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件:感性和理性的博弈—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人民版】【课件】〖必修三〗_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面 人性膨胀 私欲泛滥 社会混乱
正面 人性完善 自我超越 责任意识
中国式方案
感
理
性
性
列宁曾经指出,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没有表现出任何自私的观 念。他们是真诚而又正直的人,他们从人、人类出发,抹去了地区、 时代、民族的一切差别,衷心地期望要建立一个美好的“理性王 国”,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幸福和进步。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
天文:伽利略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物欲横流 ——感性的极端
禁欲主义——理性的极端
感
理
性
性
复苏“人欲” 感性外延扩大
刻画人性
肯定人的自然欲求和本性 反对禁欲主义
展现人性美:外在柔美、力量
内在刚毅、善恶。
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 亲下山进程,路遇一群年轻漂亮 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 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 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 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 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理
苏格
性
拉底
认识自己 智慧
强调知识与美德
感性
人 文 精 神 内 涵 不 断 发 展
提出人的价值和尊严 但是强调人的感觉
19世纪
启蒙运动
17世纪
17世纪
宗教改革
16世纪
16世纪
文艺复兴
14世纪
前3世纪
古希腊
前8世纪
理性
追求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走向宿命论和禁欲主义
古罗马卡拉卡拉浴场的奢华
中世纪呆板木讷的圣母形象
发
展
提出人的价值和尊严
但是强调人的感觉
19世纪
启蒙运动
17世纪
17世纪
宗教改革
16世纪
16世纪
文艺复兴
14世纪
前3世纪
古希腊
前8世纪
理性
追求理性和科学 追求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走向宿命论和禁欲主义
探究二:该视频折射出文艺复兴时期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美第奇家族礼拜堂
探究二:该图片折射出文艺复兴时期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拜金主义,极端享乐主义,道德沦丧
人文精神视角下
感性与理性的博弈
厦门一中 杨凯 2018.1.9
感性和理性
caritas
大爱、博爱
perception 感觉、直觉
sensibility
情感
emotionally
情绪
物欲横流,道德沦丧
intelligence
智慧
rationality 理智的逻辑论证
reason
思维
sense
无系统的思考
——《十日谈》
文艺复兴时代理性的发展
莎士比亚 强调人的作用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 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 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 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个 干净,这两种行为,哪一 种更加高尚?
——《哈姆雷特》
发现世界(自然科学)
达芬奇的解刨图
感性
人
文
精
神
内
涵
不 断
追求现世幸福和人性解放
生物:17世纪早期,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物理:1687年,牛顿提出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探究三: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如何启发17世纪启蒙思想家?
1.用科学的解释取代神学的解释 2.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理性王国
主权在民 理论
国家
法律
政府
公共利益 (契约自由)
天赋人权
(自然权利学说)
个人
社会契约 (公共意志)
感性
人
文
精
神
内
涵
不 断
追求现世幸福和人性解放 突出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发
展
提出人的价值和尊严
但是强调人的感觉
19世纪
启蒙运动
17世纪
17世纪
宗教改革
16世纪
16世纪
文艺复兴
14世纪
前3世纪
古希腊
前8世纪
理性
追求理性和科学 追求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走向宿命论和禁欲主义
感
理
性
性
亨利八世
伊丽莎白一世
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冷酷无情,麻木不仁
感性
古希 罗
典 时
腊 化 时
马 时 代
代代
中世纪 近代
文艺复兴
浪漫主义
19世纪 18世纪
启 17世纪
神话时代 希
智
者
学
5世纪
派
前4世纪
自 16世纪 蒙 宗 15世纪 然 运 基 教科动 督 改学 教革
腊 神 话
前7世纪
前5世纪 前6世纪
自然哲学
前8世纪
苏格拉底
理性
理 性 感 性
19世纪
启蒙运动
17世纪
17世纪
宗教改革
16世纪
16世纪
文艺复兴
14世纪
前3世纪
古希腊
前8世纪
理性
崇拜科学、民主 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崇尚精神自由和传教自主
追求理性和科学
追求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走向宿命论和禁欲主义
感性和理性的博弈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
感性
理性
亨利·坦迪
考文垂轰炸
西方感性和理性的反复
约翰 · 加尔文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宗教宽容)
教皇利奥十世
感性
人
文
精
神
内
涵
不 断
追求现世幸福和人性解放 突出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发
展
提出人的价值和尊严
但是强调人的感觉
19世纪
启蒙运动
17世纪
17世纪
宗教改革
16世纪
16世纪
文艺复兴
14世纪
前3世纪
古希腊
前8世纪
理性
崇尚精神自由和传教自主 追求理性和科学 追求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走向宿命论和禁欲主义
社会
理性王国
黑暗世界
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光明世界
人权
人:
等级、被(束臣缚民被公民取代人):
平等、自由
制度:
专制 人治
君权神授 民主 制度:
集权统(治人治被法治取代)
民主 法制
社会契约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人”和“社会”的双重觉醒
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 和受神权摆布同样可悲。
——卢梭《忏悔录》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大卫·休谟
拒绝现代生活的阿米什人(美)
浪漫主义 宣扬本能、情感至上、激情、个性、道德……
1.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2.使个人主义膨胀,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
感性 凸显人的情感和个性
人 容易导致个人主义膨胀
文
精
神
内
涵
不 断
追求现世幸福和人性解放 突出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
发
展
提出人的价值和尊严
但是强调人的感觉
神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我(宙斯)愿意向上提一提, 不光你们, 还有大地和海洋都一并提上来, 让你们在半空中摇来摇去。 我就这样强大,远远超过天神和凡人。
——《荷马史诗》
神有强大的力量,反映了希腊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神话
时代
神
认识神 崇拜自然
感 性
智者 学派
认识个人 人
突出人的价值
自然哲 学派
自然
认识自然 解释万物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