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位与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64
论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位与作用
张诗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9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内涵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指导方针,我国虽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三农”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而想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在2020年全面脱贫进入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进入新时代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党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层面,不仅意味着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根据目前社会处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来宏观部署整体规划,更意味着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心需要在空间维度的调整转化。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村问题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详尽的总目标。这二十个字是党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贯彻落实过程中的科学性、可控性、可行性、指向性、结果导向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其构成五维空间结构,统筹了“五位一体”及生态、党建、治理等领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打造适宜的本土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农民物质生活的保障。生态宜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客观条件,只有把生态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实现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系统才能让中华民族的发展战略成为千年大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乡土文化和乡村风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它影响着整个农村发展的精神气息和生活面貌,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治理有效”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呼应,关系到发展大局,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增强农民法制意识,由“管理”到“治理”过渡衔接,体现了乡村振兴的管治模式转化创新,为弘扬正气,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保障。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和农民生存发展的价值诉求,是其他各项目标的根本,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基点。
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第二步,“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三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是对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目标提出的,给着手解决农村农业问题提供了靶向性的理论支撑,它要求我们把握关键时间节点,攻坚克难,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二、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精准扶贫的概念最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精准一词涵盖了六个方面,即“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精准扶贫,是依据环境和个体差异,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实施措施、选任用人、落实收效等方面运用一系列对策对扶贫目标实施精准识别、结对帮扶、量化标准的治贫脱贫新模式、新创举。
(一)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活富裕”目标奠定了根基
我们所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里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是平衡发展的小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小康。习近平特别强调,“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三农问题中人口全面覆盖、区域全面覆盖要求直接指向了目前现状的短缺状态。目前我国还有四千万未脱贫农村人口。精准扶贫政策有利于筛选出真正困难人群,对症下药,务实扶贫。精准扶贫不仅能快准补齐“三农”短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准扶贫是全面脱贫的政策引领,2020年是达到小康社会标准全面脱贫的攻坚阶段,也是开启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精准衔接了未全面脱贫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两个进程。如果乡村无法实现全面脱贫,贫困问题得不到切实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既是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起步阶段。因此精准扶贫构成了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和实践内容。只有实现乡村全面脱贫,才可能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完成。本文廓清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形成、内涵和耦合关系,论述了精准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以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实施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7-0064-02
District economy
区域经济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65
有效解决,那么现实状况会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美丽农村相违背。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只有打得准,发出的力才能到位;只有干得实,打得准才能有力有效。”精准扶贫要准中有力,从严要求,真抓实干,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打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强实根基。
(二)“产业扶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 ”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施行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需要短平快,要在全面保障小康实现之后,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主体产业的支撑,“产业兴旺”相对“生产发展”而言要求更高,而产业扶贫对于增加农业发展的驱动力,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化、机械化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引进产业来定向扶持当地农村经济,对于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对于资源要素的优化、对于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基本途径。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有效”的重要前提
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包含着对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治理。贫困问题是农村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了现代化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由“管”到“治”的乡村治理新思维必须厘清精准扶贫的范畴,要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建立德治、法制、自治三维一体的“三治结合”,必须重视解决满足人民生活起居的基本生活配置,因此扶贫政策落实是乡村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的必要前提,是完成“治理有效”目标的首要任务。
(四)是推动“乡风文明”的第一利剑
乡村文明农村文化的展现,乡村文化传统更是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优秀思想文化汇聚下的集体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不仅要追求挖掘农耕文化的精髓,更要将其思想精髓融入到乡风文明的建设中去,促进社会人和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扶贫先扶志、结合扶智,重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关,将精准扶贫和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结合起来,结合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去发掘优秀乡村文化中的人文气息和优质品德,让扶“精神”贫成为思想武器去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展示时代魅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必定要求人的现代化,在扶志、扶智过程中着重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自身素养是促进生产力进步、改善精神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三、精准扶贫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因地制宜扶持乡村本土产业
乡村产业振兴所面临的是土地、资金等棘手问题。政府要加大对本土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政策倾斜的着力点在提升产业产品质量上,完善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资金预算制度,通过本地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的生产力的发展,逐步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模式、加速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创一批覆盖面广、种类丰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生产-经销-观光”一体的新型农村农业示范点,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
资源,打造地方产业,整合本地优势资源合力推进产业发展。
(二)扶“精神”贫困激内生动力
习近平提出“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相结合”①。“输血式”、“灌输”式治贫思维不是彻底摆脱贫困的长久之计,要做到乡村全面振兴,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是关键。内生脱贫是“造血式”治贫方式的根本原则,让贫困人口意识到以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去勤劳奋斗,用双手脱贫致富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首要捷径,要针对性提高贫困人员的生活技能和就业能力。首先,要大力推动乡村文化的宣传教育,宣传一些靠双手致富的出色实例使他们意识到内在脱贫的重要性。善于用“实事求是”等马克思主义真理教导村民,让其的思想首先“富”起来。在塑造良好家风、乡风、民风等方面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为目标对农民进行普及和宣传。只有通过扶志、扶智结合内生动力,通过里应外合,才能实施真脱贫、脱真贫,才能为决胜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进而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条件。
(三)激励人才以精准到户结对帮扶
要瞄准贫困人口启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以精准到户为服务宗旨,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对识别扶贫对象制定统一办法,积极贯彻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基础工作,对贫困户建档立卡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完善精准扶贫考核评估体系,在扶贫工作展开过程中接受群众监督,对腐败现象严厉打击,完善惩罚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及时公开透明扶贫资金的运作程序。要建立扶持优秀人才激励机制,输送优秀专业技能人才扶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大力支持和培养优秀专精人才的“领头羊”作用,结合农村其他优质人力物质资源,培养一支懂农业肯奉献的队伍,对农村实业效果进行评估考核,以奖励制度带动激励机制的运行。逐步把优秀农村土著人才打造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推进力量。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显著,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典型滞后发展。而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关键就在于振兴美丽乡村。“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而新时代下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应对我国当下主要矛盾转化的一大强有力举措,从纵深维度去掌握准扶贫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地位与作用,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具有划时代意义。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我们党对四个自信的有力彰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
民谋福利的根柢。
注释:
①十九大报告./n1/2017/1028/c64094-29613660-7.html。
作者简介:
张诗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