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图入门图解教学--第一章(基础)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线图入门图解教学

K线和指标、切线、形态、波浪被称为当今股市五大分析技术。在本文中,我们对K线的基础讲解会非常的仔细和细致,希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认证的了解与阅读便于真正意义上的对K线的理解和认识。

一、K线起源与介绍

k线的起源

K线的原始型式首创于一位叫做本间宗久(生于1724-卒于1803)的日本粮食商人,本间宗久乳名加藤吉作,长大后为当时的德川幕府时代的本间家族所收养,命名为本间宗久。本间宗久的出生地当时位于上川河口的酒田港出羽地区(现在的山形县酒田市)是十七世纪米市的重要产地及商业交易中心,本间宗久全力研究稻米现货买卖及定期交易的价格信息及走势,并以K线的形式记录下来。靠着他研究的行情战术及胆识过人所预估的行情无不神准,本间宗久不但赚进巨额财富,也在京都、大阪、江户(现在的东京)地区引起很大的轰动,当时的人形容他为「出羽の天狗」。

这套由本间宗久在大米市场上所采用的交易策略后来逐步演化成了现代日本投资者所应用的蜡烛图方法。然而在本间宗久的原版书《本间宗久の秘录》中并无任何图形,仅是一百多条有关条文式的记载,经过一两百年来日本人的再三研究后,终于在昭和二十四年出现第一本图型版本(78条具图形,八条不含图形)。因为本间宗久的记录心得引用了很多战法中的名词,同时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大师的出生地,所以后人将源出于本间宗久的K线技术分析方法统称为“酒田战法”。

1990年,美国人史蒂夫•尼森以《阴线阳线》一书向西方金融界引进“日本K线图”,立即引起轰动,史蒂夫•尼森在《股票K线战法》一书中第一次向西方金融界展示了日本长期以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4种技术分析手段,破解了日本金融界投资人的秘密,展示了蜡烛图、三线反转图、砖块图、折线图的魅力。史蒂夫•尼森因此而被西方金融界誉为“K线分析之父”。其所翻译的《阴线阳线》、《股票K线战法》等著作,被《华尔街日报》、《国际股市》等西方理论界称为“泄露天机,日本K线交易系统”、“阴阳线-—西方的新语言”、“阴阳K线的时代来临了……”。因此,我们在阅读一些美国华尔街的经典投资类书籍时,里面只会说到点图、终图之类的东西,而对于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K线图却绝口不提,其原因就在于美国人也是1990年以后才对K线有了比较广泛的认识和应用。

我国的K线起源

中国股市起步较晚,1990年我国股市开市时直接起用了K线,但对K线的研究、使用一直局限于日本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单K线、双K线、多K线的局部零散的统计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模式,也就是说当前对K线的研究并不完全到位。既然K 线在所有指标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日本人300年的研究成果在介绍到西方国家后被一致认为是最真实的图表法,曾一度引起轰动,那么我们有必要对K线的渊源进行一下考证。

在汉字文化圈的东南亚国家里,人们习惯于称K线为“阴阳线”(因其形状如蜡烛也称阴阳烛),因为K线是以“阴线”、“阳线”来显示涨跌的。在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人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阴阳相对的,如颜色而言,红色属阳、黑色属阴,红色表示欢快喜庆、黑色表示消沉寂静,正好反映了市场价格上升与下降时人们的不同情绪气氛,反映了K线图所表达的含义及投资者的感情色彩和情绪的波动起伏。

“K线”是阴阳线的统称,那么,为什么叫“K线”呢?实际上,在日本的“K”并不是写成“K”字,而是写做“罫”(日本音读kei),K 线是“罫线”的读音,K线图称为“罫线”,西方以KEI的英文第一个字母“K”直译为“K”线,由此发展而来。日本《辞苑》解释“罫线”为:文字中行间边境的线,将过去的市场行情变动情况用图表表示出来。其表示形式有星形、钩形、棒形等方法,是根据价格幅度制作成日、周、月的市场行情价格的变动表。

其实,日本的“罫”(K)字就是“卦”,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卦象表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卦象的变异,卦象是用阴爻、阳爻揭示未来信息。从“罫”字的演变可知“罫”字的“根”实际上是中国“易象”(即变化的形态)的一个分支,事实上它是从春秋战国时期传入日本的,当时传入日本的汉字读音多为“吴音”(吴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音(吴国)读kei。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古代用一个“罫”字代表,此字原为河洛九宫方格,可理解为河洛九宫的“象”。上边的“四”代表“四象”,下边的“卦”代表“八卦”,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变化的、曲折的、起伏的、波浪的,符合八卦的结构属性。“罫”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是“周易”,“周”为周期性之义、“易”为变化之义,全义即周期性变化的学问。但“周易”是哲学的概念,是无形的即阴性的;而“罫”是有形的即阳性的、是术数模型的表达。

事实上,本间宗久是根据“爻象”原理发明的K线,把卦象的爻象转换成阴阳K线,以阴爻、阳爻的属性揭示未来信息。其K线组合有若干种,实际上多是3个K线组合--《周易》三爻组合成卦,来‘占卜’市场的未来。酒田战法中有数十条法则,其中有名的酒田五法是指三山、三川、三空、三兵、三法。

三山:即三种头部,包括三尊头、两尊头、圆头,原则为卖点。三尊亦称为头肩顶,因日本古时候笃信佛教,中间一尊即代表如来佛,左右则分别为普贤和文殊菩萨。而两尊头,亦俗称之为“M头”。

三川:即三种底部,三川与三山相对应,原则为买入点。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头肩底,W型底以及V型底。

三兵: 三根红K线或黑K线,形成一底比一底高或低并没被跌破的线型。红三兵为买入信号、黑三兵为卖出信号。

三空:连续三个跳空上涨或下跌现象,上跳三空为强势涨升信号,下跳三空则为下跌信号。

三法:酒田三法“应该卖、应该买、应休息”,若一串连续的K线组合同时隐含买进、卖出与观忘的暗示时,原则建议先观望等待更加明确的信号为宜。

除了上文所述《本间宗久の秘录》之外,本间宗久另有一部名为《风、林、火、山》的典籍,“风、林、火、山”出自于《孙子兵法》军争篇。原文为“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意思是:行动迅速,如风之疾,行列整肃,其严整舒缓如林;攻击时如烈火燎原,防守时如山岳巍然。

台湾对蜡烛图颇有造诣的虞先生认为“风、林、火、山”是《酒田战法》的使用原则,其解释为:

疾如风:行情要反转或破位不对头时赶快处置目前的部位;

徐如林:盘整时步调放缓,高进低出;

掠如火:单边的连续走势,一路追杀绝不犹豫手软,并抱牢赚钱的部位,只追加不平仓;

不动如山:很多时候走势不明,勉强进场不但难以图利,还必须承受极大的风险,不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