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考研庞皓版2021考研真题库

《计量经济学》考研庞皓版2021考研真题库
《计量经济学》考研庞皓版2021考研真题库

《计量经济学》考研庞皓版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面板数据[湖南大学2013研]

答:面板数据也称为平行数据、时空数据等,是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反映了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经验信息。面板数据同时拥有时间序列和截面两个维度,当这类数据按两个维度排列时,排在一个平面上,与只有一个维度的数据排在一条线上有着明显的不同,整个表格像是一个面板,因此称之为面板数据。面板数据能够克服时间序列数据通常较为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相较于纯粹的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能够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因此经常采用面板数据建立模型。

2虚拟变量[湘潭大学2016研]

答:在建立模型时,通常会有一些影响经济变量的因素无法定量度量,如季节对某些产品(如冷饮)销售的影响等,为了能够在模型中反映这些因素的影响,并提高模型的精度,需要将它们“量化”,这种“量化”通常是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来完成的。根据这些因素的属性类型,构造只取“0”或“1”的人工变量,通常称这类变量为虚拟变量。一般地,在虚拟变量的设置中,基础类型和肯定类型取值为1;比较类型和否定类型取值为0。

3虚拟变量陷阱[湘潭大学2017研]

答:在虚拟变量的设置中,虚拟变量的个数须按以下原则确定:每一个定性变量所需的虚拟变量的个数要比该定性变量的类别数少1,即如果有m个定性变量,只能

在模型中引入m-1个虚拟变量。如果引入m个虚拟变量,就会导致模型解释变量间出现完全共线性,模型无法估计的情况,这称为虚拟变量陷阱。

4多重共线性[湖南大学2016、2011研]

答:多重共线性是在多元回归中可能存在的现象,如果在模型中某两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出现了相关性,则称为存在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分为完全共线与近似共线两类。当某一个解释变量可以用其他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表示,称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完全共线性,此时模型参数无法进行估计。完全共线性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出现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共线性,即近似共线性。近似共线性可能使估计值的正负符号与客观实际不一致,且参数估计值的标准误差变得很大,从而t值变得很小,参数的显著性下降,回归方程不稳定等,但模型参数的估计仍是无偏、一致且有效的。

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①若多个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接近于±1,则可认为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②在普通最小二乘法下,模型的R2与F值较大,但各参数估计的t检验值较小,此时解释变量之间往往存在多重共线性;③当方差膨胀因素VIF大于10时,模型也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如果存在多重共线性,需进一步确定判明存在多重共线性的范围,可以用判定系数检验法、逐步回归法等方法进行判定。

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增加样本容量、精简变量法、逐步回归判别法、主成分回归法等。

5序列相关性[湖南大学2011研]

答:序列相关性是指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误差项之间不再是不相关的,而是存在某种相关性,Cov(u i,u j)≠0,i≠j。导致序列相关性的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变

量固有的惯性使时间序列数据前后具有较强关联性;②模型设定的偏误(在模型中丢掉重要解释变量或模型函数形式偏误)导致随机干扰项的序列相关性;③数据的“编造”导致新生成的数据和原数据间存在内在的联系,表现出序列相关性。

当出现序列相关性后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参数的估计量非有效。在序列相关存在的情况下,OLS估计量仍具无偏性与一致性,但通常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参数估计量非有效,模型的预测功能也将会失效。

序列相关性的检验方法有图示法、回归检验法、杜宾-瓦特森检验法、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法。如果模型出现序列相关,常用的补救方法是广义最小二乘法、广义差分法和序列相关稳健估计法。

6加权最小二乘法[湖南大学2017研]

答:加权最小二乘法是修正模型异方差问题的重要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原模型加权,使之变成一个新的不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然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其参数。加权的基本思想是:在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时,对较小的残差平方e i2赋予较大的权数,对较大的e i2赋予较小的权数,以对残差提供的信息的重要程度作一番校正,提高参数估计的精度。

7系数显著性检验[湘潭大学2016研]

答:系数显著性检验,指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某一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成立作出推断,或者说考察所选择的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线性影响。系数显著性检验所应用的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主要有F检验、t检验、z检验。它们的区别在于构造的统计量不同,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t检验。8怀特检验[湖南大学2018研]

答:怀特检验是检验回归模型是否具有异方差性的重要方法。下面以两个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为例说明怀特检验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①假设回归模型为

先对该模型作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并得到

②作如下辅助回归:

即对所有的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的平方项以及解释变量的交叉项进行回归。

③可以证明,在同方差性假设下,从该辅助回归得到的决定系数R2与样本容量n 的乘积,渐近地服从自由度为辅助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个数的χ2分布:

则可在大样本下,对统计量nR2进行相应的χ2检验。

需要注意的是,辅助回归仍是检验与解释变量可能的组合的显著性,因此,辅助回归方程中还可引入解释变量的更高次方。如果存在异方差性,则表明确与解释变量的某种组合有显著的相关性,这时往往显示出有较大的可决系数R2,并且某一参数的t检验值较大。当然,在多元回归中,由于辅助回归方程中可能有太多解释变量,从而使自由度减少,有时可去掉交叉项。

9p值[湘潭大学2017研]

答:p值是一种概率,一般地,用X表示检验的统计量,当原假设为真时,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该统计量的值C,根据检验统计量X的具体分布,可求p值。

一般来说,左侧检验的p值为检验统计量X小于样本统计值C的概率,即p=p{X <C};右侧检验的p值为检验统计量X大于样本统计值C的概率:p=p{X>C};双侧检验的p值为检验统计量X落在样本统计值C为端点的尾部区域内的概率的2倍:p=2p{X>C}(当C位于分布曲线的右端时)或p=2p{X<C}(当C位于分布曲线的左端时)。

计量经济学-庞皓-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2.1 (1)①首先分析人均寿命与人均GDP的数量关系,用Eviews分析: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7/14 Time: 21:00 Sample: 1 2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56.64794 1.960820 28.88992 0.0000 X1 0.128360 0.027242 4.711834 0.0001 R-squared 0.526082 Mean dependent var 62.50000 Adjusted R-squared 0.502386 S.D. dependent var 10.08889 S.E. of regression 7.116881 Akaike info criterion 6.849324 Sum squared resid 1013.000 Schwarz criterion 6.948510 Log likelihood -73.34257 Hannan-Quinn criter. 6.872689 F-statistic 22.20138 Durbin-Watson stat 0.629074 Prob(F-statistic) 0.000134 有上可知,关系式为y=56.64794+0.128360x1 ②关于人均寿命与成人识字率的关系,用Eviews分析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26/14 Time: 21:10 Sample: 1 2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38.79424 3.532079 10.98340 0.0000 X2 0.331971 0.046656 7.115308 0.0000 R-squared 0.716825 Mean dependent var 62.50000 Adjusted R-squared 0.702666 S.D. dependent var 10.08889 S.E. of regression 5.501306 Akaike info criterion 6.334356 Sum squared resid 605.2873 Schwarz criterion 6.433542 Log likelihood -67.67792 Hannan-Quinn criter. 6.357721 F-statistic 50.62761 Durbin-Watson stat 1.846406 Prob(F-statistic) 0.000001 由上可知,关系式为y=38.79424+0.331971x2 ③关于人均寿命与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关系,用Eviews分析如下:

生理学考研问答题精选(98个)

生理学考研98 个问答题精选 1、试述O2 和CO2 在血液运输中的形式和过程 [参考答案] 02和C02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方式运输。02和C02化学结合方式分别占各自总运输的98.5%和95%,物理溶解的量仅占 1.5%和5%。物理溶解的量虽然少,但是一重要环节,因为气体必须首先物理溶解后才能发生化学结合。 1)02 的运输:主要以Hb02 的方式运输,扩散入血的02 能与红细胞中Hb 发生可逆性结合:Hb+02 TH b02。在肺由于O 2分压高,促进02与Hb结合,将02由肺运输到组织;在组织处02 分压低,则Hb02 解离,释放出02。 2)C02 的运输:C02 也主要以化学结合方式运输。化学结合运输的C02 分为两种形 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和HC03-的方式。①HC03-方式:HC03-的方式占C02运输总 量的88%。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从组织扩散入血的大部分C02在红细 胞内生成碳酸,HC03-又解离成HC03-和H+。 HC03-在红细胞内与K+结合成KHC03-。随着红细胞内HC03-生成的增加,可不断向血浆扩散,与血浆中的Na+结合成NaHC03-, 同时血浆中Cl-向红细胞内扩散以交换HC03-。在肺部,由于肺泡气Pco2低于静脉血,上述反应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以HC03-形式运输的C02逸出,扩散到肺泡被呼出体外。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方式,大约7%的C02 与Hb 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催化,,反应迅速,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和作用。由于氧和血红蛋白与C02 的结合能力小于还原血红蛋白,所以在组织外,还原血红蛋白的增多促进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生成,一部分C02 就以HHbNHC00H 形式运输到肺部。在肺部,氧和血红蛋白的生成增加,促使HHbNHC00H 释放出C02。 2、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因素有哪些?并简述其机制。 [参考答案] (1)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L/min 。 (2)影响因素;心输出量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 1)搏出量的调节。 a. 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在心室 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凡是影响心室充盈量的因素,都能引起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从而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发生变化。心室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后余血量的总和,因此凡是影响两者的因素都能影响心室充盈量。异长自身调节也称starling 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能影响心室充盈量。异长自身调节也称starling 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b. 等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而影响心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变而言。横桥连接数和肌凝蛋白的ATP 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c. 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而言。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如动脉血压增高,则等容收缩相延长而射血相缩短,同时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少,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另一方面,搏出量减少造成心室内余血量增加,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随着搏出量的恢复,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加强心肌收缩能力,使心室舒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3.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A 3.B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 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 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 究手段,获取、分析和综合从社会群 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 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 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 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 据。 3.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的形态上和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 类神经系统 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 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 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人 类的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 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的反应 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的 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 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 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 床医学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 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 据。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庞皓

第二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第一节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P15 (一)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1、相关关系 2、相关系数 3、回归分析 (二)总体回归函数(条件期望) (三)随机扰动项 (四)样本回归函数 第二节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P26 (一)简单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 (二)普通最小二乘法求样本回归函数 (三)OLS回归线的性质 (四)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统计性质 1、参数估计量的评价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2、OLS估计量的统计特性(线性特性、无偏性、有效性、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第三节拟合优度的度量(RSS、ESS、TSS)P35 (一)总变差的分解 (二)可决系数 (三)可决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关系 第四节回归系数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P38 (一)OLS估计的分布性质 (二)回归系数的区间估值 (三)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1、Z检验 2、t检验 第五节回归模型预测P43 第六节案例分析P48 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一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古典假定P64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矩阵形式 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古典假定 第二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P68 一、多元线性回归性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二、参数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线性特性、无偏性、有效性) 三、OLS估计的分布性质 四、随机扰动项方差的估计 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三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P74 一、拟合优度检验(多重可决系数、修正的可决系数) 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三、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第四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P79 第五节案例分析P81 第四章多重共线性第一节什么是多重共线性P94 第二节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 第三节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第四节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 第五节案例分析P109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历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考试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植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一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元素缺乏时,导致植物幼叶首先出现病症的元素是 A.N B.P. C.Ca D.K 2.能诱导果实发生呼吸跃变的植物激素是 A.ABA B.IAA C.ETH D.CTK 3.植物一生的生长进程中,其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是 A.快一慢一快 B.快一慢 C.慢一快一慢 D.慢一快4.植物细胞中质子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转运H+,这一过程称为 A.初级主动运输 B.次级主动运输 C.同向共运输 D.反向共运输5.植物叶片中进行亚硝酸还原的主要部位是 A.线粒体 B.细胞基质 C.液泡 D.叶绿体 6.高等植物光系统Ⅱ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 A.P680 B.P700 C.A0 D.Pheo 7.植物光呼吸过程中,氧气吸收发生的部位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C.叶绿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D.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8.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是 A.680~700nm B.600~680 nm C.500~600 nm D.400~500nm 9.1mol NADH + H+经交替氧化途径将电子传给氧气时,可形成A.4molATP B.3molATP C.2.molATP D.1molATP 10.若某一植物组织呼吸作用释放C02摩尔数和吸收O2摩尔数的比值小于1,则该组织在此阶段的呼吸底物主要是 A.脂肪B.淀粉C.有机酸D.葡萄糖

11.某植物制造100g干物质消耗了75kg水,其蒸腾系数为 A.750 B.75 C.7.5 D.0.75 12.下列蛋白质中,属于植物细胞壁结构蛋白的是 A.钙调蛋白B.伸展蛋白C.G蛋白D.扩张蛋白 13.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过程中,随着暗期的延长 A.P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 B.Pf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C.Pf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D.P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 14.根据花形态建成基因调控的“ABC模型”,控制花器官中雄蕊形成的是A.A组基因B.A组和B组基因 C.B组和C组基因D.C组基因15.未完成后熟的种子在低温层积过程中,ABA和GA含量的变化为 A.ABA升高,GA降低 B.ABA降低,GA升高 C.ABA和GA均降低 D.ABA和GA均升高 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把一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细胞的体积、水势、渗透势、压力势如何变化? 17.简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8.简述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 三、实验题:19小题,10分。 19.将A、B两种植物分别放置在密闭的光照生长箱中,定期抽取生长箱中的气体样品,分析其中的C02含量。以C02含量对光照时间作图,得到下列曲线图。据图回答: (1)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 (2)推测两种植物的光合碳同化途径。 (3)请用另一种实验方法验证你的推测。

病理生理学题库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 一、A型题 1.心力衰竭概念的主要内容是 A.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D. 心输出量相对下降 B.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E. 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C.心输出量绝对下降 [答案] E [题解] 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能够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2.引起心肌损害导致舒缩功能障碍的直接因素是 A.动脉瓣膜关闭不全 D. 心肌炎 B.室间隔缺损 E. 肺源性心脏病 C.高血压 [答案] D [题解] 心肌炎是由于致炎因素引起的心肌损害,是直接引起心肌舒缩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而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高血压和肺源性心脏病均是引起心脏负荷过重的因素。 3.引起心脏容量负荷过重的因素是(0.466,0.413,03临床) A.动脉瓣膜狭窄 D. 肺源性心脏病 B.肺动脉高压 E. 动脉瓣膜关闭不全 C.肺栓塞 [答案] E [题解] 动脉瓣膜关闭不全患者因动脉内血液在心室舒张时返流至心室,引起舒张末期容积增大,使心脏容量负荷过重。而动脉瓣膜狭窄、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和肺源性心脏病是引起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因素。 4.引起心脏压力负荷过重的因素是 A.高血压 D. 动静脉瘘 B.室间隔缺损 E. 慢性贫血 C.甲亢 [答案] A [题解] 高血压患者由于主动脉内压力增高,使心室射血阻抗增大可引起左室压力负荷过重。而动静脉瘘、室间隔缺损、甲亢和慢性贫血均是引起心脏容量负荷过重的原因。6..下述哪一因素不会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冠心病 D. 心肌炎 B.严重贫血 E. 高血压病 C.心瓣膜病 [答案] B [题解] 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病、心肌炎等。严重贫血是引起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9.有关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特点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心输出量较发病前有所下降 B.心输出量可高于正常水平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庞浩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习题 3.1 (1)2011年各地区的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及影响因素数据图形 可以看出,2011年各地区的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明显,其变动的方向基本相同,相互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将其模型设定为线性回归模型形式: Y=β1+β2X2+β3X3+β4X4

估计参数 Y=246.854+5.996865X 2-0.524027X 3-2.26568X 4 模型检验 ① R 2是0.666062,修正的R 2为0.628957,说明模型对样本拟合较好 ② F 检验,分别针对H0:βj=0(j=1,2,3,4),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在F 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3,n-k=27的临界值F α(3,27)=3.65,由表可知,F=17.95108>F α(3,27)=3.65,应拒绝原假设,回归方程显著。 ③ t 检验,分别针对H0:βj=0(j=1,2,3,4),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t 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k=27临界值t 2 05.0(n-k )=2.0518。对应的t 统计量分 别为 4.749476,4.265020,-2.922950,-4.366842,其绝对值均大于t (27) =2.0518,所以这些系数都是显著的。 (2)人均GDP增加1万元,百户拥有家用汽车增加5.996865辆, 城镇人口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减少0.524027辆, 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每上升1,百户拥有家用汽车减少2.265680辆。 (3)将其模型设定为 Y=β1+β2X 2+β3LnX 3+β4LnX 4

计量经济学(庞皓)课后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 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区别:经济统计学主要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计量;计量经济学主要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计量。 1.4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变动的原因,被解释变量是变动的结果。被解释变量是模型要分析研究的对象。解释变量是说明被解释变量变动主要原因的变量。 1.5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答: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变量、参数和随机误差项。 例如研究消费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u βX αY ++= 其中,Y 为居民消费支出,X 为居民家庭收入,二者是经济变量;α和β为参数;u 是随机误差项。 1.6假如你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研究者,需要你对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增长提出建议,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就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1、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得科学.() 3、人体对运动得适应性变化就是运动训练得生理学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 基础.() 4、新陈代谢就是生命得本质,它就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移得过程。( ) 5、神经调节就是机体最主要得调节方式,这就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得。() 二、选择题?1、运动生理学就是()得一个分支.?A、生物学B、生理学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对运动得()。?A、反应B、适应C、反应与适应 3、运动生理学得研究方法,主要就是通过( )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得规律。?A、人体实验B、动物实验C、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得最基本反应就是()?A、兴奋B、收缩C、分泌D、物质代谢改变E、电变化 5、神经调节得特点就是()而( ),体液调节得特点就是()而( ).?A、缓慢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 7、组织对刺激反应得表现形式就是( ) A、加强 B、减弱 C、不变D、加强或减弱? 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8、人体机体得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6、兴奋 三、概念题? 性7、适应性8、神经调节9、体液调节*10、正反馈*11、负反馈 1、机体得基本生理特征就是什么? 四、简答题:?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答案: 1、(—) 2、(—)3、(+) 4、(-)5、(—)?二、 一、就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参考答案:?1、(C)2、(C)3、(C)4、(D)5、(B、D、A、C) 6、(B、A) 7、(C) 8、(C)?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得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与适应性。?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得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得科学,它就是体育科学得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得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得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得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得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 ?第一章肌肉收缩 育锻炼与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一、就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1、肌肉纤维就是组成肌肉得基本单位。() 2、肌原纤维最基本得结构就是肌小节.( ) 3、在肌小节中肌肉收缩时明带与暗带在变化。() 4、温度对肌肉得伸展性与粘滞性没有影响。()?5、肌肉不就是一个弹性体而就是粘弹性体。( )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休克(张静)

第十二章休克 一、名词解释 1.shock(休克) 2.hypovelemic 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 3.hyperdynamic shock(高动力型休克) 4.hypodynamic shock (低动力型休克) 5.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 6.autobloodinfusion(自身输血) 7.autotransfusion(自身输液) 8.hemorheology(血液流变学) 9.lipopolysacharide(LPS,脂多糖) 10.shock lung(休克肺) 11.shock kidney(休克肾) 12.hemorrhagic shock(失血性休克) 13.infectious shock(感染性休克) 14.myocardial depressant factor(MDF,心肌抑制因子) 15.cardiogenic shock(心源性休克) 二、选择题 A型题 1.休克的现代概念是 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B.剧烈震荡或打击引起的病理过程 C.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降低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病 理过程 D.血管紧张度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E.对外来强烈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2.临床最常用的休克分类方法是 A.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B.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C.按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D.按患者的皮肤温度分类 E.按患者的血容量分类 3.下列哪一类不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失血 B.脱水 C.感染

D.烧伤 E.挤压伤 4.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指 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5.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是 A.交感神经 B.动脉血压变化 C.平滑肌自律性收缩 D.血液及局部体液因素 E.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6.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血栓素A2 C.血管紧张素II D.内皮素 E.心肌抑制因子 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先兴奋后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E.改变不明显 8.休克早期“自身输血”的代偿作用主要指 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脾脏血库收缩,释放储存血液 D.R 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 E.缺血缺氧,红细胞生成增多 9.休克早期“自身输液”的代偿作用主要指 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R 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 D.A 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加强 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10.下列哪一项不是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

生理学考研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考研习题 第一章绪论 [A1型题] 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 A 细胞的生命现象 B 器官的功能活动 C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 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 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2 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 物质代谢 B 新陈代谢 C 适应性 D 应激性 E 自控调节 3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 适应性反应 B 旁分泌反应 C 稳态反应 D 非自控调节 E 前馈调节 4 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A 分娩 B 排尿反射 C 降压反射 D 小肠运动 E 血液凝固 5 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 A 神经递质 B 调制物 C 内分泌激素 D 旁分泌物质 E 局部体液因素 6 内环境是指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液 D 体液 E 组织液 7 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A 脑脊液 B 血浆 C 尿液 D 淋巴液 E 细胞内液 8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部分的信息称为 A 偏差信息 B 干扰信息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E 自控信息 [A2型题]

9 家兔,雄性,体重2.1kg,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剂量1g/kg。切开腹壁找到膀胱,两侧输尿管扦管,收集尿液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这种实验方法属于 A 整体实验 B 离体实验 C 在体慢性实验 D 在体急性实验 E 生理实验 10 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B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C 有负反馈 D 有生物节律 E 有前瞻性[B1型题] 题11-13 A 整体水平 B 局部水平 C 组织水平 D 细胞、分子水平 E 器官、系统水平 11 揭示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12 探索神经轴突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13 阐明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题14-16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14 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 15 平均动脉压在一范围内升降,脑血管口径产生适应性改变以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 16 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属于 试题答案 1.E 2.B 3.A 4.C 5.B 6.A 7.B 8.D 9.D 10.A 11.D 12.D 13.E 14.E 15.C 16.D 第二章细胞 单项选择题 1 细胞膜的热力学稳定性主要由于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题与解析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答案: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在医学教育中,它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的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答案: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发热、休克等。 二.单项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 A.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学科。B.探明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C.研究疾病的功能、代谢变化的学科。D.描述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的学科。答案:(B). 2.病理生理学的最根本任务是 A.观察疾病时机体的代偿与失代偿过程。B.研究各种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D.描述疾病的表现。答案:(C). 三.多项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 A.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B.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 C.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 D.医学基础理论学科。答案:(A、B、C、D)2.基本病理过程是 A.可以出现在不同疾病中的相同反应。B.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C.可以在某一疾病中出现多种。D.指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答案:(A、C) 1 病理生理学试题与解析 四.判断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明确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答案:(×) 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答案:(×) 五.问答题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并成功用于临床实践?答案要点: 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物物理学等各医学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促进了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为了研究患病机体复杂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必须运用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方法。作为一名

计量经济学第三版庞浩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习题 7.1 (1) 1) PCE=-216.4269+1.008106PDI 2) PCE=-233.2736+0.982382PDI+0.037158PEC T-1

(2)模型一MPC=1.008106;模型二短期MPC=0.982382,长期 MPC=0.982382/(1+0.037158)=0.9472 7.2 (1) i t u X X X X X Y ++β+β+β+β=α+β4-t 43-t 32-t 21-t 1t 0 令 2 1042 103210221010 01649342 α+α+=αβα+α+=αβα+α+=αβ+α+α=αβ=αβ 模型变形为i t u Z Z Z Y ++α+α=α+α2t 21t 10t 0 其中4 -t 3-t 2-t 1-t 2t 4-t 3-t 2-t 1-t 1t 4 -t 3-t 2-t 1-t t 0t 1694432X X X X Z X X X X Z X X X X X Z +++=+++=++++= 2t 1t 0t 104392.0669904.0-891012.049234.35-Z Z Z Y t ++= 可得11833 .0-17917 .0-3123.0-3255 .0891012.043210=β=β=β=β=β,所以4 -t 3-t 2-t 1-t t 11833.0-17917.0-3123.0- 3255.0891012.049234.35-X X X X X Y t ++=

7.3 (1)估计t t u Y X Y *1-t 1*t 0**++β+β=α 1-t t 271676.0629273.010403.15-Y X Y t ++= 1)根据局部调整模型的参数关系,有δαα=*,δββ=*,δβ-1=1*,t t u u δ=* 将估计结果带入可得:728324.0=271676.0-1=-1=1*βδ 738064.20-==* δαα 864001.0==* 0δ ββ 局部调整模型估计结果为:t *864001.0738064.20X Y t += 2)经济意义:销售额每增加1亿元,未来预期最佳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加0.864001亿元。 3)运用德宾h 检验一阶自相关: 29728.1=0.114858 ×12-121 )21.518595-1(=)(-1)2d -1(=21*βnVar n h 在0.05显著水平下,临界值 1.96=h 2 α,因为h=1.29728< 1.96=h 2 α,接受原假 设,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

计量经济学庞皓第三版课后答案解析

第二章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2.1 (1) ①首先分析人均寿命与人均GDP 的数量关系,用Eviews 分析: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7/14 Time: 21:00 Sample: 1 2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2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56.64794 1.960820 28.88992 0.0000 X1 0.128360 0.027242 4.711834 0.0001 R-squared 0.526082 Mean dependent var 62.50000 Adjusted R-squared 0.502386 S.D. dependent var 10.08889 S.E. of regression 7.116881 Akaike info criterion 6.849324 Sum squared resid 1013.000 Schwarz criterion 6.948510 Log likelihood -73.34257 Hannan-Quinn criter. 6.872689 F-statistic 22.20138 Durbin-Watson stat 0.629074 Prob(F-statistic) 0.000134 有上可知,关系式为y=56.64794+0.128360x 1 ②关于人均寿命与成人识字率的关系,用Eviews 分析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26/14 Time: 21:10 Sample: 1 22 Included observations: 22 Variable Coefficien 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38.79424 3.532079 10.98340 0.0000 X2 0.331971 0.046656 7.115308 0.0000 R-squared 0.716825 Mean dependent var 62.50000 Adjusted R-squared 0.702666 S.D. dependent var 10.08889 S.E. of regression 5.501306 Akaike info criterion 6.334356 Sum squared resid 605.2873 Schwarz criterion 6.433542 Log likelihood -67.67792 Hannan-Quinn criter. 6.357721

病理生理学试题1

.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A型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 A.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D.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答案]D 2.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是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和结构的变化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答案]A 3.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某个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答案]B 4.病理生理学各论是指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 [答案]E 5.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发热 B.水肿 C.缺氧 D.心力衰竭 E.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D 6.病因学的研究是属于 A.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

B.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内容 C.病理生理学各论的内容 D.疾病的特殊规律 E.研究生物因素如何致病 . . [答案]A 7.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 A.病人 B.病人和动物 C.疾病 D.动物实验 E.发病条件 [答案]D B型题 A.各个疾病中出现的病理生理学问题 B.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 C.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D.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E.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 1.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 3.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 [答案]1D 2B 3C C 型题 A.呼吸功能衰竭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基本病理过程包括 2.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 [答案]1B 2A x 型题 1.病理生理学主要从什么方面来揭示疾病的本质 A功能方面 B形态方面 C代谢方面 D细胞结构方面 E超微结构方面 [答案]AC 2.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A.临床观察

庞皓计量经济学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顶配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表中是1992年亚洲各国人均寿命(Y)、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X1)、成人识字率(X2)、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X3)的数据 表亚洲各国人均寿命、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数据 (1)分别分析各国人均寿命与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的数量关系。 (2)对所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练习题参考解答】

(1)分别设定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国人均寿命与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一岁 儿童疫苗接种率的数量关系: 1)人均寿命与人均GDP 关系 Y i 1 2 X1i u i 估计检验结果: 2)人均寿命与成人识字率关系 3)人均寿命与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关系 (2)对所建立的多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 由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分别对人均寿命回归结果的参数t 检 验值均明确大于其临界值,而且从对应的P 值看,均小于,所以人均GDP、成人识字率、一 岁儿童疫苗接种率分别对人均寿命都有显着影响. (3)分析对比各个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人均寿命与人均GDP 回归的可决系数为人均寿命与成人识字率回归的可决系数为人 均寿命与一岁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可决系数为 相对说来,人均寿命由成人识字率作出解释的比重更大一些 为了研究浙江省财政预算收入与全省生产总值的关系,由浙江省统计年鉴得到以下数据:表浙江省财政预算收入与全省生产总值数据

的显着性,用规范的形式写出估计检验结果,并解释所估计参数的经济意义 (2)如果2011 年,全省生产总值为32000 亿元,比上年增长%,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浙江省2011 年的财政预算收入做出点预测和区间预测 (3)建立浙江省财政预算收入对数与全省生产总值对数的计量经济模型,. 估计模型的参数,检验模型的显着性,并解释所估计参数的经济意义 【练习题参考解答】建议学生独立完成 由12对观测值估计得消费函数为: (1)消费支出C的点预测值; (2)在95%的置信概率下消费支出C平均值的预测区间。 (3)在95%的置信概率下消费支出C个别值的预测区间。 【练习题参考解答】 假设某地区住宅建筑面积与建造单位成本的有关资料如表:表某地区住 宅建筑面积与建造单位成本数据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5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一.选择题 A型题 1.能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滤过面积下降 B.出球小动脉痉挛 C.人球小动脉舒张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肾血流量下降 [答案] E 2.肾近曲小管功能障碍时会出现: A.等渗尿 B.低渗尿 C.肾性糖尿 D.肾性尿崩症 E.多尿 [答案] C 3.肾脏髓袢功能障碍时会出现: A.肾小管性酸中毒 B.肾性糖尿 C.肾性氨基酸尿 D.蛋白尿 E.低渗尿 [答案] E 4.肾远曲小管功能障碍时会出现: A.肾性糖尿 B.肾性氨基酸尿 C.高渗尿 D.肾小管性酸中毒

E.蛋白尿 [答案] D 5.发生肾内血流重分配的生理解剖条件是: A.皮质肾单位的数量多于近髓肾单位 B.两类肾单位的血管形态和血流阻力不同 C.两类肾单位的交感神经和肾素分布不同 D.皮质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口径大于出球小动脉 E.近髓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口径大于出球小动脉 [答案] C 6.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多见的原因是: A.汞中毒 B.急性肾炎 C.肾内血栓形成 D.尿路梗阻 E.休克早期 [答案] E 7.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发生机制是: A.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B.原尿漏回间质 C.肾小管阻塞 D.肾组织细胞肿胀 E.肾内广泛微血栓形成 [答案] A 8.急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血钠下降 B.肺水肿 C.血钙下降 D.血钾下降 E.血钾升高 [答案] E

9.持续性肾缺血和肾毒素作用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肾脏损害的突出表现是: A.肾脏血液循环障碍 B.肾小球病变 C.肾间质纤维化 D.肾小管坏死 E.肾小管阻塞 [答案] D 10.判断少尿的标准是尿量低于:。 A.100ml/24h B.400ml/24h C.500ml/24h D.1000ml/24h E.1500ml/24h . [答案] B 11.当全身平均动脉血压<8kPa(60mmHg)时,下列哪项不可能出现? A.肾血流量明显下降 B.入球小动脉收缩 C.肾髓质血流量明显下降 D.肾小管可逆性坏死 E.GFR下降 [答案] C 12.对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肾内血液灌注量下降 B.常见于休克早期 C.肾脏没有器质性改变 D.尿量下降 E.尿钠升高 [答案] E 13.肾功能衰竭时一定有下列哪项变化? A.少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