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浮躁的背景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浮躁的背景及原因
街上的行人永远脸色严肃,神情漠然;马路上,人们可以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吵起来;公交车上,人们可以为了一下小小的碰撞就对骂起来;银行里,排队领号办理手续的人,可以为了一个夹塞的人失去原有的秩序,一个个争抢着去抢位置,拉扯并高声叫骂着。汽车在为快一分钟而抢道,人在为一点小事而争强
每天你不得不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把早餐解决掉,中午你一边吃着盒饭一边忙着案头工作,麦当劳与肯德基成为流行文化,快餐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标签。手机,24小时开机,只为了随时接一个似有似无的电话或短信。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个浮躁的时代,还有几人能真正静下心来去静静的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还有几人能静下心来与爱人一起静静的听一曲肖邦的小夜曲?还有几人在为一句山盟海誓的爱情誓言而苦苦等待?还有几人会停下来静静欣赏一下路边新开的小花,新种的小树。悠闲、自在、宁静,都已经在破碎的时光里与我们擦肩而过了。
中华民族,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按理说他的文化底蕴应该足够深厚。可是,当我们认真剖析时下社会上的一些怪异现象后,我们却只能得出这样一点有悖于悠久文化积淀的形容——浮躁。是啊,浮躁,社会是浮躁的,人们的思想是浮躁的,文化是浮躁的。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高知识分子,在他们身上也开始体现出这样的现象。浮躁,成了阻碍他们专心学习,专心科研的一个障碍。
浮躁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根源,社会整体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日益淡漠和功利化、生活和工作不稳定、人生发展没有稳定的预期、竞争激烈和天灾人祸等等,都是浮躁的诱因。
整个社会共性的原因有3点。
首先,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人们浮躁心态。因为高科技强调一个快字,人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一壶酒,几碟菜,海阔天空地聊天,神游。人们追求速度,效率和解决方法的捷径。在追求这些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了耐心和等待,甚至不惜代价地投机。最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少,变得越来越自我和独立,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笼统归为浮躁的心态所致。
第二,激烈的竞争与压力。如果说高科技只是一个间接原因,一个诱因。那压力与竞争便是浮躁的直接原因。竞争促使优化,优化意味着给个人更多的要求。人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享其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去获得。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冷漠也好,残酷也罢,都是浮躁的心态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3.畸形的快餐文化。太多理财投资类书,太少净化心灵的读物。动不动畅销读物,排行榜,音乐小说。用新奇的标题,离奇的情节,夸张的形式,眩目的色彩夺取本已无太多抵抗力的人们。人们在物欲涌动的今天,人们对这些快餐文化变得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默默的接受。
对于学生这个群体,浮躁也有它独特的原因。一位大学生在大学网站的论坛上写道:“我们所经历的改变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成长的人所不可比拟的。社会的急剧发展、竞争的急剧上升,让我们还没有走向社会就感到了社会的压力……大量的外来文化、生活方式、道德行为准则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抗拒的冲击。”
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学习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甚至可能长期以来部分大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学什么。但忽然有一天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所选的专业,甚至是厌恶,于是就出现了转业和退学的念头。对专业的缺乏热情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马虎、随意,只是在考试前稍微重视一些,平日里也不对专业进行研究,导致恶性循环,荒废了宝贵的大学时光。
此外,大学生正值青年,能够跟随潮流,百度谷歌让他们养成了求知的习惯,但是这种方式带来的却是求索过程的缺失,容易浅尝辄止,这点更加深了他们浮躁的情绪。
作为未自食其力的年龄,和成人相比,大学生不知挣钱的不易,在这个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很容易滋生攀比之心,追求一味的浮华。这种浮躁之气在大学生身上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浮躁的心态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但是减少浮躁情绪是个长期过程,首先需要我们放平心态,正本清源,无论身居何位,都不要盲目攀比,更不要惟利是图。其次,要有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弹
性或心理复原能力,通常可以通过阅读一些饱含智慧的书籍、经常反思和反省自己的行为来获得对浮躁的免疫力。浮躁的产生大多数都是由于压力太大、头绪太多,或选择太多,节奏太快。因此,要暂时告别压力太大的社会情境,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身心,徒步旅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另外,培养一种闲情逸致,一种为之神往的业余爱好,也是很好的解决浮躁的方法。
对课程的建议: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这件事情应该怎么样,联系自己国家的历史,风土人情。希望老师在以后的课程中能够引导同学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多介绍一些别的国家课本上所写的内容,更好的理解别的国家同中国的争执如领土、海洋纠纷究竟源自何处,应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