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文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里特文明
是指地中海东部克里特岛的古代克里特人创造的文明。

约公元前
2O00年,克里特岛产生奴隶制城邦。

约公元前1700年,克里特文明进入最繁荣的时期,以北部的克诺索斯城为代
表。

据说当地的米诺斯王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曾统治爱琴海诸岛。

20世纪早期,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证明:岛上手工业很发达,有青铜、金银和宝石制成的各种工艺品,
尤以金项链、手镯等最为精致;彩色陶瓶薄如蛋壳。

已发掘的米诺斯王宫依山而建,占地约二公顷,大多是三层建筑、宫内有浴室、仓库和庭园,有供水和排水设备。

王宫千门
百户,阶梯走廊曲折相通,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有“迷宫”之称。

王后的居室内排列着下细上粗的圆柱,地面铺有平整石板,四壁绘有海涛飞鱼、森林彩禽、摇曳着舞姿的少女和
国王贵族行乐图。

北宫门外是一座剧场。

克里特人使用简便的线形文字,为和迈锡尼的线形文字相区别,考古学上称之为线形文字A,至今尚未释读成功。

约公元前1400年,王宫
突遭毁灭,原因不详。

有的学者认为是海啸或迈锡尼人入侵所致。

迈锡尼文明
(约前1500-1100)是指以迈锡尼为代表的南希腊的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地的早期文明,其创造者是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

其特点是墓地文化,迈锡尼文明时期,生产
力发展迅速,金属冶炼和手工业品的制造达到并且超过了克里特文明时期的技术水平。

迈锡尼国家的统治阶级包括国王、将军、贵族、官吏、祭司;政治机构有贵族会议和民众大
会;社会基层组织是农村公社,由长老领导。

土地基本分为私有和公社所有两类。

奴隶多属国王,但也有私人奴隶,他们从事手工业等生产性或非生产性劳动。

其文字在考古学上
称为“线形文字乙种”。

建筑艺术也有很大发展。

公元前12世纪初,为掠夺土地、财产和奴隶,迈锡尼率南希腊诸国攻打小亚西亚西北部的特洛伊城。

迈锡尼等虽然获胜,但力量
大为削弱,约公元前1125年,希腊人的另一支——多利亚人从希腊半岛北部南下,迈锡尼诸国灭亡,迈锡尼文明随之消亡。

荷马史诗
古希腊史诗。

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

包括《伊利昂记》(一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一译《奥德赛》)两部史诗。

一般认为荷马生于公元前9至前8世纪
之间,出生地是希腊东部的某地。

《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都是洋洋万言的史诗,前者长达15693行,后者亦有12110行。

两部史诗最初只是一些零散篇章,其依据是古代的
传说;由于乐师们在民间说唱得以流传,荷马应该是初步将这两部史诗定型的人。

艺术上,荷马史诗内容丰富,风格古朴自然,节奏感很强。

2000多年来,西方人始终认为它是古
代最伟大的史诗。

荷马时代
古希腊在公元前11~9世纪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希腊进入了一个封闭、贫穷的时期,西方人称之为“黑暗时期”。

由于过去这一时期的希腊史的少量信息都来自荷马史诗,所以这
一时期称为荷马时代。

荷马时代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迈锡尼时代。

人们的经济活动局限于农业、畜牧业,生产关系较迈锡尼时代也退后一个阶段,退回到氏族社会末期父系氏族阶段。

但在这一时期铁器开始传入,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古风时代
古希腊在公元前18~6世纪的时期,它前承黑暗的荷马时代,后启辉煌的古典时代,是希腊史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

在这一阶段,农业是希腊人赖以生存的部门,生产工具、生产方式
都有了极大的改观和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在部分先进地区,例如科林斯、雅典已经同农业完全分离开来,成为了独立的经济部门。

其突出表现是制陶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勃兴,
这是古风时代与荷马时代经济的最大不同。

在这一时期,希腊城市广泛兴起,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希腊的城市革命阶段。

城邦
早期国家的一种类型,以古希腊国家最为典型。

词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文“波利斯”,原有城堡、国家、公民集体、城市之意,形成时间、途径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千差万别,
但基本上具有如下共同特点:1.小国寡民。

2.多数以一个设防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农区组成。

3.均有一个小范围的、极端封闭的公民集体。

4.与公民集体的存在相适应,希腊城
邦在政体中均包含民主制成分,共和政体居多。

5.城邦军事制度的主体是公民兵制。

6.城邦无独立的祭司阶层,公职人员兼祭司职能。

提秀斯改革
雅典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次改革。

提秀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其所谓改革是指当时雅典某位头领和民众共同进行的创建城邦制宪的活动。

其中心内容是联合境内各村社建立
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另一项内容是把境内公民分成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规定贵族充任官职,执行法律,农民和手工
业者不能当官掌权。

僭主政治
希腊政治中依恃武力和非法手段僭越夺权而建立的独裁,即不经过公民选举而握有终生独裁之权,还可以将僭主之位传给儿孙。

公元
前7—前6世纪,希腊的科林斯、亚哥斯、雅典
等城邦都出现过这一统治制度。

它对发展经济,保护小生产者的利
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梭伦改革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选执政官,并被授予制定宪法的全权,开始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施“解负令”,取消债务。

(2)废
除世袭贵族的垄断,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

(3)改革政治机构。

恢复和提高几乎已经丧失作用的公民大会的权力,同时在贵族会议以外设立四百人会议和公
民陪审法庭,准许每个公民就自身利益攸关的问题向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提出申诉。

(4)制定新法典,取代旧的严酷法典、同时,奖励公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禁止输出谷物,改
革度量衡,铸造雅典新币,制定了一些有关财产继承、禁止厚葬、怃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
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
以保证。

克利斯提尼的改革
公元前508年雅典政治家克利斯提尼(约前570~前508)实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首先,他设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氏族部落。

雅典被分为城区、沿海和内地三大地区,
各大地区再分为十部分,称为三一区。

通过抽签,从每个大区中各抽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地区部落。

三一区下分若干德莫斯(自治村社),构成雅典公民政治、社会和宗教活动的
基层单位。

其次,规定每个地区部落每年各选50名30岁以上的公
民,组成五百人议事会,代替梭伦创设的四百人议事会,成为公民大会各项提案的起草机构,并负责处理国家日常
行政事务。

克利斯提尼还加强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的活动。

根据他的建议,制定了贝壳(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

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加强了
雅典公民的团结,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巩固和发展。

伯利克利
(前495——429)出生于雅典名门,自公元前443年起连续15年担任首席将军。

在他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推动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的改革,将民主的政治制度推向了古代
世界最完善、最典型的境界。

希波战争
古希腊各城邦反抗波斯侵略的战争。

公元前六世纪末,波斯帝国已囊括了东起印度河、西达小亚细亚沿岸(包括一些希腊城邦)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米利
都的反波斯起义,导致战争爆发。

波斯军三次大举入侵希腊。

(1)前492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遣摩多牛斯率陆、海军远征希腊。

陆军在色雷斯境内受阻;海军行至亚陀斯海角遇暴
风,损失大批舰船和士兵,无结果而终。

(2)前490年,大流士再派达提斯率约十万军队、六百嫂舰船,横渡爱琴海;先攻占优卑亚岛西岸的爱勒特里亚,然后在雅典东北部的马拉
松地方登陆。

雅典步兵及布拉的援军约一万一千人,在雅典将军米太亚得指挥下,大败波斯军,后者被迫撤退。

马技松之战增强了希腊人的胜利信心。

此后希腊三十多个城邦在科
林斯召开大会,以斯巴达为首结成反波斯同盟。

雅典人采纳地米斯托克利的建议,建成强大海军。

(3)前480年,大流士的继承者泽尔士一世率军约五十万、战舰千艘,大体上循第
一次进军路线侵入希腊。

陆上夺取德摩比利隘口,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及三百名勇士牺牲;波斯军开入中希腊,占领并破坏了雅典城(雅典人已将老幼妇女撤至伯罗奔尼撒半岛)。

波斯舰队绕过苏尼昂海角,驶入萨拉米湾,与雅典海军遭遇。

双方展开激战,波斯军彻底失败。

泽尔士一世率海军残部仓皇退却。

次年,在中希腊的布拉的波斯陆军又败。

波斯侵
略者被逐出希腊半岛,希腊开始转守为攻。

前478年,雅典海上同盟(提洛同盟)建立,希腊日益强盛,波斯渐失其优势。

前449年,希腊人在塞浦路斯岛的萨拉米城附近打败波斯,
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同年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规定:波斯人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的控制权,承认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

这次战争使波斯帝国遭受相当挫
折。

希腊人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并为各城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
件。

提洛同盟
希波战争期间,公元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

因盟址及金库曾设在提洛岛,故名,也称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

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体力量解放遭受
波斯奴役的希腊城邦和防御波斯再次入侵。

最初入盟的主要是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的希腊城邦,后来增至约200个。

入盟各邦可以保持原有的政体,同盟事务由在提洛岛召开的
同盟会议决定,按入盟城邦实力大小各出一定数量的舰船、兵员和盟捐。

从公元前5世纪60年代起,雅典逐渐将提洛同盟变为它控制和剥削盟国的工具,变成事实上的盟主。

公元
前404年,战败的雅典根据与斯巴达签订的和约,被迫解散提洛同
盟。

伯罗奔尼撒同盟
古代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城邦组成的军事同盟。

公元前 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陆续与埃利斯、西居昂、科林斯、迈加拉等城邦订立双边军事同盟条约,约
公元前 530 年伯罗奔尼撒的大多数城邦参加了同盟。

在同盟内部,斯巴达享有召集全体成员国会议的特权,并在战时任盟军统帅。

结盟各邦内政独立。

全同盟的和战大计在盟国
代表会议上由多数票决定,每国一票。

只有得到盟国代表会议的同意,斯巴达才有权要求盟国出兵。

在公元前 5世纪上半叶的希波战争中,同盟各邦曾与雅典联合抗击波斯入侵
(前480、前479)。

公元前 5世纪70年代以后,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对抗,对整个希腊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前431~前404年,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及其同盟
者之间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

失败的雅典一度被迫入盟。

公元前4 世纪上半叶,随着斯巴达国力的增强,它与盟邦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盟内部纠纷迭起,退盟甚至战争屡有
发生。

公元前 394年,忒拜联合雅典、科林斯等城邦共同反对斯巴达。

公元前 371 年,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大败于忒拜,同盟于公元前366年解散。

斯巴达霸权亦告终止。

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争霸战争。

斯巴达等国所处的南希腊又称伯罗奔尼撒半岛,故记述这次战争的历史家修昔底德将战争称作“伯罗奔尼撒
人和雅典人的战争”。

后人简称之为“伯罗奔尼撒战争”。

引起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两霸对希腊控制权的争夺,“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修昔底德:《伯罗
奔尼撒战争史》,中译本,第19页)。

战争导火索是雅典同斯巴达
盟友科林斯等邦的冲突,科林斯吁请伯罗奔尼撒同盟向雅典宣战。

公元前431年,斯巴达通牒雅典遭拒,战争旋
即展开,分三阶段:头10年为第一阶段,双方相持,互有胜负。

公元前421年,因两方均需喘息而订50年和约。

公元前415—前413年为第二阶段,战争急剧转折。

雅典远征西西里,
5万多军队和200余艘战舰覆没,处境被动。

公元前413—前404年为第三阶段。

提洛同盟成员纷纷起义,雅典国内政治斗争尖锐化,一度发生寡头政变。

公元前405年,得到波斯资
助的伯罗奔尼撒舰队全歼雅典舰队,彻底粉碎雅典海上霸权。

公元前404年4月,雅典城在四面被围、粮草断绝的情况下投降。

被迫拆毁城墙,仅留12艘舰只,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

对于双方来说,这场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斯巴达的胜利使其暂时成为全希腊的霸主。

但各邦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且更加激化。

科林斯会议
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的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

会议约定成立以马其顿为首的“希腊联盟”,宣布由马其顿领导希腊各邦对波斯进行复仇战争。

科林斯会
议结束了希腊的城邦时代,希腊各邦已名存实亡。

此后,希腊历史进入了马其顿帝国军事独裁统治的时期。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
马其顿王国国王(前336~前323),军事统帅。

生于马其顿首都培拉。

他相貌英俊,擅长狩猎。

13岁师事亚里士多德,但醉心于兵法,跟随其父腓力二世学习战略战术。

在随其父
征服希腊时,年轻的亚历山大指挥马其顿军的左翼,全歼著名的底比斯神圣军团。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马其顿的)被刺后继王位。

他迅速控制了国内政局,平定了骚乱的北方
,镇压了希腊城邦的起义。

公元前334年率3万步兵、5000水兵,发动侵略亚洲和非洲的远征,历时10年。

公元前323年6月染疾死于巴比伦。

人们把他的遗体装在金棺中运往埃及
亚历山大城的一座宏伟的陵墓安葬。

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以后,希腊文化在庞大帝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因此,19世纪30年代以后,史学界通常把亚历山大东侵(公元前334年)至罗马灭掉由亚历山大的部将建立并由其
后裔统治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年)这段历史称为希腊化时代,同时将这段时间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国家称作希腊化国家,它们的文化称作希腊化文化。

所谓的希
腊化国家主要包括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西亚的塞琉古王国、小亚的帕加马王国和本都王国。

在希腊化时代,由于奴隶的劳动,农业和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
展,城市也日益繁荣,内外贸易频繁,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就文化而言,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这在文学、艺术、科学和宗教等方面都有
体现。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对后来罗马文化乃至近代欧洲文化都有着
极其深刻的影响。

托勒密王国
公元前305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部将托勒密在埃及建立的国家。

以希腊—马其顿殖民者为主要统治力量,实行以国王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公元前3世纪与塞琉古王国争夺巴勒斯坦
和叙利亚一带发生多次战争。

都城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地中海最大的文化中心,公元前30年为罗马所灭。

塞琉古王国
西亚古国。

公元前312年,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所建,因其中心地区在叙利亚,又称叙利亚王国。

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下设若干行省分区管辖,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

商业和手工
业发达,中介转运贸易获利甚厚。

公元前3世纪,内外征战频仍,其统治下的一些地区乘机独立,版图大减,国势日衰。

公元前64年
被罗马所灭。

苏格拉底
(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
时期。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

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

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
史人物。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
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

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

苏格拉底重视
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

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时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

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

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

传说苏格拉底的家
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个泼妇。

柏拉图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家中排行老四。

柏拉图是
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

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

大约二十岁时,他开
始追随苏格拉底。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逃往梅加腊避难。

后来他到各地游历,包括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埃及等地。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
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

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

学园是西方最
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

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

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
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

他到达锡拉库萨,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
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
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
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
(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他总结了泰勒斯以
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我们的感官而来的。

因此,其实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开创了之后的科学方法。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

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

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

但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学园新首脑的观点,但依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

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

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会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在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

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

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

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

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