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起居活动中的养生
起居养生,是指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时间,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习惯,建立 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以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
12
一、起居有常 1.合理作息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是调养神气的重要法则。 2.生活作息失常的危害——疾病丛生,加快衰老。 3.顺应自然,建立合理有序的作息规律 (1)顺应一日阴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2)顺应四时之阴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二、安卧有方 1.睡眠的机制与作用 (1)与阴阳变化相关——《灵枢·口问》 :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 而 阳气盛,则寤矣。 ” (2)与卫气运行相关——《灵枢·大惑论》 : “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 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 (3)神主睡眠——《景岳全书》 : “盖寐本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 寐。 ” 2.睡前的自我调养:环境、床铺、枕头等。 3.睡姿:最佳睡姿——右侧卧;妊娠中晚期可采取左侧卧。
第一节
一、生命的起源
以人为本生命观
先天之精为生身之本,后天之精为养身之源,生命依靠先、后天之精的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而存在。 二、生命的运动形式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 。
6
三、生命的维持和死亡 1.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 2.精、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3.神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复习思考题】 1、中医养生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2、养生的特点、任务及其优势如何? 3、学习中医养生学的方法有哪些?
3
第一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主要内容】 1、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2、 《内经》的主要养生理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内经》的主要养生思想。 2、理解金元四大家不同的养生主张。 3、了解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
4
第三节 发展时期
一、张仲景的养生思想 1、从病因学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养生观点。 2、提出饮食“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的养生主张。 二、华佗的养生思想 1、华佗提出动形养生的理论 2、在实践中创立了五禽戏法 三、孙思邈的养生思想 1、提倡食疗 2、提倡养性
第四节 完善时期
一、陈直的养生思想 宋·陈直撰《养老奉亲书》为现存我国最早的老年医学专书。 二、金元四大家养生思想 (一)刘完素以“和平”论养生——提出“养生之道,正则和平,变则失常” 的养生观点。 (二)张子和以食补论养生——提出“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当用药攻”的主 张。 (三)李东垣以脾胃论养生 (四)朱丹溪以养阴论养生——饮食清淡冲和以免升火助湿;节欲保精以息相火妄 动。 三、忽思慧的养生思想 元·忽思慧的《饮膳正要》 ,是我国古代营养学专著。
发展时期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内经》是一部医学巨著,同时又是一部养生名著? 2、简述中医养生学发展史?(大致可分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养生家、 代表作及其主要学术观点?)
第二章 中医养生的学术观点
【主要内容】 1、以人为本生命观。 2、颐养天年寿夭观。 3、扶助元气防治观。 【目的要求】 1、掌握“治未病”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2、理解天年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一、 “治未病”的含义
扶助元气防治观
“治”的含义有二:一是指治病,医疗;二是指管理、整理、消灭、研究,此可引 申为防止。 “未病”是指健康状态,或有一定功能紊乱或失调,但尚未出现疾病的亚健康 状态。 “治未病”即是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
二、 “治未病”的特点
7
1.强调预防。 2.重视个体行为。 三、 “治未病”的基本原则 1.摄生防病。 2百度文库将病先防。 3.既病防变。 4.病后防复。
【复习思考题】 1、生命起源于什么? 2、何谓天年?人的自然寿命是多少? 3、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4、“治未病”的内涵及原则是什么?
第三章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
【主要内容】 1、天人相应自然理念。 2、综合调养整体理念。 3、正气为本和谐理念。 4、审因施养未病理念。 5、动静适度结合理念。 【目的要求】 1、掌握天人相应的概念及其意义; 2、理解“养正避邪”原则在保健防病中的运用; 3、了解综合调养、审因施养、动静适度等的内涵。
11
三、空气环境 室内污染:微生物污染、电磁波污染、装修污染 造境养生——绿化植树造林。 四、水环境 五、土壤环境
第二节 社会环境中的养生
一、社会体制 “太平之世,多长寿人”——东汉·王充《论衡》 二、社会经济 三、社会文化 四、社会人口 五、家庭状况
第三节 居住环境中的养生
一、居室选择 宅址选择:避开污染源;依山傍水建房;保证有足够的日照和通风。 二、居室结构 1.居室朝向——以面南为正宗。 2.居室空间——宽敞适中,方便实用。 3.居室安排 4.居室布置——忌华而不实。 三、居室环境 1.通风换气 2.采光要佳 3.装潢宜简 4.远离电磁 5.警惕尘螨
第一节
一、气候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养生
(一)四时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生理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病理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1)六淫致病 (2)病情轻重 (二)预防气候致病的原则和方法 1.顺时摄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1)根据四季气候特点调摄人体起居活动。 (2)根据晨昏气候变化特点调摄 (3)利用气候因素进行身体锻炼 2.避邪防病——防寒保暖、针药预防、隔离防病 二、地理环境 1.养生理想居住环境——背山临水、阳光充足、土地良沃、水源清洁、交通便利。 2.地理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1)地理环境对居民体质及地域性疾病的影响。 (2)地理环境对寿命的影响
2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一)理论独特——1.贯穿了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2.运用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 3.不断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知识营养 (二)形神兼养——养生在于养身,养身首重养神。中医养生观重视形神统一、形神兼 修的理念。 (三)和谐适度——1.“以平为期” 2.“养生以不伤为本” 三、中医养生学的任务 1.不断发展的科学观点和方法。 2.在中医养生学科学研究方面进行强化。 3.成为个体化养生和群体性保健的指导原则。 四、中医养生学的优势 (一)养生文化丰富 (二)养生方法齐备 (三)男女防衰有别 (四)重点保健防老 五、学习方法和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 2、全面掌握,不可偏废。 3、联系相关学科学习。 4、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5、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第二节
一、阴阳平衡 二、形神合一 1.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 2.形与神的对立统一 三、综合调养 避风寒——顺四时以养生; 节劳逸——慎起居,防劳伤; 戒色欲——养精; 正思虑——养神; 薄滋味——养血; 寡言语——养气;
综合调养整体理念
其他如动形体、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以达到保形全神,维护健康的目的。
第二节
一、天年 1.天年的概念
颐养天年的寿夭观
与天数、天寿、天限是同义词。即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 2.对天年的认识 (1)古代养生家、医家等皆认为人的正常寿命一般在 100~120 岁之间。 (2)现代医学认为:哺乳动物寿命=生长期×寿命系数,据此推算出人的寿命约为 125~175 岁。 二、寿命 1.寿命的定义 指人从出生开始经过发育、生长、成熟、衰老,以至死亡这一过程中机体生存的时 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尺度。 2.影响寿命长短的因素 (1)先天禀赋因素 (2)生活方式因素 (3)环境与气候因素 (4)社会因素 (5)其他,如经济状况、医疗水平等也都是影响寿命的因素。
【复习思考题】 1.预防气候致病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2.如何利用气候因素锻炼身体?有何体会? 3.何谓起居养生?怎样建立合理的作息规律?
第五章 饮食养生
【主要内容】 1. 食养的作用 2.食养的原则 3.常用食物的性能和功用
13
【目的要求】 1.掌握饮食养生的原则。 2.掌握常见食物的性味及功效。 3.理解“食饮有节” 、 “谨和五味”的意义。 4.了解饮食饮食养生与健康的关系。
第一节
一、人以天地之气生 1.四时与人体的关系
天人相应自然理念
8
(1)对气血的影响 (2)对精神活动的影响 2.昼夜晨昏与人体的关系 (1)人体内的阳气随着昼夜的变化而波动。 (2)昼夜变化对疾病的影响 3.日月星辰和人体的关系 4.地理环境与人体的关系 二、顺应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 三、人体与社会环境的辨证统一 1.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 2.多种疾病的发生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第三节
正气为本和谐理念
正气,泛指人体的抗邪能力,是人体卫外功能、免疫功能、调节功能及各种代偿功 能的高度概括。 一、脏腑协调 (1)强化脏腑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
9
(2)纠偏,当脏腑出现旺衰时,根据生克制化予以调整,纠其偏差。 二、经络通畅
第四节
一、因人养生
审因施养未病理念
根据年龄、性别、体质、职业、生活习惯等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摄 生保健方法,就是因人养生。 二、因时养生 顺应天时及昼夜阴阳消长规律以养生保健的方法,称为因时养生,又称为时辰养生 法。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一日分四时 三、因地养生 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养生保健方法,就叫因地养生。 四、药物养生
第五节
一、静以养神 二、动以养形 三、动静结合,坚持不懈 1.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 2.动静适宜,形神兼养。 【复习思考题】
动静适度结合理念
1、何谓“天人相应” ?有何意义? 2、怎样理解“养正避邪” ? 3、“动静结合,形神兼养、审因施养”的含义是什么?
10
第四章 环境养生
【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中的养生 2.社会环境中的养生 3.居住环境中的养生 4.起居活动中的养生 【目的要求】 1.掌握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理解“起居有常”的意义; 3.了解睡眠的机制与作用。
�中医养生学�复习提纲
1
绪 论
【主要内容】 一、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三、中医养生学的任务 四、中医养生学的优势 五、学习养生学的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2、理解中医养生的特点、任务及其优势。 3、了解学习中医养生学的方法。
一、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1.养生的定义 所谓“养” ,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寿世、养老等,总之, 养生即是保养生命之意。 2.养生学流派 道家养生——是以长寿为目的。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儒家养生——是以修身治学,齐家治国,平定天下为目的.。以孔子为代表。 杂家养生——是以趋利避害为目的。以《吕氏春秋》为代表。 武术养生——是以强身健体、攻防技击为目的,讲求意、气、力的结合。 中医养生——是以防病治病、保健为养生的目的。吸取各家之长,无派别之分,以 《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 3.中医养生学概念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4.养生的意义 (1)保健延年。 (2)防治疾病。
第一节 第二节
一、先秦养生思想
萌芽时期 奠基时期
(一)周易的养生思想——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2、居安思危的预防观 (二)道家养生思想——1、 “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动养生思想 2、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养生思想 (三) 《吕氏春秋》杂家的养生思想——1、养精、去邪 2、自制、去害 3、食时、有节 4、勤练、常动 (四)儒家养生思想——1、儒家养生观:阴阳和谐、修身养性、道德养生 2、儒家养生术:心理养生、读书养生 二、 《内经》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理论基础 (一)五脏之养,首实肾气 (二)法于阴阳,顺应四时 (三)形与神俱,终其天年 (四)内存正气,避邪有时
第五节
一 、张景岳的养生思想 1、注重温补真元的方法。 2、特别强调中年调养。
成熟时期
二、李中梓的养生思想——《寿世青编》力倡以调养脾胃为中心的五脏调养法 三、李时珍的养生思想——《本草纲目》载有饮食营养的丰富资料。
5
四、叶天士的养生思想——“先安未受邪之地” ,预防传变思想。
第六节
一、预防为主,收到可靠的防病保健作用。 二、培养专才,开展社会性保健教育。 三、开展学术交流,取得良好效果。 四、建立养生保健的科研机构。 五、全民健身养生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