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核心突破 1.实验思路及方法 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
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 地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2.侵染特点及过程 (1)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外 壳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2)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合成→组装→ 释放五个过程。
•知能拓展 1.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操作人 细菌培养场所
巧妙构思 结果观察 实验结论
相同点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
用加热杀死的S型 细菌做对照
将物质提纯分离各自观察
小鼠是否死亡
培养基中菌落
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①巧妙选用R型和S型两种肺炎双球菌②实验目的都是探 究遗传物质的成分
生活方式:__寄__生____在大肠杆菌体内 增殖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2.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_3_5_S_和__3_2_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再分别培养T2噬菌体得到分别含35S蛋白质和32P DNA的噬菌 体。
高 低 低 高
3.结论:___D_N__A__是遗传物质。
题的形式综合考查。
考点透析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核心突破 1.体内转化——格里菲思
2.体外转化——艾弗里 (1)过程及结果:
(2)结论: ①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②S型细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的关系 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 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32P——DNA进入了 宿主细胞内
宿主细胞内无 35S——蛋白质外壳未 35S,35S主要分 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 布在上清液中 面
4.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易错必明 1.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用32P标记实验时,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
因有二: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 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 射性;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 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
(4)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
观察它们的作用。
()
(5)体外转化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
(6)艾弗里实验中设置DNA+DNA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是说明
DNA的基本单位不是遗传物质。
()
知识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
__D__N_A___:含P 组成 ___蛋__白_质__:含S
③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 延伸 ④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相关问题分析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型细菌
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转 化因子。艾弗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格里菲思实验第四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 和艾弗里S型菌的DNA+R型活菌培养基上生存的细 菌都是R型和S型都有,但是R型多。
()
A.实验一 C.实验三
B.实验二 D.实验一和三
课前落实
知识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判一判]
(1)S型肺炎双球菌有毒性,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 )
(2)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
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
()
(3)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5)转化导致的变异方式类似于基因工程,故原理为基 因重组。
•针对训练
1.(2011·广东)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
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 ① ② ③ ④
接种菌型 R R R R
加入S型菌物质 蛋白质
荚膜多糖 DNA
DNA(经DNA酶处理)
培养皿长菌情况 R型 R型
R型、S型 R型
(2)用35S标记实验时,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仍 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 少量的放射性。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和35S的存在部位:
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2013·唐山摸底考试)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的
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如图是他们所做的一组实验,
则三个实验的培养皿中只存在一种菌落的为
是高考的核心考点,有时同 的探索的相关实验
年有两道题目涉及该考点。 2.重视综合性较强的题
2.从考查的内容来看,高考试 题注重对遗传学原理及应用 的考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目及基因表达相关考查 3.联系现实热点,基因 与细胞分化、衰老的关 系,基因与育种的关系
有提升的趋势。
3.从题型上看,主要以非选择
第二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解读
考纲传真
理论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 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 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 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权威解读
三年考情总结
2014年备考建议
1.从考查的力度来看,本单元 1.重视人类对遗传物质
注意:T2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 DNA作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氨 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 菌提供。
3.结果及分析
分组
对比实验 (相互对照)
含32P噬菌 体+细菌
含35S噬菌 体+细菌
结果
结果分析
上清液中几乎 无32P,32P主要 分布在宿主细 胞内
(3)S型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 培养 只有R 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而不是为了证明DNA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 质,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4)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 氢键断裂变性失活后随温度降低又恢复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