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石强妮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土壤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每年因土壤污染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数以亿计。同时,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加。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危害,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方法,为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给予理论支持。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危害,防治对策
1.土壤污染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 2 m 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汽车排放的废气,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农业化学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导致土壤遭受非点源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1-2]
2.土壤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2.1土壤污染危害
据相关报道,目前我国约20%的耕地已近不同程度的被铅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其中被工友“三废”污染的耕地面积多达1000万公顷。这些被污染的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可能通过雨水后污染地下水源进而引发人、畜中毒。我国有多数城市近郊的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方的粮食蔬菜等污染物超标。
2.2 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具有滞后性,累积性,隐蔽性,不可逆转和治疗难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不会有直观的变化,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情况的影响才能确定。且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易扩散和稀释,会在土壤中不断积累。且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严重,具有不可逆转性仅仅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其治理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
2.3 土壤污染的状况
目前,我国土地尤其是耕地的污染形势相当严峻。(1)污染程度加剧。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2)污染危害巨大。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多万吨,另外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 亿元。(3)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还是空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未形成。资金投人有限,土壤科学研究难以深人进行。有相当部分的干部群众和企业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认识。土地是一国之本,同时也是人民生存的基础。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虽然我们创造了用7%的耕地养活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的奇迹,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抓紧时间,抓住时机对污染的土地进行治理,对未污染的土地给予合理保护,未来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所以在中国,土地问不单纯是一个环境问,它还是一个涉及到生存与发展的大问。我们需要严肃对待。
3.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3.1 农药是土壤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全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50万~60万t,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亿hm2以上,农田平均施用农药13.9 kg/hm2。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由于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无机物。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1/2左右散落于农田,又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3.2 过量使用化肥
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t。虽然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生物学性质恶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在发生地面径流或土壤风蚀时,会向其他地方转移,扩大了土壤污染范围。过量使用化肥还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气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导致死亡[4]。
3.3 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辐射污染的来源有铀矿和钍矿开采、铀矿浓缩、核废料处理、核武器爆炸、核实验、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大气层核试验的散落物可造成
土壤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散落物中,90Sr、137Cs的半衰期较长,易被土壤吸附,滞留时间也较长。
4. 土地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4.1 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土地环保意识,重视公众参与
人们对土地污染防治重视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土地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土地污染影响和破坏土地可持续利用,污染生物产品,危害人体健康,恶化生活环境等,对此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各部门、各阶层人士对土地污染的危害的认识。通过增强公众土地环保意识和观念,高度重视土地污染的防治工作,使防
治土地污染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公众的参与能够保证规划和立法的民主和科学,使规划更能符合实际情况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有利于规划的实施和杜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未引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我国立法传统的影响,我国在立法过程中缺乏普遍的公众参与。国土整治是一项事关杜会发展的公共事业,必须得到全杜会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国土整治中引人公众参与机制,并以法律进行保障。
4.2 采取各项技术措施,积极预防土地污染
治理土地污染目前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专家认为,目前防治土地污染的最有效办法是不要污染它! 因此,应采取各项技术措施,预防土地污染发生。第一、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第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第三、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栽培技术,开发和引进高效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品种,并推广应用以虫治虫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并采取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水、废渣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积极慎重地推广污水灌溉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4.3 加强土地污染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在通过调查模清我国土地污染总体状况的基础上,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土地污染监测制度,制定我国土地污染防治和治理的战略和措施,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4.4 健全土地污染防
治法制,加大执法力度目前我国与土地污染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宪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为了有效防治土地污染,应制定《土地污染防治法》,以加强对土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要对污水灌溉、工矿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化肥农药、酸雨以及土地等的污染防治做出法律规定,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防治土地污染。
5.参考文献
[1] 徐月珍.防止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9(1):29-31.
[2] 任旭喜.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9,25(5):31-33.
[3] 孙铁珩,李培军,周启星.土壤污染形成机理与修复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