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 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 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 幕。到1949年,中国民航共有国内外 航线52条,航线总长度近八万千米。
.
22
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 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逐步 放宽并最终取消了这些限制,乘飞机 出行的人越来越多,航线和航班也不 断增加。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 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 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 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
3
历史纵横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琦善等人从 京城到广东上任或返回京师,路上所 花时间,少则个把月,多则几个月。 若是官员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在路上 走的时间更长。虽然有人乘车或坐轿, 有人靠两条腿走,但路途的遥远,旅 途的劳累,几乎是所有远行者的共同 感受。
.
4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 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就被 拆除。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 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中 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 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
道之远近计之。”可见,铁路建设关乎国计
民生。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
的变化。
.
2
◎铁路与公路 在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地 区而异。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 工具;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 为主。此外,平民百姓若想外出,多 为步行。因此,近代以前,在地域辽 阔的中国,官员上任,百姓迁徙,多 以月甚至年来计算行程。
.
23
◎通讯工具的变迁
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 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 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 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从此,清 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 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
24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 设立无线电报局。后来,无线电台也 在各地陆续开设。不过,当时有线电 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 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
25
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 开通第一部电话。19世纪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0 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 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此后, 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到1949年, 全国电话容量只有37万门,电话用 户26万户,普及率仅0.05%。
.
17
不过,自行车仍是市民的主要代步工 具,因而中国有“自行车大国”之称。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 提高,许多人购买了家用汽车。汽车 的不断增多,使城市道路更加拥挤。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政府除加大 路网建设外,还大力建设城市环线、 高架公路,并发展地铁、轻轨等轨道 交通。
.
18
.
19
◎水运与航空
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 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 国水上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 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 中国的垄断局面。后来,各大口岸相 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 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
20
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 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 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 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一些航线被取消,有的则转向高档旅 游服务业。
15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
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
正如西方史学著作《全球通史》所指出的,
19世纪,随着交通工具的新发明,整个世
界都能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
船……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中国
的铁路建设情有独钟,他曾说:“交通为实
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
.
11
【学思之窗】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 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 带来怎样的影响?
.
12
答案提示: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 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 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 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
.
13
.
14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 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 随之,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人中国, 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由 于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汽 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 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
9
学思之窗
近代中国,主要使用从国外进口的蒸 汽机车;新中国成立后,国产“解放” 型蒸汽机车开始取代进口机车。1958 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内燃机车。 这一年,中国还研制成第一台电力机 车——“韶山”号机车。
.
10
20世纪90年代末,高速列车开始在广 (州)深(圳)铁路上奔驰。但目前我国的 高速列车还处于研制阶段,与世界先 进水平尚有一段距离。2003年,在上 海,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投入商 业运营。
.
5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 慢,特别是西北、西南与内地之间, 基本没有铁路交通。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 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20世 纪90年代,国家更投入巨额资金,加 快铁路建设。到“九五”期末,中国 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
.
6
.
7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 的旅游业和商业带来繁荣;如今,全 国各地前往西藏观光的游客急剧增多, 藏红花一类藏药及其他特产也逐渐为 人们熟知。
.
8
新中国不仅在铁路建设上取得很大成 就,而且在机车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大 进展。在不断改进机车和对铁路进行 技术改造的基础上,1997年以来全国 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 运行效率。
.
15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汽车制造厂, 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 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 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 路大桥,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 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
16
历史纵横
20世纪初,汽车进入中国的城市交通。 不久,天津、上海等城市又出现了有 轨电车。但直到1949年,各大城市的 公共交通尚不发达,人们出行大多依 赖人力车、畜力车或自行车,甚至靠 步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 城市交通,除公共汽车外,还有了出 租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