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设计与实现_屈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屈 波 刘 拓

【摘 要】 本文在阐述构建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动力因素和思想基础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架构特征,结合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与具体实践,提出了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设计思路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 执行力体系

【收稿日期】 2011年6月

【作者简介】 屈波,北京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研究员;刘拓,北京交通大学教务处研究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高校的办学重心全面转移到质量内涵建设的战略目标。以管理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教学内涵建设,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校迎接这一挑战的主要诉求之一。如何设计与实现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是保障和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动力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不断综合化、加速化,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力脱节,矛盾凸现。从高教系统内部看,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落后,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思想观念问题。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惯性,使人们难以摆脱其束缚。特别是我国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阶段,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转移。提高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成为高校新的重要使命。因此,树立起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至关重要。二是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问题。在理念和认识层面,管理理念的落后,造成了不能以人为本,不能满足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管理的操作层面,体系陈旧、模式单一。在管理的建设方面,陈旧的建设机制和政策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造成管得多,宏观引导和系统指导少,服务意识不够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瓶颈。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成功的组织,30%靠正确的战略,70%靠正确的执行。执行力是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以管理学中执行力理论为支撑,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强有力的执行力体系,来创新教学管理,将对丰富我国高校现代教学管理理论提供有力支撑,对学校教学管理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结合高校实际,设计和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本科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对教学管理流程和运作模式进行优化和再造,将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相关建设,以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思想基础

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总是以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和理念的创新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引领。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即是创新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和人才观,是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前导和动力,是构建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思想基础。

1.树立“科学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

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即建立一个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要求高等教育造就大批优秀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里所谓的“优秀和高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研究(DIA090218)”。

素质”,是一种发展的质量标准。其质量标准的基本特征应体现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组织过程和途径方式等教育要素中,并依此指导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人才培养目标特征要体现全面素质教育,要把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及能力质量观转变为包括知识、能力在内的全面素质质量观。其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特征,要体现多元化,不仅要培养研究型的拔尖创新人才,还要培养各类应用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要满足行业与企业的发展需要,还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需要;不仅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目标要求,还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供不同的发展方向。其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特征,要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更应该体现学科发展,突出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功能紧紧地围绕人才培养开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使三者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观。

建设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应坚持“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理念,以探索和建立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为突破口,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人才培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营造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使教育过程更加富有弹性与柔性,赋予学生更多的自我选择、自我提高的广阔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奋发成才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和实现幸福的人生打下基础。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应以“理解和尊重教师”作为教学管理的基础,以“激发教师的潜能”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管理任务,以“凝聚人的合力”作为高校教学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主体功能应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前提,学校应该通过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服务。为此,必须有更多的教师投入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必须有更多高水平的教师投入本科教学。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精神,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塑造优质的教育平台。

三、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架构特征

教学管理是高校的核心管理环节,高校教学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高校外部系统、高校人才培养自身系统、高校内部管理系统三个方面。

对高校外部系统而言,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是学校人才培养系统和社会(包括政府、社会)之间的重要联接载体。要求这一载体,掌握和贯彻国家政策和战略目标要求,不断了解和紧密跟踪社会需求,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改革与建设工作部署;发挥已有的学科优势和科技合作优势,创建企业、行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链接机制,探索共建模式,集合学科优势以承担企业重大科技攻关和跨学科研究,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前沿成果反哺教学,保障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对一线大批优秀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需要。

对高校人才培养自身系统而言,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既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贯彻落实的指导者、教育教学工作的运行组织执行者,又是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具体工作者。要求教学管理组织,能够集中和整合科研、学科、人才等优势资源于人才培养,建设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队伍等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环境,围绕学科专业将要服务的行业领域和岗位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形成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对高校自身管理系统而言,教学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管理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学校完善自身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将教师优势、科研优势、学科优势、资源优势等转化为全员育人的优势,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架构特征是:教育和管理理念是前提,管理机制制度和管理运行模式是核心,管理队伍和执行文化建设是基础,技术支撑和执行的评价工作是保障。

四、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按照上述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理论架构分析,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建设框架的核心要素应该包括:教学管理的组织、运行模式、机制制度保障、技术平台支撑、质量评价五大模块。以下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多年来构建和实现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经验,分别给出了这五大要素模块的具体设计思路与实现途径。

1.教学管理组织。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