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走进篆刻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 走进篆刻艺术
课型:制作课授课对象:高中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中国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棵奇葩,它以印材为载体,
以汉字中的篆书为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展示了书法美、刀法美、章法美和意境美。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篆刻随着书法的实用价值不断萎缩其艺术性日渐彰显。学习篆刻也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有主见,特别喜爱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有兴趣,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篆刻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和篆刻的用途及分类。
能力目标:1、通过对印章的鉴赏学习,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2、通过自己亲自制作印章,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拉近和篆刻艺术的距离。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印章的学习和制作,初步认识中国篆刻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篆刻的用途及分类
2、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构图章法和特点。
教学难点:篆刻是一门艺术创造与工艺技巧相结合的艺术,其中对形
式技巧的要求十分突出,篆刻的形式技巧主要包括篆法、章法、刀法
三个方面,核心是对篆字形体的安排塑造和刻画,对于印章的审美原
理与特点,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和体会,这是学习篆刻艺术所必须具备的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分析法、教师演示法
教学用具:课件、多媒体、刻刀、印石、印泥、橡皮章、复写纸等
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宣传片》
问:作品名称是什么?主体形象用什么美术形式展现
的?
那同学们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篆刻又了解多少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篆刻艺术去领略它的奥妙。
(板书课题:中华篆刻艺术)
上课之前呢,老师这里有几方刻好的篆刻,同学们可以试着盖印初步感受一下篆刻的魅力所在。(拿出印石,演示盖印,并说明注意事项:持正印石,一手扶正以防摇晃,一首掌心稍使力,盖完后垂直拿起,注意保持纸张整洁。)
学生站起来盖印,感受篆刻质感和触感。
同学们对篆刻有了初步的接触后,我们再来具体的来学习篆刻相关的一些知识。
1.篆刻的涵义
篆刻:又称印学或印章,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甲骨文便是最早的篆刻。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印章的出现,篆刻逐渐成为专门的技艺。因印章多用篆
文刻成,故称篆刻。
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
2.篆刻的组成
印面:教师拿出两块石头展示,一块裸石一块刻好的印钮
边款:不再是反字
3.工具材料
刻刀:平口刀,斜口刀
印石:青田、寿山居多,软硬适中,易于受刀
笔墨硯:用于起稿、反书上石
砂纸、印床(固定石头)、棕老虎(拓印边款)4.印章的用途
1.取信的凭证
古人云:“印者,信也”。用它作为人与人之间
信用的保证。在纸张发明之前印章主要盖在门
户或者包裹、信件封口的泥上,防止被别人打
开或移动,这种封物的泥块叫“封泥
2.手工业者在所制造器物上的记名
3.权力的象征
4.鉴赏的藏印
5.专作佩带之用
考一考:你能辨别出哪个是朱文哪个是白文马?
5.篆刻的起源与发展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两千年的漫长历史中,
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峰。
①_x0001_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
②_x0001_明清:流派纷呈
6.字法、章法、刀法
7.、学生实践
老师说明活动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一组同学一起合作、互相探讨、合理分
配资源、共同完成创作。
3、每人为自己刻一方印章,最后每组选出两件优秀作品向大家介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
老师:关注学生安全并答疑解惑;选出一些优秀作品适当表扬,以起到鼓励和激励的作用;提醒活动时间。
8.课堂总结
这了节课我们学习关于篆刻的相关知识,包括它的起源和发展,用途和分类等,同学们通过对印章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初步认识了我们中国传统艺术篆刻的独特魅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和尊重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能够发扬光大!
本课是以篆刻制作为题材,从欣赏篆刻作品入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操作,容量颇大。很显然,要想在一节课里完成这么多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删繁就简,突出篆刻的认识和制作,指导学生构思起稿,印制反字,刻制橡皮章。由于制作橡皮章的制作步骤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所以学生在体验印章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概括整体的能力,培养了做事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通过观看”中国印”宣传视频,引入本节课主题,确定本
课模块主题。通过图片对比展示,感受篆刻魅力和风采。通过
应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完成印章制作的过程,体验刻制印
章的乐趣。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讨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整堂课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学生才是整堂课的主体。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效果良好。
本课选自山东美术出版社《篆刻》选修,中国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棵奇葩,它以印材为载体,以汉字中的篆书为表现形式,在方寸之间展示了书法美、刀法美、章法美和意境美。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的普及,篆刻随着书法的实用价值不断萎缩其艺术性日渐彰显。学习篆刻也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1、《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用哪种作品形式展现的呢?
2、阴刻阳刻的区别在哪里,你能够指出它们分别属于那种雕刻形式呢?
同一种文字内容“滕州一中”不一样的雕刻手法
篆刻是一门艺术创造与工艺技巧相结合的艺术,其中对形式技巧的要求十分突出,篆刻的形式技巧主要包括篆法、章法、刀法三个方面,核心是对篆字形体的安排塑造和刻画,对于印章的审美原理与特点,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和体会,这是学习篆刻艺术所必须具备的观念。
学生通过简单的印章制作,深切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并能尝试制作一枚手工篆刻作品。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篆刻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和篆刻的用途及分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印章的鉴赏学习,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自己亲自制作印章,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拉近和篆刻艺术的距离。情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