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名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文显,男,1951年生,河南省南阳人,法学硕士,哲学博士,1983年至85年在美国哥仑比亚大学法学院研修,1989年至1990年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85年至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法理学、当代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和法律政治学,尤其是法理学和当代西方法哲学。出版学术专著和国家统编教材10余种,主要有《法学基本范畴研究》、《法哲学范畴研究》、《当代西方法哲学》、《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

邓正来,1956年2月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西方法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中国社会科学评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和知识社会学,侧重西方自由主义的研究。主要论著有《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邓正来自选集》等;主要译著有《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律史解释》、《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主编兼主译)、《民主、宪政、对外事务》、《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主译)、《哈耶克论文集》和《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

苏力(朱苏力),1955年愚人节(因此很不聪明)出生于安徽合肥(但一直很瘦)。1970年12月入伍搞炮兵测绘(最高军职为班长),1976年6月退伍后当测绘工人,游山玩水8年,喜好写点新诗,一度想当诗人。1978年因高考成绩不佳,不幸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注:当时录取分数最高的是文史哲),仍不好读法律书,每每歪曲马克思的话(大意是“我总是把法律放在哲学和历史之后”)为自己的不务正业辩解。终于于1982年获得法学学士,并考研成功;但似乎又别有所思,赴广东海关分署“从政”。两年后二度考研,再次“混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张国华教授门下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一年后,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McGeorge School of Law和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LL.M(1987,美国商法与税法)、M.A(1992,美国法律制度)和Ph.D (1992,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学位。实验生活多年,几度见异思迁,专业换了不少,飘流各地(包括海外),似乎才觉悟自己别无所能,只能读书、教书。1992年归国,任教北京大学法律系,先后聘讲师(1992)、副教授(1994)、教授(1996)和博士生导师(1997)。

主要著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学问中国》(与赵汀阳、汪丁丁、盛洪等合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主要译著:《法律的运作行为》,布莱克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与唐越合译)《法理学问题》,波斯纳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宪政与分权》,维尔著,三联书店,《司法过程的性质》,卡多佐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

贺卫方,1960年7月生,男,山东省牟平县人。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1982),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85)。1985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并主持《比较法研究》季刊编辑工作。1995年调至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任教。1992年聘副教授,1999年聘教授。曾在美国密执安大学(1993.6-7)和哈佛法学院(1996.6-1997.1)做访问研究。主要著作和译作: 1.《新波斯人信札》(与梁治平、齐海滨等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

2.《中国法律教育之路》(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3、《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8.《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美国Harold J. Berman著,与高鸿钧等合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9.《比较法律传统》,M.A.Glendon, M. W.Gorden and C. Osakwe合著,与米健、高鸿钧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

10.《比较法总论》,K. Zweigert & H. Koetz 著,与潘汉典等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11.《比较法律文化》,Henry W. Ehrmann著,与高鸿钧合译,三联书店1990年。

12.《美国法律辞典》,Peter Renstrom编,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运送正义的方式》,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主要学术论文

1.《天主教的婚姻制度和教会法对世俗法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1期,第73-89页。

2.《与友人论法制现代化书》,《比较法研究》1987年第2期,第39-45页。

3.《当代西方两大法系主要法律渊源比较研究》,与潘华仿、高鸿钧合作,《比较法研究》1987年第3期,第31-42页。

4.《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风格与精神以宋代为基本依据兼与英国比较》,《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第203-219页。

5.《契约与合同的辨析》,《法学研究》,1992年第2期。

6.《比较法律文化的方法论问题》,《中外法学》,1992年第1期。收入沈宗灵、王晨光编

7.《比较法学的新动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8.《牛津法律大辞典》误译举例,《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3期,页105-109。

9.“The 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Study of Legal Cultures,” Asia Pacific Law Review, Special Issue, No.1 (1994), pp.37-44.

10.《通过司法实现社会正义:对中国法官现状的一个透视》,载《走向权利的时代》第209-284页。

11.《对抗制与中国法官》,《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第85-92页。

12.《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家:日本司法研修所访问记》,《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5年冬季号,第155-162页。

13.《法律教育散论》,《湘江法律评论》创刊号(1996年11月),第5-20页。

14.《关于司法改革的对话》(与朱苏力、张志铭),载刘军宁、王焱等编《公共论丛》,三联书店1996年,第149-182页。

15.《异哉所谓检察官起立问题者》,《法学》1997年第5期,第58-60页。

16.《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第117-130页。

17.《司法:走向清廉之路》,《法学家》1998年第1期,第112-115页。

18.《序文三篇》,《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春季号,页201-207。

19.《司法改革中的上下级法院关系》,《法学》1998年第9期。

20.《对电视直播庭审的异议》,《中国律师》1998年第9期。

21.《二十年法制建设的美与不足》,《中外法学》1998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