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逐渐形成了具有藏民族特色的唐卡绘画风格。

16世纪到20世纪唐卡进入了于成熟期,藏族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唐卡绘画,还成立了相当于官方画院的机构,唐卡创作进入了专门化创作时期。

唐卡绘制也逐渐出现许多流派,民间也有很多的专门画坊。

多种流派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争相斗艳。

唐卡画面华丽、对比强烈、构图复杂,富丽堂皇,装饰味更浓。

唐卡的绘画比例、技法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唐卡的种类发展为刺绣、织锦、丝贴、堆绣、印刷等多种方法。

进入20世纪以后,唐卡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国家加大了对民族艺术的保护,唐卡于2006年5月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族人民对唐卡艺术也加深了了解,唐卡进入了我国高等学校的课堂,大量优秀的唐卡画家被培养出来,唐卡在当代多元共存的艺术格局下,传承历史,广泛吸收,散发出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二、唐卡的分类
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

一类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另一种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

(一、)“止唐”(绘画唐卡)
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

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绘画的唐卡
(2)金唐:一种用以金色的底色上,用红色朱砂线、黑色墨线勾勒形象,是唐卡的贵重品种。

(3)朱红唐:在朱红色的底色上、用金色、白色等勾线的唐卡
(4)黑唐:在黑色的底色上,用金线勾线的唐卡
(二、)国唐(丝绢唐卡)
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
(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丝面“国唐”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
(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
(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
三、唐卡的题材
唐卡的题材是多方面的。

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宗教这一主题,诸如佛像、菩萨像、说法图、宗教寺院、宗教人物、宗教故事等约占唐卡的80%以上。

即使是描写藏族历史,反映自己科学方面的唐卡,也都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还有有取材于藏族社会历史和生活习俗的历史画和风俗画,据史作画,以画言史是西藏唐卡的一个显著特点。

反映西藏历史的唐卡,有通史性的、有断代性的,还有取材于民间题材的,如“吉祥四瑞”等,藏族多画此此祈求吉祥平安,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有反映天文历法和藏医藏药的科学唐卡,展示了藏族人民在科技领域的古老成就。

作为宗教文化,唐卡是前人留下来的历史遗产,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

人们通过唐卡艺术这扇窗户,去认识、探索这份遗产的真
正价值,继承和发展藏民族的绘画艺术。

四、唐卡的特点
唐卡是一种卷轴画,多为竖长条幅,大小均有。

以白布为材料,经绷框、涂胶、打磨、勾线、着色等一系列工序;画布制作完成之后,四周镶缀彩缎边框,背面用布帛绸缎之类托裱,前面用两片黄色丝绫、两条绸带作遮幔和飘带,上下两端加硬木画轴。

唐卡从古到今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绘画规则。

众多的佛,菩萨、神像的五官、身体比例、手持器物、装饰、坐骑、画面构图等均有严格的绘画规范,不能随意篡改。

唐卡的构图一般是在宽约60厘米,长约90厘米的画幅中心位置画一尊大佛像,称为主尊像,而把一段故事,从唐卡的左上角(绝大部分如此)开始围绕主尊像,顺时针布满一圈,每幅画一般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主尊像对分布在他周围的故事内容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唐卡在区分不同情节的构图场面时,巧妙地利用了寺庙、宫殿、建筑、山石、云、树等,或用截然不同的色彩,作为相互分隔和联结的手段。

虽然每个构图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但看上去仍能一目了然。

这些景物,除了区分构图的作用外,在很多情况下,经常被安排为故事人物的活动环境,所以,它们本身又形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风景画。

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使画面无限扩大,又能使构图丰富多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唐卡区分画幅的重要特点。

唐卡除构图、艺术处理上的这些特点外,在着色、勾线、晕染、用金等方面也有长处。

它们一般是以青绿色画山石、树木、天空和地面。

人物、
建筑及大面积的主尊像则施以红黄暖调。

这种色彩对比,以及冷暖色交织所产生的色彩对照关系,使整个画面既富丽协调,又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装饰色彩效果。

画师们使用的颜料,多是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如朱砂、石黄、石青、石绿、赭石等。

这些颜料经多次研磨,调胶时还加入少量胆汁防腐,因此色彩鲜艳而历久不变。

所以西藏唐卡虽历经数百年,至今仍是色彩如初,这不能不说明藏族画师用色的考究。

藏族画师不仅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对形象细部的刻画也极下功夫。

例如每轴画面的山石、花木,以及人物服饰都用同类色晕染出深浅明暗,使之有层次感。

西藏唐卡的晕染技巧是很高超的,最细密之处,像麦粒大小的叶片,都要晕染出明暗、向背;对行云流水更是晕染得流畅自然,没有丝毫滞涩之感。

线描是唐卡传统绘画的基本手段,因此,线描在藏族古代绘画中曾达到很高的水平。

唐卡大多数采用金线勾勒人物,景物则是用富于变化的粗细线条勾描的。

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重点,都能得到应有的突出。

唐卡中用金的地方很多,不论主尊像,还是周围故事画里的人物服饰,大多用金线勾描。

建筑、树、石也往往用金线、金点加以装饰。

藏族画师非常善于用金,他们经常用赤金铺底,尔后再用黄金描绘花纹,借以增加金色的层闪。

藏族画师对金的质量要求很严格,所用金粉都是纯金,并且要亲自加工研磨。

先干磨,再逐渐加入胶水进行水磨。

为了增加描金部分的亮度,还要用一种叫做“猫眼石”的石头在施金的部位反复磨擦。

由于采用分色勾线和分色描金,色线加强了上色晕染后的形体轮廓,金线、金点则光彩夺目,造成整轴画面非常富丽和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风格。

一个熟练的画工完成一幅唐卡,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唐卡都要经喇嘛加持,因此,每一幅唐卡都凝结了血汗与众神的庇护。

五、唐卡的绘画流派
不同风格的唐卡代表了藏族不同的画派,唐卡的绘画流派主要可以分为:
1、勉唐画派
勉唐画派是藏区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

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该画派因其创始人勉拉·顿珠嘉措,出生于山南洛扎地区的勉唐地方而得名。

他不化绘画技艺高超精湛,而且在艺术理论方面亦卓有建树,所撰写的《造像量度如意宝》一书对藏族美术发民影响深远。

色调变化丰富,活泼鲜亮。

特点:此派以绘画寂静像著称,主尊像形态优美、纤细而柔软,女神的身段不丰满,可姿势优美,脸形呈蛋形。

主尊像上部菩萨绘在浮云之上,左右画像多绘在山间和草坪之中,下部多为护法神像。

2、钦则画派
钦则画派,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庆莫,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

该画派擅长于绘制怒相神,其面相威严孔武,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开象稳健而又多跃然舞姿,色彩沉着饱满,善于使用对比色,强烈而跳跃,配色细腻讲究,装饰味很强,还善于绘制怒神和坛城,样式独特,刻画精致绝伦,纹样繁密华丽,令人叹为观止。

3、噶赤画派
噶赤画派,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以后走向繁荣,以昌都为中心,主要流行于康区一带。

创始人南喀扎西,吸收了勉唐画派的传统技法,人物造像优美自然;在背景描绘、色彩运用等方面则吸收汉族地区明代工
笔画的表现手法,创立了噶赤画派噶赤派的人物造像大胆随意,富于夸张,艺术表现上强调个性,线条刚劲流畅,讲究功力,设色偏重青绿,雅逸清丽,画面风景吸取工笔重彩画山石瀑布、花鸟树木的表现方法,把观众引入美妙神奇的艺术境界,给人一种远景宽广而深远的感觉。

六、唐卡的色彩
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

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

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

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

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

有时画面底色还随“地界”至“天界”的内容变化而变化,如地狱画了护法神降魔,底色则以红色为主;随着中间夹侍菩萨的出现,色彩逐渐变蓝;到了天界,便是一片湛蓝的底色。

此外,白色被作为表现神佛容貌、性格的一种手段,因此常以白色表现平静、和蔼、善良;红色和深蓝色表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愤怒相),出奇巧妙地把大块的红色、绿色、青色和蓝色并列使用;金色代表多种颜色,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氛。

七、唐卡艺术的文化价值
唐卡艺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供奉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三个方面。

(一)供奉价值。

早在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人们为了便于供奉和膜拜,自《水生释迦》和《光生佛像》为始,人们纷纷效仿绘制,进行供奉。

唐卡通常供奉在寺院和信教群众家的佛龛。

供奉前,由唐卡艺人绘制并缝裱竣工之后,有一上师或德道高僧经过开光,方才有效,否则,仅仅出自艺人之手的唐卡,只能作为一种艺术品进行收藏,而不能作为佛像进行供奉。

由上师或德道高僧开过光的佛像,具有真佛现身的特别功效,长期供奉,或保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或被超度到极乐世界。

特别虔诚的信徒还能看到佛像开口说话,从而证得无上正果。

(二)艺术价值。

唐卡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其蕴含的宗教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是其它任何艺术门类所无法替代的,也没有尺度和标准的可比性,这在所有的绘画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

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

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

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

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

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

唐卡的题材
(三)经济价值。

唐卡除了它本身的颜料名贵以外,还有一条是它的绘制工期长,据说,绘制一幅唐卡所花时间有长达十二年的。

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我国进入WTO的步伐日愈加剧,唐卡艺术被国内外世人所熟知。

尤其是西方国家,对藏传佛教艺术唐卡艺术品显得情有独钟。

为此,以山南,热贡等为代表的唐卡产地清楚地意识到唐卡艺术品广阔的市场前景,纷纷广招学徒,扩建场地,改善唐卡艺术的创作环境。

目前,西藏山南,拉萨,青海热贡,四川甘孜等地具有村级以上规模的唐卡艺术培训。

这些村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为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广大农牧民群众传授技艺,提供就业岗位,脱贫致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中国藏学研究的发展,藏传佛教艺术唐卡独树一帜,在国内外各族文化艺术的神圣殿堂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