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摘要】:水源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水源地环境管理正在被视为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的的首要环节。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冲突现象明显,缘于水质型缺水的水源地严峻形势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限制因子。论文从环境科学与资源科学的交叉视角,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区域水源安全保障与水源地权益保障两条主线,尝试探讨了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中外水源地环境管理实践的系统梳理和全面比较,以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为研究区域,初步构建了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在充分剖析上海城市水源地格局与问题的基础上,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探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源地水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管理重建框架及改进策略。论文全面回顾了人类饮用水供给与水源保护的漫长历程,客观评述了水源地环境管理实践的进展及趋势;通过相关概念辨析、区域特征分析、水源问题诊断,给出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具体概念及深刻内涵,明确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原则与手段、内容与特点;从规划原理、管理策略、管理动机、伦理基础等角度,定义并拓展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圈层保护理论、集成管理理论、复合系统理论、环境正义理论,强调水源保护区设置与土地利用格局的双相圈层,时间、空间、学科、
利益方的四维集成,水源系统与水源地社会经济系统的双重易损,水源地、用水区域及上游地区的三地公平等核心管理思想。论文系统整理了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规划、控制、技术手段;设计以资料收集及框架设定、现状调查及评估、环境管理目标、环境管理策略、适应性管理等为主要环节的框架程序;提出基于多目标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水源地系统综合评估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调控与水源保护区设置的水源地双相圈层保护方法,基于分权型管理思路与全过程利益方参与的水源地合作保护方法。论文通过深入分析上海市水资源特点,剖析当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源地不利格局及水源水质危机;在此基础上,利用近17年黄浦江上游相关数据资料,系统探讨松浦大桥取水口及其上游来水水系水质的空间分异和年际变化规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技术,从周边区域发展与江浙来水水质、城市化进程与人口规模、当地经济发展与点源污染、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角度,明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的影响;以易损性评估结果为依据,初步构建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环境管理体系,明确黄浦江上游地区的功能定位及环境管理目标,给出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思路,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水源地全过程利益方参与模式、水源地分权型环境管理体系、水源地双相圈层保护模式。【关键词】:水源地环境管理平原河网地区黄浦江上游上海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321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2图表目录12-14表格目录14-16第一篇导论16-43第一章绪论16-281.1研究背景与意义16-171.1.1研究背景161.1.2研究意义16-171.2研究进展与述评17-241.2.1国外研究动态17-221.2.2国内研究现状221.2.3研究进展述评22-241.3论文选题与框架24-281.3.1论文选题24-251.3.2论文框架25-28第二章中外水源地环境管理实践的比较研究28-432.1饮用水供给与水源地保护的历史回顾28-322.1.1感观认识阶段(公元前~16世纪)28-302.1.2开发利用阶段(17世纪~18世纪)302.1.3技术改进阶段(19世纪~20世纪中期)30-312.1.4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下半叶起)31-322.2国外水源地环境管理:理论、实践、趋势32-382.2.1美国水源地环境管理32-352.2.2欧洲水源地环境管理35-362.2.3日本水源地环境管理36-372.2.4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国际趋势37-382.3国内水源地环境管理:现状与思考38-422.3.1水源地水环境质量38-392.3.2水源地环境管理39-412.3.3认识与反思41-422.4本章小结42-43第二篇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43-100第三章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体系43-723.1概念基础43-463.1.1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与资源环境管理43-443.1.2水资
源、水源与水源地443.1.3流域、集水区与行政区44-453.1.4保护、发展与冲突45-463.2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46-533.2.1水源地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46-473.2.2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47-483.2.3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学科基础48-493.2.4水源地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49-533.3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框架53-713.3.1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的区域特征及水源问题53-593.3.2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59-653.3.3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65-703.3.4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剖析70-713.4本章小结71-72第四章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方法基础72-1004.1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72-804.1.1规划手段72-734.1.2控制手段73-764.1.3技术手段76-804.2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基本程序80-874.2.1资料收集及框架设定81-824.2.2现状调查及评估82-834.2.3环境管理目标83-854.2.4环境管理策略85-864.2.5适应性管理86-874.3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关键方法87-984.3.1基于多目标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水源地系统综合评估方法87-894.3.2基于土地利用调控与水源保护区设置的水源地双相圈层保护方法89-944.3.3基于分权型管理思路与全过程利益方参与的水源地合作保护方法94-984.4本章小结98-100第三篇实证研究100-173第五章上海城市水源战略与水源地保护:格局、问题与展望100-1115.1水资源特点与水源地格局100-1045.1.1水质型缺水为主的水资源特点101-1025.1.2集中型与分散型并存的水源地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