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中的困惑与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重视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知识,感受知识,尽可能地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进行学习,对于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要求比较高。教材内容丰富,方式灵活,贴近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但许多一线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觉得有些地方如果做适当的修改、调整会更好!在此,我将收集的部分老师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主要共性问题:

1、教材的课题只见情景,不见教学内容。尤其是数与代数部分课的题目,让人感觉内容华而不实,数学味冲淡了。

建议:在课题后加上二级题目,如:一年级的课《可爱的校园》(数数)、《小猫吃鱼》(0的加减法)等,让教师看后明确教学内容。

2、教材更适合于城市学生。本教材蓝本出自大城市北京,更多的考虑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如“超市购物”、“小小图书馆”、“公交车站”等等主题情境虽说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但这些情境都是城市孩子熟悉和接触的情境,不太适合农村学生使用,因此建议编排教材时能否考虑这一点,使教材适合的范围更广一些。

3、教材中数与代数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建议: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设置多种形式的计算技能培养练习,加大计算练习内容量,单元小结后附单元练习题,,增加计算练习课,强化计算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

4、教材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应用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图信息量太大,开放性较大。为教师提供自主发挥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把握教材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建议:解决问题需要生活化,但不要过分在教材中为生活化而生活化,应当关注学生认知特点,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在单一的基础上再逐渐加强信息量,有层次性,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5、教材思维含量要求高,个别题型偏难,不具有普遍性,适合于高智商的学生,大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

建议:小学毕竟是基础教育的最基层,根稳才会塔坚。教材应考虑普及性,要照顾“精英”,更要顾及一般,尽量在习题设置上降低思维难度,少些特殊题目,多些基础题型。

6、教材安排的学生活动较多,对大班额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要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存在很大的困难。

建议:教参上应考虑到实施中的困难,提供这方面的案例和策略。

7、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些零散,重难点不明显。练习中涉及的新知识点多,只是点到为止,相应的练习却很少、几乎再没有,学生知识无法得到巩固;教学用书对于某些题目只做简要说明或只给出答案,教师不知其来龙去脉,疑惑很多。

建议:练习中的一些新知识点应当在教学部分有所体现,便于教师把握教学知识的“度”;教学用书是指导性书籍,应当详细讲解,让教师少耗费些琢磨编者意图的时间。

8、教材估算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合理都对,教师难以把握学生使用估算策略的正确性。

建议:估算的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相应的策略,在教学用书上应当加上估算策略内容的讲解说明,供教师阅读参考。

9、教材的很多例题后面的练习题与例题脱节太大,例题较简单,配备的相应练习题较难,甚至有的练习题与例题几乎没有关联,很难让大部分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二、实践中的教材问题:

一年级上册:

1、第22页“有几只铅笔”,图1中小女孩右手拿了3只铅笔、左手拿了2只铅笔,图2中两只手合在一起共拿5只铅笔。而下面列的算式是2+3=5,按看图的顺序应该是3+2=5。在下面的练习中的摆一摆,却又是:图的顺序是一个桃子、三个桃子,对应的算式是1+3=,请问:列算式的顺序是否要和看图的顺序一致?有什么依据吗?

2、P60“认识左右”的知识安排在第五单元,但课本P5却出现了此类练习题,是否合适?(3.圈一圈。每组图中把与左边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3、第90页“认识钟表”一单元,第一课时让学生认识整时、半时,学生接受比较容易,而第二课时让学生认识“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原因分析:整时和半时主要看指针指向的数字就行了,而“几时刚过”、“快几时了”就复杂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部分学生很难接受。

一年级下册:

1、第2页“生活中的数”数铅笔一共有多少只?共有四种数法:一枝一枝地数、两枝两枝地数、五枝五枝地数、十枝十枝地数,不管哪种数法都需要数完,才能看出结果!一枝一枝地数虽然慢、次数多,但数得快、准,其余三种数法虽然次数少,但需要计算,对有的学生来说也慢、甚至数得不准!问哪种数法可以更清楚的看出结果?不知道问题的用意是什么?

二年级上册:

1、P8 连一连

综合性过强,学生掌握起来困难

建议:能否降低难度。

2、P17 数学故事

难度较大,算起来比较繁琐,综合性太强,离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太远。

建议:要降低难度,去掉第二幅图中的“5元”环节。

3、第49页第三题“小轿车上有多少位乘客”属于逆向思维,学生解答起来有困难。既要理解倍数的含义,又要逆向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建议在此处删去,放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二年级下册:

1、第9页“派车”你认为如何派车比较合理?问题中的“合理”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不便于理解,是正好没有空座算合理、还是车辆少合理、还是舒适合理……,列表法是有序思考填多个方案,还是跳跃思考只填三个方案,学生做起来思维含量高、开放性大,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为好?

3、第32页读数和写数的方法没有进行统一归纳,在实际教学时,在问学生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有的学生说“中间有0的只读一个0,比如5008读做五千零八”,可是有的学生却说都要读,比如20XX 年,读做二零零八年,教师该做何解释。

4、第76页“加与减(二)”例题知识点渗入过多,既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得数在10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又要学生学会对这些大数进行估算,既要掌握口算方法,还要用竖式计算和列综合算式。在一节课要学生学习这么多东西,学生很难消化,顾此失彼。

三年级上册:

1、第34页0×5=?一节课中出现了两种类型的例题:1、末尾有零的乘法。

2、中间有零的乘法。两种类型的题同一节课出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