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教学中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有理数教学中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有理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章。

从教学顺序而言,这是初中数学教学承前启后的一章。

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章,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延伸,体现为初中与小学数学衔接;同时从知识结构来说,它又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有理数教学带领学生从小学数学走向更高级的数学学习,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数学世界,拓展着学生的数学思维。

因此,在有理数教学中,做好初中小学的数学教学衔接至关重要。

那如何利用有理数的教学,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与生活经验相衔接
学习有理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

数学与生活两者密切不可分。

因此,利用生活开展数学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也易懂好领会。

例:冬季的一天,室内温度是8℃,室外温度是—2℃,则室内外温度相差_。

又如:一个物体沿着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

它先向东运动4米,在向东运动10米,这时它向东运动了多少米?
这些生活实例使有理数的负数教学显得鲜明直观。

寓教于生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观念。

也便于将学生引入数学学习之门,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在直观形象的教学中衔接
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在身份上是属于初中生,但是在心理上,数学思维上还是个小学生。

在他们的数学思维中,形象思维明显要优于抽象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始教学。

在这一章中,充分利用数轴的形象特点,紧紧抓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章教学中,数轴概念的引入,是数与形的初步结合,这对进一步阐明这一章的概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性质,利用图形性质来研究数量
例如,若a>0,b在一根数轴上,数轴阐述了有理数的诸多概念:正数、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数轴上原点左边上的点对应负数,原点右边上的点对应正数。

原点左右两边,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一对点对应一对相反数。

点到原点的距离是这个数的绝对值。

此外,数轴很形象具体的阐述了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负数小于零、负数小于正数,归纳出左边的数总小于右边的数。

通过数轴教学这样的形象教学过程,将抽象的有理数概念说得具体而微,形象生动。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培养了思维品质。

三、在领悟数学思想中开展衔接
知识技能的掌握靠反复训练,思想的掌握靠深入领悟。

数学教学也然。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技能的升华和提高。

它是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它起到提升数学技能并将其转化为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因此,在有理数教学中,带领学生领悟
数学思想成为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前提。

结合有理数这一章的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三点领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建立符号概念
小学数学称为算术,中学数学称为代数,名称的不同意味着一个重大的思维飞跃:用“字母”表示数。

初一数学有理数这一章中就引入了这种概念,以“符号”、“字母”表示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这比起小学数学来要复杂要抽象的多。

因此,在中小学衔接时教学时,应充分注意学生思维特点,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旧知识到新知识,尽量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出发,引出概念。

例如:练习本每本3角,铅笔每支2角,买5本练习本和4支铅笔共需多少元?学生很快算出:5×3+2×4=2.3元,在此基础上再问:买x本和y支铅笔共需多少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共需(5x+2y)角。

(二)分类思想。

进人中学,随着负数的引入,有理数分成了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和零,这个数的分类使学生对数的构成框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而且随着字母的引入,字母意味着更多的内涵。

因此分类讨论成为数学运算必须考虑的必然。

因此有理数这一章中分类思想就成为解题时必须考虑的一种方法,一种思维,一种数学思想。

例如:例1、若a是有理数,—a是负数吗?
分析:a是有理数,则—a也是有理数。

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将a按照有理数的正负分类。

若a是正有理数,则—a是负数;若
a是负有理数,则—a是正数;若a=0,则—a=0,所以当a是有理数时,—a未必就是负数。

(三)逆向思维。

思维本身具有双向性,由此及彼与由彼及此就是思维的两个相反方向。

由于教学的原因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往往体现出单向状态,并形成为一种思维定势。

这种思维定势就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也就是常规思维。

而逆向思维就是对常规思维的“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

在从问题的相反面进行深入地探索中,从而确立新思路,树立新思想,解决新问题。

在有理数运算教学中,很多习题运用常规思维很难解决,这时候就无妨突破常规,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

初一学生知道乘法的分配律,但是在学习有理数的过程中,经常要反过来用分配律,这样才能又快又准确的解答新问题。

逆向思维实现了有理数运算的简便。

例如87×3/4+87×1/2—87×1/4
这条习题如果按照常规思维来解,将会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注意到3/4+1/2—1/4=1
运用分配律的逆运算,则能很快得到答案。

87×3/4+87×1/2—87×1/4=87×(3/4+1/2—1/4)=87
领悟数学思想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它对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数学思维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理数这一章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起始章节,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章节,教好这一章就显得极其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