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沈登苗中国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沈登苗/中国文化研究/1999/59-66/北京/【正文】

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一简单的回顾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对历史人才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时,就以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抽象的科举中式人数为取样对象。前者如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注:《科学》第八卷第一期(1923年)。),以《二十四史》列传人物的籍贯为主要对象。后者如张耀翔的《中国人才产生地》(注:《晨报副刊》第1480—1481号(1926年)。),以清代进士的地理分布为研究核心。此后数十年,除潘光旦、费孝通、何炳棣等的若干研究外,有分量的历史人才地理分布及变迁的文章不多见。70年代末以来,历史人才地理分布的研究再掀高潮。然这一时期的探讨仍以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抽象的进士人数为两大素材。典型的如陈正祥的《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注:载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1983年,第1—16页。)、吴培玉的《我国历代人才的地理分布与流向》(注:载《人才研究》,1988年第二期。)都以唐代诗人、北宋宰相和唐前后期的进士、明代三鼎甲等的籍贯分布来考察人才聚集地及其走势,直到80年代末,相关的研究基本上未涉及人才和进士在地理分布上的具体比较。1991年第一期《教育研究》发表了缪进鸿教授的著名论文《长江三角洲与其他地区人才的比较研究》,对人才和进士的空间分布作了若干间接的比较,显露了进士与人才在地理分布中的一些内在联系,隐现了唐至清科举和人才中心城市形成和转移的轨迹,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起了筚路蓝缕的作用。

近几年,有关历史人才地理分布的佳作时有发表。如陈国生的《〈明史〉入传人物本贯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原因刍论》(注:载陈国生:《〈明史〉入传人物本贯的地理分布及形成原因刍论》,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二期。)、范金明的《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注:载《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二期。)。但陈文仅讨论了《明史》人物的本贯分布,没有触及到明代进士的区域分布,而范文只反映了明清江南进士的籍贯分布,且没有对该地同一时期的专家学者作比较。

综上所述,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历代进士与人才的地理分布作专门的、直接的、对应的研究。因此,尽管从张耀翔到何炳棣至刘海峰都认为进士是人才分布乃至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最佳资料”(注:参阅张耀翔:见《晨报副刊》第1480—1481号(1926年);何炳棣:《明清进士与东南人文》,载《中国东南地区人才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页;刘海峰:《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一期。),但因没有人提供足够的、令人信服的实证,使他们的理论尚未产生应有的影响,以至于今天人们对科举与人才在时空分布中的相互联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仍有相当多的人对科举制度的客观性、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和考试内容的智力性表示怀疑,对人才中心随科举中心的转移而转移这样一个重要的规律性的历史现象竟鲜有人问津。因此,对这一课题展开讨论的学术意义和借鉴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取样对象

1、进士。“进士”从广义上讲也是人才,但本文一般仅指“学历”或“出身”而言。本文进士和巍科人物均按《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朱保炯、谢沛霖编,上海古籍,1980)统计。因明代的进士籍贯有户籍和乡贯之分,并有者,本文均按乡贯计算。

2、人才。本文所指“人才”,主要指明清时期一流的专家和学者。统计以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凡有明清人物的43个学科所收的明清(凡1870年前出生或1935

年前卒的近代人物也基本收入)专家学者(含有成果或著作条目的作者)为主要依据。其中,美术家择要收入56人(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收明清画家140多人,现据杨仁恺:《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重点介绍(10排文字以上)的专家收之。),其他42个学科的明清人物除宗室、旗籍和宦官人员外全部收入,析出重复者,计914人。再根据有关史料(注:增加人员都出自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王蘧常:《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新1版。),增加科学家和学者86人。则本文取样的人才总数为1000人。又因为在考察中发现,各级人才中心的形成,一般都以地域文官群体的率先崛起为特征,故本文还将从“人物”的角度对相关区域的文官群体扼要叙述,以充实研究的内容。

三明清人才最多的城市几乎都是科举发达的城市

1、研究现状。表1反映了明清各省进士与人才地理分布的一般关系。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各省的面积、人口和经济、文化、教育条件有很大差异,仅从每省进士的绝对值还不能甄别各地文风的高下。就此,张耀翔、缪进鸿曾设计根据各省进士达到全国平均录取水平的县在全省中的比例多寡来衡量各省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现据本人计算,每县进士的平均水准明代是18人,清代是16人。统计省份及实得,详见表2。

表1 明清各省进士与人才的地理分布

朝代明代

人数名次进士名次人才名次

省份

浙江3697 1 77 2

江西3114 2 33 3

江苏2977 3 103 1

福建2374 4 15 并5

山东1763 5 10 8

河南1729 6 13 7

河北1621 7 9 9

四川1369 8 4 12

山西1194 9 2 并14

安徽1169 10 32 4

湖北1009 11 15 并5

陕西870 12 7 11

广东857 13 8 10

湖南481 14 3 13

广西207 15 1 并17

云南122 16 2 并14

甘肃119 17 2 并14

贵州32 18 1 并17

辽东23 19 1 并17

旗籍- - -

其他87 - -

合计24814 338 -

朝代清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