12]曰:“高一二尺,生泽中熟地。根如小指正圆,所谓羊眼半夏也。”《图经本草》[13]注天南星云:“陈藏器注半夏高一二尺,由跋高一二寸,此正误,相反言也。今由跋苗高一二尺,半夏高一二寸,亦有盈尺。”而羊眼半夏在《图经本草》中“其生平泽者甚小,名羊眼半夏”。可见半夏与由跋的形态学特征差别明显。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药出州土》[14]记载半夏者产河南道谷州、江南东道润州、江南西道宣州三处。该书指出半夏的产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江苏、安徽一带,而“其余州土皆有,不堪进御”,表明上述产地半夏质量堪佳。
到了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15]记载:“生槐里川谷。五月、八月采根,曝干。”“陶弘景云:槐里属扶风,今第一出青州,吴中亦有。以肉白者为佳,不厌陈久,用之皆先汤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戟人咽喉。”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16]上述地区为今陕西省永寿、礼县、户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江苏、上海大部及安徽、浙江两者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半夏质量堪佳。
明代孝宗御《御制本草品汇精要》记载:“道地:齐州者为佳。”[17]并附齐州半夏图辨别。表明今山东省所产半夏为佳。
民国时期陈仁山《药物出产辨》[18]记载半夏“产湖北荆州为最”。荆州今为湖北省江陵县、京山、钟祥、天门、潜江等地。这些地区半夏质量最佳。
1.2 半夏真伪辩别
从唐代开始半夏的来源变得混淆不清,因为天南星科的这几种植物分不清药用:虎掌、由跋、天南星和半夏。《新修本草》[19]半夏条云:“半夏所在皆有,生平泽中者名羊眼半夏,
圆白为胜,然江南者大乃径寸,南人特重之,顷来互用,功状殊异。问南人,说苗乃是由跋,陶注云虎掌极似半夏,注由跋乃说鸢尾,于此注中似说由跋。三事混淆,陶终不识。”这段话揭露出唐代将半夏、由跋、虎掌相混淆的情况,但将此归咎于陶弘景有待商榷。
1.2.1 虎掌
虎掌在《神农本草经》有记载:“近道亦有,形式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苏敬反驳道:“此药是由跋宿者……根大如拳,小者如鸡卵,都似扁柿,四畔有圆牙,看如虎掌,故有此名……陶云虎掌似半夏,即由跋;以由跋为半夏;释由跋苗全说鸢尾,南人至今犹用由跋为半夏也。”根据现代本草研究陶弘景所描述虎掌,应该是天南星科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而苏敬讲述的虎掌,其块茎远远超过Pinellia 属块茎,这可能是天南星科岩芋属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的一类。
到宋代开始认为半夏是掌叶半夏。《蜀本草》[20]、《本草图经》、《证类本草》中所描述的半夏都与陶弘景所提到的一样。苏颂更是明确指出半夏为掌叶半夏,但也有将虎掌与天南星误用的趋势。因此《本草纲目》将虎掌与天南星并为一条,后世将其称为“虎掌南星”,是天南星药材的混淆品。
1.2.2 由跋
由跋在《名医别录》中记载:“本出始兴,今都下亦种之。状如乌翣,花紫色,根似附子。”这不能确定其何物种,但苏敬认为这是鸢尾根。从《新修本草》可以看出“由跋根,寻陶所注,乃是鸢尾根,即鸢头也。由跋,今南人以为半夏,顿尔乖越,非惟不识半夏,亦不知由跋与鸢尾也。”虽然不能判定其正误,但《新修本草》将由跋与虎掌视为一物却是事实。
然而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由跋苗高一二尺,似苣蒻,根如鸡卵,生林下,所谓由跋也。”“苣蒻”出自《开宝本草》[21]即“蒟蒻”。《本草图经》记载:“今由跋高一二尺,茎似蒟蒻而无班,根如鸡卵。”那么由跋就是天南星科岩芋属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的幼苗,其较小块茎则为半夏。
1.2.3 天南星
天南星较以上两种混淆品出现较晚,虽然唐宋各家描述天南星有所异同,但基本可以认定为天南星科属植物。天南星之名出于《本草拾遗》,后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2]曰:“南星即本经虎掌也。”于是两者并在一起。同样《植物名实图考》[23]也有同样记载,这均增添了品种的混淆。
2 道地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