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普通高考数学科试题评价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普通高考数学科试题评价报告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科的试题,遵循《考试说明》中“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的要求,贯彻“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兼顾数学基础、方法、思维、应用和潜能等方面的考查,形成平稳发展的稳定格局.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1 试题特点
1.1 顺应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融入新的测
量理念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包括: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
2002年的高考数学科命题,执行《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融入教育改革的理念,拓宽题材,选材多样化,宽角度、多视点地考查数学素养;有层次地考查数学理性思维,特别是通过解题过程对思维能力进行深入的考查;注重考查研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考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得以发挥;体现数学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在现行课程试卷中,理科第(5)、文科第(6)题,由思维直觉,发现2k+1为奇数,k+2为整数,可判定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理科第(11)、文科第(12)题,组合问题联系空间模型,开拓广阔思维空间;理科第(12)题,鼓励估算;文科第(13)题,考查图表及其数据处理、分析、判定能力;理科第(16)题,通过观察进行猜想并加以验证;文科第(17)题,表现为图形语言;文科第(20)题与理科第(21)题,显现出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理科第(20)题;渗透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理科第(22)题,由归纳猜想到推理论证;文科第(22)题,由自主设计,动手操作,到深入探究,倡导学习的新理念.总之,围绕考试目标,新理念融入自然,构思精巧,全卷布局合理,层次清晰,显现出数学试卷的新特色.
1.2 突出不同类型试卷的特点,贴近实际
2002年高考数学科有五类考卷:现行课程文、理科试卷,文理科合卷试卷,新课程文、理科试卷.今年根据不同类型试卷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试题,减少了文理科相同试题及“姊妹题”的比例,特别是六道解答题,绝大多数是不同试题.从试题内容可以领略到,理科试题强化了抽象思维、推理论证和思维严谨性的要求;突出考查理性思维和后继学习的潜能.文科试题则显著降低了抽象思维程度,侧重于具体形象,广泛联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特别是“设计题”型试题的开放式设计给考生提供了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文理合卷试题则注意到两者的融合,做到起点低,坡度大,难度分散,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重.新课程试卷则是侧重新增内容与传统的中学数学知识及数学应用的融合,如函数的切线方程,向量的数量积与二次曲线的结合,互联网中的概率统计等,同时,理科更强化理性思维和抽象推理的考查.这样的试卷布局体现了数学试卷新的设计理念:尊重不同考生群体思维的差异,贴近考生的实际,体现人文教育的精神.
1.3 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与综合性,主干知识
构成试卷的主体
1
2003年第1期 数学通讯
各套试卷突出数学知识主干,以重点知识构建试题的主体.在代数部分着重考查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内容;立体几何着重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关系;解析几何着重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特别是他们的位置关系.新课程试卷则注意结合向量、概率、导数等新增加的内容,既突出了不同试卷内容考查的重点,又保证了试卷的稳定性.
综合性试题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作为设计的起点、着力点,力图实现全面考查数学基础和数学素质的目标.如函数的解答题,以最基本的二次函数为载体,涉及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对称性、奇偶性、单调性、最值等性质,覆盖了函数的主要内容,引入了参数和绝对值,多层次地考查了分类讨论与整合的思想.理科数列的解答题,从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出一般结论,并证明这个结论,进而提炼出一个有关数列的不等式,应用分析或综合的方法加以证明,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到新的高度.这些综合性试题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性思维能力.
1.4 体现数学应用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创设
考查数学实践能力的新颖环境
2002年数学应用问题的考查迈上了新的台阶,关注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精神.例如,文科第(13)题是我国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增长问题;理科第(12)题是“十・五”期间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问题;理科第(20)题是汽车数量的增长与城市环保的关系问题;新课程卷理科第(19)题是互联网中的概率统计问题.这些问题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没有现成的题型可套,要求考生在新颖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去求解,突出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特别是现行课程文科第(22)、文理合卷第(21)题,别开生面,要求考生自行设计,将正三角形纸片剪拼成正三棱锥、正三棱柱模型,通过动手剪拼的实际操作,要求考生把握数学规律的内在本质,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题型有较大的自由度和思维空间,体现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精神,显现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对于培养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2. 统计数据
2002年新课程理科试卷的难度为0.534,标准差为25.63;文科试卷的难度为0.454,标准差为29.22;现行课程理科试卷难度为0.652,标准差为24.14;文科试卷难度为0.487,标准差为31.83;文理合卷的试卷难度为0.615,标准差为28.79.
3. 改进高考命题工作的思考
3.1 合理调整全卷的难度结构
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难度”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近几年高考数学科的难度总体上说,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但试卷中各类试题难度的分布尚有待完善.要进一步研究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各题型的功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检测效应,努力做到整卷难度保持稳定,各类试题难度分布更趋合理.
3.2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的考查
数学在培养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这是因为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者“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表现为数学思想.高考数学科提出“以能力立意命题”,正是为了更好地考查数学思想,促进考生数学理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如何更好地考查数学思想的研究,特别是要研究试题解题过程的思维方法,注意考查不同思维方法的试题的协调和匹配,使考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较全面的考查.
3.3 关注数学教育改革的进展
2002年秋季,全国普通高中的新生已全部使用数学新课程教材,标志着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正在迅速发展.命题组在支持课程改革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后,应该更加关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了解使用新课程考生的实际情况;吸取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理
2数学通讯 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