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及其教学启示摘要: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中普遍存在的,本文从石化的定义、成因、特征和类型等方面对石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了许多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规则,对改善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特征启示
1.引言
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是1969年由著名的语言学家塞林格(l.selinker)提出的,一般认为他于1972年在《国际应用语言学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中介语理论正式确立的标志。

现在国内一般认为:中介语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进行不正确的归纳与推
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①。

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并且无限接近于目的语的渐变性的语言系统,它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石化现象,石化现象可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等各个层面之中,因此能够对中介语中的石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和第二语言的习得都会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2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2.1石化的定义
石化又称为僵化或者化石化,它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在中介语的阶段呈现出的停滞不前的状态,会严重影响中介语
的发展进程。

塞林格(selinker)指出:“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趋于保留的与它的目的语有关的那些石化了的语言点、语法规则及亚系统特征,不受外语学习者的年龄及其所接受的外语教育的多少的影响,石化了的结构趋于以潜在的方式存在,在表面认为已被消除了以后,会在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中重新出现②。

”在塞林格研究的基础上,以后的学者也对石化现象产生了不同的见解,lowther (1983)将石化看作是一种认知机制,将其定义为一个人获得目的语能力的无能力(inability)③。

ellis(1985)提出“石化结构体现为错误形式或者正确的目的语形式”④。

2.2石化产生的原因
塞林格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将中介语的石化现象的成因归纳为五个方面:(1)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2)培训转移(transfer of training)(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4)第二语言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5)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

负迁移是导致石化的主要原因,母语中的一些习惯往往会渗透到中介语当中,如中国人听到外国人说话总会觉得有些洋腔洋调。

培训转移和教师的关系相当的密切,外语教师在教授语言时由于使用了某些不适宜的中介语,使学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就产生了误解,不易清除,产生石化。

还有的是使用的教材内容十分陈旧,导致石化。

2.3石化现象的特征
石化现象的特征目前研究的甚少,刘晓燕认为一个是永久性,另一特征是反复性。

永久性是指二语习得者在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所犯错误的语言形式是持久且不可消除的;反复性指的是学习者所犯错误的形式是有规则的反复出现的,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⑤。

2.4石化现象的分类
从性质的角度,石化可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在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必然会出现一个停滞期,使得语言处于平稳的状态,我们称这种石化现象为暂时性的石化,经过以后的不断训练和加大目的语的接触频率,会使他们的语言打破僵局,取得进一步的提高。

3. 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对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可以从“三教”的角度进行阐释:
(1)教师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课前要对教学用语进行规范,上课使用的例句也要经过深思熟虑,一定要是规范且能产性高的,避免学生对其产生误解。

krashen 的输入假说认为当语言学习者的水平到达一定的阶段,应该将输入的信息进行最优化输入,即略高于目前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i+1模式),这样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不至于内容过难过深给学习者带来理解上的困扰。

(2)教材是教学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工具,对外汉语教材选取
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材的内容是否与现实相符,一个内容语言都已过时的教材参考价值不大,使语言学习陷入石化阶段。

选取教材时,教材的广度、深度、宽度都应考虑进来。

教材的使用还要体现教师的自身能力,教材只是辅助教学的一部分,要将教材的内容去粗取精,重新整合,
(3)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是贯穿始终的。

学习者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形成各种“洋腔洋调”,造成石化难以清除,教师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渗透目的语使用者的思维习惯,提高学习者的开口度。

对于学习者犯的错误,一方面要多加鼓励,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不能对学习者所犯的错误置之不理,要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要因材施教,营造良好轻松的课堂环境,采用巧妙的语言加以指正。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中介语的石化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石化现象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所涉及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近些年来虽然有许多学者都对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也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从“三教”角度入手,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旨在减少石化现象对外语学习者的影响,是学习着能够尽快的脱离瓶颈期,达到外语交际的目的。

当然,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相信在以后的深入探索和实践中,可以发掘出更多的策略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正东(1987),外语教育学,重庆出版社。

[2] 牛强,过度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
[3]李红、林庆英,中介语石化之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王建勤. 历史回眸: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 j ]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 1) .
作者简介:张越(1989—)女,辽宁铁岭人,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