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的鱼类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漓江的鱼类调查
朱瑜周解施军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南宁 530021) (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0021)
漓江(含下游桂江)是西江水系重要支流,其鱼类品种居广西各江河之冠,占全区江河鱼类290余种的50%左右。漓江鱼类鲤科占优势比重达60%,在渔获物组成中相对产量较高。漓江在我国是鱼类研究开展得较早的地方。近年,因漓江鱼类资源极度衰竭而引起世人高度关注。
一、漓江鱼类研究简史
据史料记载,漓江有鱼类144种。
关于漓江鱼类,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伍献文在1939年发表了《On the fishes of Li-Kiang》的论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广西漓江的鱼类,共描记79种,其中3新属11个新种和1新变种:Parasinilabeo、Sinibrama、Aorichthys,Lissochilus longipinis、Varicorhinus lini、Paracheiognathus meridianus、Acheilognathus argenteus、Botia maculosa、B. robusta、B. pulchra、B. zebra、Formosania yaoshanensis、Siniperca loona、Ctenogobius filamontosus和Cyprinus carpio triangulus。
1950年梁启燊等在桂林良丰附近调查纪录鱼类44种。范围不广,资料零星。1965年湖南师范学院刘素女丽等报告桂林良丰一带调查所获鱼类43种及亚种,其中的“奇鳞鱼Schizothorax sp.”是鲤科的裂腹鱼亚科在我区的首次报导,原标本已不存在,后人迄今亦未获。根据该亚种鱼类的分布,特别是在漓江水系出现,似存可疑,故不能肯定这一纪录,推测有可能是金线鲃属鱼类。
1981年出版的《广西淡水鱼类志》记载了漓江鱼类118种。
1982年广西水产研究所承担的《漓江受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课题中记载了漓江桂江鱼类8目20科86属141种。另记载通漓江暗河金线鲃属鱼类-新种桂林金线鲃。
1989出版的《珠江鱼类志》记载了漓江鱼类75种,并描述了采自桂林的新种桂林长须鳅鮀Gobiobotia guilinensis Chgen。
1994年陈宜瑜和刘焕章合作,发表了《Phylogeny of the Sinipercine Fishes with Some Taxonomic Notes》,确立了1939年伍献文命名采自广西阳朔的Siniperca loona有效种的地位。
1999年出版的《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鲇形目》记载了漓江鲇类10种。
1998年出版的《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卷)》和2000年出版的《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描述采自漓江的标本分别为30种和24种。
2003年广西水产研究所在漓江上游防洪调水工程的环评调查中,大鳞副泥鳅在漓江上游首次发现,并在《广西水产科技》描记。
二、漓江鱼类种类现状
从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项目组数次赴漓江,分别在桂林市区、大圩填、会仙湿地和兴坪设采样点、进行实地渔业调查,共收集到标本400多尾,计62种,检索属于6目16科50属。漓江名录祥见下表6-1 漓江鱼类名录与历次采样结果。
表6-1 漓江鱼类名录与历次采样结果
1、种类组成
本次所采集到的漓江鱼类中,以鲤科鱼类为最多,共37种,占总数的58.7%,其次为鲈形目鱼类12种,占19.0%,鲇形目11种,占17.5%,鳗鲡目、鳉形目、合鳃目各1种,各占1.6%。
鲤形目鱼类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共28种,占总数的44.4%,鳅科鱼类7种,占总数的11.1%,平鳍鳅科鱼类2种,占3.2%。鲤科鱼类中鮈亚科鱼类有6种,占总数的9.5%,鲃亚科5种,占总数的7.9%,鲌亚科和鱊亚科各3种,占
4.8%,鱼丹亚科、雅罗鱼亚科、鲴亚科、鲢亚科、鲤亚科鱼类各2种,占3.2%,野鲮亚科1种,占1.6%。
所采集 62种鱼类中,日本鳗鲡为降河洄游鱼类,纯淡水的土著鱼类有61种。
2、区系组成
漓江62种纯淡水土著鱼类从起源上来看由5个区系复合体构成。
(1)热带平原区系复合体,为起源于南岭以南的南亚热带、亚热带平原区的鱼类。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两广山溪内,喜水清澈、含氧量高、水流较急的河流上游和林区水域,水温一般不低于5℃。包括鳅科的壮体沙鳅、漓江副沙鳅,鲤科鲃亚科的条纹小鲃、光倒刺鲃、倒刺鲃、带半刺光唇鱼、北江光唇鱼、鲮,鲿科的黄颡鱼、粗唇鮠、细体拟鲿、白边拟鲿、斑鳠、大鳍鳠,胡鲇科的胡子鲇,长臀鮠科的长臀鮠,黄鳝科的黄鳝,塘鳢科的中华沙塘鳢和海南细齿塘鳢,鰕虎鱼科的子陵吻鰕虎鱼、溪吻鰕虎鱼和李氏吻鰕虎鱼,斗鱼科的叉尾斗鱼,鳢科的斑鳢,刺鳅科的刺鳅和大刺鳅。共26种。
(2)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系第三纪在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为主的平原区形成的鱼类。包括鲤科鱼丹亚科的宽鳍鱲和马口鱼,雅罗鱼亚科的青鱼和草鱼,鲌亚科的大眼华鳊、餐、海南拟餐,鲴亚科的银鲴、圆吻鲴,鲢亚科的鳙、鲢,鮈亚科的花鱼骨、江西鳈、银鮈、点纹银鮈、福建小鳔鮈,鱊亚科的越南鱊、广西副鱊、高体鳑鲏,鮨科漓江鳜、斑鳜和大眼鳜,共22种。
(3)中印山区系复合体,起源于南方热带、亚热带山区急流中,包括鳅科的美丽小条鳅、无斑南鳅、横纹南鳅,平鳍鳅科的平舟原缨口鳅、贵州爬岩鳅,鮡科的福建纹胸鮡,共6种。以前曾采集过的盘鮈、拟平鳍鳅、修仁鱼央没有收到标本。
(4)上第三纪区系复合体,为第三纪早期在北半球北部温带地区形成,并在变冷后残留下来的鱼类是我们最古老的鱼类。包括鲤科鲤亚科的鲤、鲫,鮈亚科的麦穗鱼,鳅科的泥鳅和鲇科的越鲇、鲇,共6种。
(5)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原在北半球北部亚寒带平原地区形成,包括花鳅属的中华花鳅1个种。
依李思忠的《中国淡水鱼类的分布区划》(1981),漓江鱼类应属东洋界的华南区,本区鱼类多属于温暖性鱼类,其特点为:鮈亚科、鱊亚科、鳅鮀亚科和鲴亚科的种类所占比重明显较低,而适宜于暖水生活的鲃亚科、野鲮亚科的种类明显增多;鳅科的种类以沙鳅属Botia和身体较侧扁且有鳞的条鳅亚科的种类为主,与鳅科的北方种类多有不同;鲇形目中鮠属Leiocassis、鲇属Silurus和鮡属Pareuchiloglanis的许多种类都较常见。另外,该区还分布有合鳃鱼科、鳢科、刺鳅科的很多种类。可见,漓江淡水鱼类区系主要由热带平原、江河平原两个区系复合体构成,再将中印山区复合体联系起来,明显地显示出其热带性质。
3、特有鱼类和濒危鱼类
仅在漓江分布的鱼类有漓江副沙鳅,这种鱼分布范围较窄,在漓江也是罕见的种类。由于过度的捕捞以及水域环境的原因,有的鱼类现在已经很难见到踪迹,如鳤鱼、鳊鱼、桂华鲮、唇鲮、乌原鲤,甚至鳡鱼、倒刺鲃、大眼鳜等许多个体较大的经济鱼类都觅不见了。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汪松,1998)的有长麦穗鱼和长臀鮠。
(1)漓江副沙鳅Parabotia lijiangensis Chen,1980
背鳍iii–9,臀鳍ii–5,胸鳍i–10―11,腹鳍i–7。
体长为体高的4.5―5.3倍,为头长的3.9―4.4倍,为尾柄长的7.2―8.3倍,为尾柄高的7.5―8.3倍。头长为吻长的2.3―2.5倍,为眼径的4.7―6.2倍,为眼间距的4.2―5.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1.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