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转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转变

一、问题的提出

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条理十分清楚,知识传授很系统,将每个知识点分析得十分透彻,学生似乎听得很明白,但稍一改变提问的方式,学生一下子就处于云里雾里,什么都没搞清;有的教师将课堂教学组织得很活跃,既有教师的讲授、提问,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问答,但检测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又不是十分理想;有的教师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意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但仔细观察又发现学生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聋校的课堂教学仍未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就受到影响。传统的教学是知识的传承活动:是训话,“我讲你听”;是冲突式教学,单向传授;是记住,巩固和掌握;是结构化,封闭式;是单一媒体;是独立的人工背景。面对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完全成为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对于两耳失聪、有口难言的聋生来说,他们又能接受多少呢?这样一来,教师越投入,越负责,对聋生可能造成的损伤、摧残就越大,可谓“南辕北辙”。随着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出现,我们急需对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作深刻的反思。

二、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转变

教学方法总体上说要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师个性,最终是为高质量、高效益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多样化学习方式。对于聋生来说,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面对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学科,聋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比正常人困难得多。为此,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针对聋生的具体实际,选择适合于聋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聋生更好地发展呢?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转变。

1、由训话、“我讲你听”向对话、沟通与合作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仅是教师的单向“灌输”,是教师的训话,是“我将你听”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将逐渐丧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这一传统观念在课改课堂上受到极大冲击,老师们开始注意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参与的对话、沟通与合作者转变,开始理解做好聋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真正意义,并尝试把聋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给他们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并尊重聋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聋校数学“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让学生提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的数学问题,此时,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弄清长方形周长的含义,进行长方形周长的不同求解方法的探究时,教师就与学生一起探讨,扮演着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促进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探究。当算法探究告一段落时,教师又站出来采取对话、沟通等方式,组织大家归纳、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说出自己的算法,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2、由冲突式教学、单向传授向和谐式教学、双向互动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一个“统”字了得,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命题,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仿佛一切为了制造标准件,学生完全成了教师“格式化”了的对象。试想,学生是最千差万别的,对于聋生来说更是如此,而我们的教育又怎能搞“大统一”呢?这样的教学就引发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因为教育理念的束缚而发生的冲突。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授者、讲授者,现代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研究的指导者,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和学生要形成一种参与、民主、开放的和谐式教学氛围。另外,新课程主张知识在互动中生成,不是靠教师讲授而得。新课程强调的互动性应体现在教师的提问艺术和情景的创设方面。如果教师的提问涉及的仅仅是记忆的数字和事实的描述,学生很难有想象的空间,这样的问题无法使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交流。只有当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想说又一下子说不清楚,需要花一定精力去思考的时候,这种互动才是最有效的。

3、由记住、巩固和掌握向实验、体验和探究转变新的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不再是学生被动的“听”、“记”的过程,而是他们主动的探究,积极地去“悟”、“求”的过程。教学方法开始由单一、机械的“记住、巩固和掌握”的被动状态逐步转向“实验、体验和探究”的积极主

动状态。聋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动手操作,讨论研究,游戏等活动,自行获取知识,在快乐中学习。最后师生一起谈天说地、道古论今,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师生走得更近了,他们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了。从而让每一个聋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树立自信意识,做学习的主人,努力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例如在“长、短”教学中,教者为学生准备了尺子、铅笔、细绳等学具,让学生两人一组亲自动手摆一摆,看看有什么发现,从而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在动中玩,乐中学,亲自体验,自由交流。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归纳、小结,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最后教者为学生设计了比“长、短”的游戏,让学生自由下位,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充分保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验、体验在活动中建构知识。

4、由结构化、封闭式向非结构化、开放式转变“结构化、封闭式”是接受学习的方式,“非结构化、开放式”是探究学习的方式。前者不利于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后者有利于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非结构化、开放式的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按照组—复—新—巩—布的程序来设计课堂,应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同时,开放式教学还要求:一是目标开放,整体化。探究学习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注重认知,也注重情感体验。二是过程开放,个性化。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三是评价开放,多元化。评价要强调价值取向,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而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

5、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媒体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对于具有耳聋缺陷的聋生来说,使用合理的课堂教学媒体更显得举足轻重。由于计算机多媒体能够不受条件限制地再现日常的生活情景,使得整个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同时节省了教师板书、作图、讲解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与技术的优势,为聋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已成为当前聋校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如让聋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前上网收集资料,下载图文,课堂上再运用多媒体,强化视觉动画效果等等。

6、由独立的人工背景向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转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对于聋生来说尤为如此。因为聋生由于听和说等方面的缺陷,导致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就应大胆尝试运用直观的、形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