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研究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城市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研究的调查报告
学号:************
班级:社工111
姓名:***
目录
1.研究背景 (3)
1.1本研究的依据和目的 (3)
1.2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献回顾…………………3—4
1.3本研究的意义………………………………5-6
2.研究设计 (6)
2.1研究假设研究框架、思路和理论 (6)
3.研究方法与资料,研究结果与分析……………………………………7--22
3.1以河南省城市贫困人口作为研究总体,选择几个城市抽取样本。

以其家庭为分析单位,以城市贫困家庭中的父代作为资料收集对象。

把城市贫困家庭中的子代阶层地位作为因变量,把包括家庭环境因素在内的先赋性因素、后致性因素以及制度——政策因素作为自变量,分析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4,结论与建议…………………………………22——23
5参考文献与附录 (24)
提要: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并非必然。

基于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视角的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职业收入、子女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状况、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源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态度是影响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

贫困是困扰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在农村扶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城市贫困问题凸显,并呈现出代际传递的特征,最终加剧社会结构固化的趋势"根据社会流动理论,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包括先赋性因素!自致性因素与社会条件"割裂贫困代际传递链条则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力量发挥辅助作用!贫困人群自身发挥主动性"针对这些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城市反贫困工作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城市贫困;代际传递;社会流动;影响因素
1.研究背景
1.1本研究的依据和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21世纪初期以来,随着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的逐步加快,对社会流动问题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热点。

以往的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加以概括:首先,关于社会流动意识的研究。

人们的社会流动意识,尤其是底层群体的社会流动意识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

其次,关于社会阶层流动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流动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来主要通过国家政策性安排转向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社会流动。

在社会流动过程中自致性因素的作用增多,先赋性因素的作用减弱。

再次,关于城市贫困阶层社会流动的研究。

研究对象主要是农民工群体,也涉及低收入群体、底层群体等,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运用理论主要有社会排斥理论、贫困文化理论以及贫困代际传递等理论。

而21世纪初兴起的阶层继承与地位获得的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试图从贫困群体的内部因素来探讨贫困存在的长期性、持续性、复杂性的原因,开创了贫困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最后,关于城市贫困阶层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爱君、毕瑨等研究对影响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丽丽、周晓桂、田华纲等提出了对贫困个体通过教育等增强其流动能力、对社会通过调整公共资源配置等提供更多向上流动机会和途径的措施,对社会流动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课题的研究趋势是内容上更加关注持续性的城市贫困问题,解释上运用了等多种理论,方法上更加注重实证研究。

1.2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献回顾
通过对我国诸多学者的理论著述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诸如,城市贫困是多方面的原因的,各个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如张兵就从理论的轨迹方面加以阐述说明,详细的说明了城市贫困代际问题的传播以及传播的途径及传播的秘密。

而学者郭丛斌则从城镇居民的教育以及收入之间的差异来表现他们之间的不同,等等
1.3本研究的意义
实践上,为解决持续性的城市贫困问题提供新思路。

这对于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论上,试图对城市贫困存在的长期化、固定化原因做出重新解释,建立城市贫困阶层社会流动机制的分析模式。

而通过对城市贫困阶层社会流动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可以进一步认识社会的开放程度。

而城市贫困阶层的下一代目前正进入就业高峰期,因此,这一研究在时间的选择上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贫困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一直挥之不去!难以摆脱的幽灵,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天敌"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基本国策,也是中国政府长期致力的目标"然而,就在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农村扶贫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城市贫困问题却悄然而生,且其规模在急剧增长,已到了不得不倾力解决的程度"随着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变,在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逐年递减的同时,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明显上升,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贫困现状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继而陷人到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贫困代际传递无疑成为一个危险信号,贫富的代际转移造成了一个割裂的社会,富裕被垄断,贫穷被/世袭,社会的贫富状况被固定化!结构化了"2006年3月,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要更加注重对贫困家庭子女的扶助,通过寄宿学习!家庭寄养!社会抚养!免费职业教育等,改善其成长环境,防止贫困代际传递[l]"这是/贫困代际传递概念在官方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说明了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已引起相当关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返贫战略的新趋向"通过查阅统计数据资料,笔者将城市贫困群体分为三大类:一是失业人员与下岗职工!效益欠佳企业的职工和退休人员;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以及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去生活来源的失地农民;三是传统意义上的/三无人群,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本文将根据社会流动理论把影响贫困代际传递的因素分为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以及社会条件:1.先赋性因素,父辈的职业地位!收人水平和受教育水平"2.自致性因素,子辈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3.社会条件,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针对影响城市贫困代际传递因素的探讨将会对割裂贫困代际传递链条,消除城市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贫困家庭成员的研究,我们难以准确预测其能否摆脱贫困,以及会不会将贫困传递给下一代,但是我们可以判断的是哪些因素与代际传递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不过,学者对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是多视角的,主要有社会代际流动、贫困文化、经济收入等。

本文拟根据社会
流动理论分析探讨城市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

城市贫困家庭贫苦境遇的改善与摆脱,既可以看做是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割裂,也可以说
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获得,在社会阶层中体现为一种向上的流动。

人们发生何种社会流动,大致有着三个层面的因素影响:宏观层面受制于社会结构和国家的制度安排;中观层面,依赖于单位、家庭和社会化组织供给的社会资源;微观层面取决于个人的后天努力。

中观与微观层面是从非制度性因素的角度出发来解释社会地位的获得的,即社会成员是凭借什么来实现这种
流动。

2研究设计
2.1研究假设研究框架、思路和理论
研究思路:
本研究的基本观点、也是研究假设是:城市贫困阶层的阶层认同比较强,而向上社会流动的意识比较弱,反映了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的开放性程度低。

这种阶层意识的客观基础是因为城市贫困阶层处于长期性、持续性的贫困之中,而城市贫困阶层处于长期性、持续性贫困之中的原因在于目前已经形成了贫困的生成机制:在以社会关系和能力为主的先赋性因素、以教育为主的后致性因素、以社会排斥为主的制度——政策因素中,各种因素以制度——政策为背景,借助于市场机制的作用,阻碍具有劣势资源的城市贫困家庭子代进入到社会上层,影响了城市贫困阶层的社会流动。

本研究要通过对城市贫困家庭的抽样调查来检验以上的研究假设。

研究通过建立城市贫困家庭中的子代阶层地位获得模型来分析其阶层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在对城市贫困阶层社会流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促进城市贫困阶层合理社会流动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辅之以文献研究。

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提出研究框架与思路、研究理论与假设,并对收集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

通过调查研究,来检验研究假设。

研究工作方案:
本课题研究工作方案包括:(1)全面收集整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国内国外的研究成果。

(2)研究过程中及时与相关专家沟通,并召开研讨会。

(3)通过抽样调查收集资料,检验研究假设。

本课题已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有:收集了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确立了研究框架、内容、重点、难点,确定了抽样调查的总体和收集实证调查资料的途径。

3.研究方法设计与资料
3.1研究内容
详细探究城市贫困问题代际传递的原因及其深刻影响,由此造成对
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心理的健康发展及整个社会风气的发展影响。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贫困问题的减少甚至降低至最低水平从而使城市贫困问题得到一个好的解决。

3.2 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本研究课题的分析单位是城市家庭贫困人口,抽样方案为随机抽样,即采用问卷的方式来随机调查,以确保调查的科学性及系统性,以及最基本的代表性,以河南省城市贫困人口作为研究总体,选择几个城市抽取样本。

以其家庭为分析单位,以城市贫困家庭中的父代作为资料收集对象.现将分析结果,数据结果列表如下。

1、调查对象个人基本情况描述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统计了139名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工作单位、政治面貌、收入的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
性别构成:男性为68名,占总调查人数的48.9%;女性为71名,占总调查人数的51.1%。

年龄组成:40岁及以下的为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0%;41—50岁的为6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6.8%;51—60岁的为50人,占总调查人口的36.0%;60岁及以上的为16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1.5%;错误填写的为1,占总调查人口的0.7%。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为15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0.8%;初中为58人,占总调查人口的41.7%;高中或中专为52人,占总调查人口的37.4%;大专及以上为13人,占总调查人口的9.4%;缺失为1,占总调查人口的0.7%。

(如下图所示)
职业状况: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为48人,占总调查人口的34.5%;专业技术人员为10人,占总调查人口的7.2%;私营企业主/个体劳动者为6人,占总调查人口的4.3%;工人/商业服务人员为34人,占总调查人口的24.5%;下岗/失业/无业人员为24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7.3%;其他为17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2.2%。

工作单位:国有企业为73人,占总调查人口的52.5%;集体企业为25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8.0%;私营及个体企业为26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8.7%;其他为15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0.8%。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为12人,占总调查人口的8.6%;民主党派为5人,占总调查人口的3.6%;群众为117人,占总调查人口的84.2%;缺失为5,占总调查人口的3.6%。

月收入:月收入水平在500元及以下的为2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4%;月收入水平为500元以上至1000及以下的为10人,占总调查人口的7.2%;月收入水平为1000元以上至1500元及以下的为71人,占总调查人口的51.1%;月收入水平为1500-元以上至2000的为29人,占总调查人口的20.9%;月收入水平为2000元以上至2500的为4人,占总调查人口的2.9%;缺失为23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6.5%。

(如表1所示)
2、调查对象家庭基本情况描述
跟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统计了139名被调查者家庭子女的情况,包括子女性别构成、子女年龄、子女文化程度、子女的职业、子女的工作单位、子女的收入状况;统计了139名被调查者配偶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

结果如下所示:
(1)被调查家庭子女的状况:
性别构成:子女中儿子为66人,所占比例为47.5%;子女中女儿为72人,所占比例为51.8%;缺失为1,所占比例为0.7%。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在10—19岁的有10人,所占比例为7.2%;分布在20—29岁的有107人,所占比例为77.0%;分布在30—39岁的有11人,所占比例为7.9%;分布在40—49岁的有5人,所占比例为3.6%;分布在50—59岁的有5人,所占比例为3.6%;分布在60—69岁的有1人,所占比例为0.7%。

(如表2所示)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为5人,所占比例为3.6%;初中为24人,所占比例为17.3%;高中或中专为42人,所占比例为30.2%;大专及以上为68人,所占比例为48.9%。

(如表3所示) 表2 孩子的年龄分布表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10—19
10 7.2 7.2 7.2 20—
29
107 77.0 77.0 84.2 30—39
11 7.9 7.9 92.1 40—49
5 3.
6 3.6 95.
7 50—59
5 3.
6 3.6 99.3 60—69
1 .7 .7 100.0 合计 139 100.0 100.0
初中24 17.3 17.3 20.9
高中或中专42 30.2 30.2 51.1
大专及以上68 48.9 48.9 100.0
合计139 100.0 100.0
职业状况: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为3人,所占比例为2.2%;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员工为19人,所占比例为13.7%;专业技术人员为17人,所占比例为12.2%;私营企业主/个体劳动者为7人,所占比例为5.0%;工人/商业服务人员为33人,所占比例为23.7%;下岗/失业/无业人员为20人,所占比例为14.4%;其他为39人,所占比例为28.1%;缺失为1,所占比例为0.7%。

工作单位: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为16人,所占比例为11.5%;国有企业为13人,所占比例为9.4%;集体企业为13人,所占比例为9.4%;私营及个体企业为46人,所占比例为33.1%;其他为44人,所占比例为31.7%;缺失为7,所占比例为5.0%。

收入水平:月收入水平在1000元及以下的为23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6.5%;月收入水平为1000元以上至2000及以下的为79人,占总调查人口的56.8%;月收入水平为2000元以上至3000元及以下的为16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1.5%;月收入水平为3000元以上至4000元及以下的为2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4%;月收入水平为4000元以
上至5000的为0人,占总调查人口的0;缺失为18人,占总调查人口的12.9%。

(如表4所示)
表4 孩子目前的月收入单位:%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1000元及以下23 16.5 19.0 19.0
1001—2000元79 56.8 65.3 84.3
2001—3000元16 11.5 13.2 97.5
3001—4000元 2 1.4 1.7 99.2
5001—6000元 1 .7 .8 100.0
合计121 87.1 100.0
缺失系统18 12.9
合计139 100.0
(2)被调查配偶的状况: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为16人,所占比例为11.5%;初中为52人,所占比例为37.4%;高中或中专为39人,所占比例为28.3%;大专及以上为31人,所占比例为22.3%;缺失为1,所占比例为0.7%。

职业状况: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为32人,所占比例为23.0%;专业技术人员为12人,所占比例为12.2%;私营企业主/个体劳动者为8人,所占比例为5.8%;工人/商业服务人员为29人,所占比例为20.9%;下岗/失业/无业人员为31人,所占比例为22.3%;其他为27人,所占比例为19.4%。


(二)结果与数据分析
1、父辈的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
社会学者常常依据经济资源(即收入高低或拥有财产多少)、组织资源(在政府或企事业组织中担任的职位高低,通俗说为是否有权)和文化资源的拥有量(即学历文凭高低)来这三类指标来对当代社会的个人或群体做阶层划分。

本研究也遵循此划分,从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三方面分析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因素。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发现父辈所拥有的组织资源、教育资源对社会流动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参加工作时间的不同,父辈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对子辈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影响结果无确切的数据支持。

(1)父代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对子代经济资源的影响
通过对父辈和子辈目前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做相关性的分析,得
R=0.141,P=0.099>0.05(两端检定),即二者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

(如表5所示)
我们考虑到收入的影响因素与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有很重要的
关系,父辈参加工作时间较子辈参加工作时间长。

因此,此统计得出的结果能否作为分析问题的原因还有待考证。

(2)父辈所拥有的组织资源对子辈组织资源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对象、其配偶的职业与子代的职业做多因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可得B1=0.073,t=0.871,P=0.385>0.05,即二者不具有相关关系;B2=0.379,=4.507,P=0.000<0.001,即二者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可知,父辈拥有的组织资源对子辈的组织资源有重要的影响。

(如表6所示)
表6 系数a
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
t Sig.
B 标准误差试用版
1 (常量) 2.86
2 .59
3 4.823 .000
工作时间最长的职业.072 .083 .073 .871 .385 您爱人工作时间最长的职业.379 .084 .379 4.507 .000 a.因变量: 孩子目前的职业
(3)父辈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对子代所拥有的教育资源的影响
通过对父代和子代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多因回归分析,得出R²=0.352,即用父辈的教育资源解释子辈的教育资源可以消减35.2%的误差;F=36.456(df= 2),P=0.000<0.001,即所得样本数据可以推论到总体;通过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和调查对象配偶的文化程度与子代的文化程度做多因回归分析,可得B1=0.233,t=2.864,P=0.005,即二者有相关关系;B2=0.438,t=5.392,P=0.000<0.001,即二者有相关关系。

(如表7、8、10所示)
可知,父辈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对子代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有很大的影响。

表7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差
1 .594a.35
2 .34
3 .702
2、子辈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质量和能力对收入的影响
通过对子辈的文化程度和目前的月收入进行相关分析,可得
R=0.321(两端鉴定),P=0.000<0.001.即二者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如表11所示)
通过对对子辈所读大学的类型和目前的月收入进行相关分析,可得R=0.303(两端鉴定),P=0.002<0.01,即二者有显著相关。

(如表12所示)
可知,受教育程度和受教育质量对收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关于“孩子是如何找到工作的?”的调查中。

有32.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凭借孩子能力”,比例高于其他找到工作的途径。

在关于“您认为通过哪种方法可以找到理想工作?”的调查中;有31.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依靠孩子能力比例高于其他理想的找工作的途径。

(如表14、16所示)
可知,孩子的个人能力对找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表12 子辈的大学类型和收入水平之相关
孩子目前的月收入如上过,是哪一类型
的大学
孩子目前的月收入Pearson 相关性 1 .303**
显著性(双侧).002
N 139 100
如上过,是哪一类型的大学Pearson 相关性.303** 1
显著性(双侧).002
N 100 100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影响
在关于“孩子是如何找到工作的?”的调查中。

有31.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依赖亲友家庭关系,是第二大途径,仅低于“凭借孩子能力”32.6%比例的0.8%;高于“人才市场应聘”22.7%比例的9.1%;远远高于“孩子自己创业”。

(如表13所示)
在关于“孩子找工作时亲朋好友起了多大的作用?”的调查中。

16.2%的掉擦对象认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8.4%的调查对象认为有点起作用。

即54.6%的调查对象认为亲朋好友在孩子找工作时起到了作用,只有45.4%的调查对象认为亲朋好友在孩子找工作时没起作用。

(如表14所示)
在关于“您认为通过哪种方法可以找到理想工作?”的调查中。

有16.3%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人才市场招聘;有11.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依靠政府安排;有31.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依靠亲友家庭关系;有31.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依靠孩子能力;有3.1%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依靠孩子自己创业。

(如表15所示)
可见,社会关系在子代找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表14 子辈找工作时亲友关系的起作用的程度统计表
单位:%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很大作用21 15.1 16.2 16.2 有点作用50 36.0 38.4 54.6
没起作用59 42.4 45.4 100.0
合计130 93.5 100.0
缺失系统9 6.5
合计139 100.0
表15 父辈认为找到理想工作的途径统计表
单位:%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人才市场应聘21 15.1 16.3 16.3
依靠政府安排15 10.8 11.6 27.9
亲友家庭关系40 28.8 31.0 58.9
凭借孩子能力41 29.5 31.8 90.7
孩子自己创业 4 2.9 3.1 93.8
其他8 5.8 6.2 100.0
合计129 92.8 100.0
缺失系统10 7.2
合计139 100.0
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常见的贫困原因现将城市贫困原因分析罗列如下
1.明显的代际性:祖辈或父辈本身占有的社会资源较少,加之祖
辈父辈本身的一些原因没有足够的财富积累,导致了贫困的一代代接力传递
2.受教育的程度较低: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因为导致了思维
的僵化,不能很好的运用文化知识来使自己有改变自己的想
法,这是不可取的地方
3.缺乏一技之长:没有一个很多的技艺,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
是注定要落伍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和高新技
术将是热门行业,这叫需要我们能够根据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紧跟社会潮流,从而适应社会,找准自己的位置。

4.缺乏必要的平台:没有一定的外部关系,也就失去了重要的发
展的平台
5.收入较少:这是贫困的主要原因
4,解决的建议
1.: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但反对的专家认为,依靠服务产业脱贫可能在经济发达地区走得通,但在贫困地区就不一定行得通。

2.就近实现城镇化,减轻农村贫困转移的程度
3.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是我国目前城市贫困的来源之一,因此,一些专家认为,对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贫困人口,城市政府应该给予相对宽松的环境,沿海发达城市应把这一部分人口统一纳入城市管理之中,积极探索外来人口贫困问题的解决办法。

4.此外,还应从源头抓起,加强农村劳动力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减缓农村贫困的转移程度。

5.对城市化过快的质疑,有专家指出,当前的关键是要缩小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度集中转移到少数几个较大的城市中来,就近实现城镇化、市民化。

制度纠偏,政府的公共政策急需做出调整
6.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曾说:“穷人贫穷并不仅是因为他们观念落后,而是一些政策性歧视造成的。

”所以要改变穷人的观念。

7.政府必须在教育上,更多地向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条件不利的社会群体倾斜。

给年轻一代的发展创造平等的条件,让年轻一代能力普遍得到培育,是防止贫困代际转移的第一步。

尤其是早期教育,要把较大的资源花费在智力较差而不是较
高的人们身上。

所以,教育上那种“重点班”“重点学校”等制度,其实是加重了代
际之间的特权和不平等。

8.由于城市贫困群体在实现再就业、获得失业和养老保险、参加就业培训、享受
医疗和教育服务方面,遭遇到了严重的排斥。

既然社会排斥是这些人生活恶化的
重要原因,政府就应该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培训,逐渐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努力
提高资源配置的公正和效率,给穷人提供平等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9.人力资本是指由于教育和训练、医疗卫生保健、国内外流动等投资而凝聚在劳
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我们有将近2/3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农村的人力资本短缺的现状直接影响了我国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从而制约
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在我国农村地区表现地尤为明显。

我国农村教
育资源供给不足。

所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供给变得至关重要。

10.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就要避免社会隔绝穷人,抛弃穷人现象的出现,而
要做到这点,应从三点努力,一是强化政府责任,维护公平,致力于消除贫困,二是为穷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三为穷人提供生活保障。

11.国家出台诸多涉及民生的政策,完善了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除此之外,在制度
实施的力度方面、享受人群方面,进行修补和提升。

比如,为什么越是经济发达
地区的高校,在本地招生的数量越大,在贫困偏远地区的招生名额少之又少?为
什么纵使有了医疗保障制度,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困扰着贫困家庭?对正正的
问题进行真正的解决。

5,参考文献及附录
问卷编号___________
城市居民职业流动状况调查问卷
您好:
为进一步了解城市居民职业流动状况,分析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服务,中原工学院课题组正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家庭中代际职业流动状况进行调查,您是我们依据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出的代表,您的回答将成为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代表性意见。

您所回答的任何问题,我们均为您保密。

真诚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2012.10.10 填表说明:
除个别填空题外,所有选择题您只需要在您所选择的答案上打勾即可。

凡是没有特别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