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理想的幻灭_威廉_戈尔丁_蝇王_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蝇王》的表现手法和叙事形式
这样一部情节看似简单的故事为什么会引起 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读者的普遍喜爱呢?1983年瑞 典文学院在授予戈尔丁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评价就 是最好的说明,“他的小说用明晰的现实主义的叙 述艺术和多样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神话,阐明了当 今世界人类的状况。”可见,《蝇王》包含了相当丰 富和深刻的内容,而作者在小说中大量运用的象 征﹑反讽等表现手法以及它所虚构的“神话”这一
相信社会的人能够达到完善的境地:一种恰当的 社会结构会产生亲善的感情,因此人们可以通过 重新组织社会的方法消除一切社会弊端。然而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就不抱这种信念了。我发现 了人对别人能干出什么样的事。干这些事的人不 是野人。这些罪行是由受过教育的人,继承了文明 传统的人娴熟而又冷酷地对自己的同类犯下的。 我必须说,任何人只要经历过那些岁月却不懂得 人制造恶就像蜜蜂产蜜一样,那他准是有眼无珠 或是神智不清。”战争并非来自于外部的自然力, 也不是来自于社会内部,而是来自于人类的邪恶 本性。而人类如果不正视和控制邪恶的本性,那么 诸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注定要重演。
“乌托邦”一词是16世纪初出现的,最早见于 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但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最早 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荷马笔下的“福地”(Elysi- um),赫西俄德的“黄金时代”,阿里斯托芬的“云 中鸟国”以及柏拉图的《理想国》等都从不同角度 反映了“乌托邦”式的美好的人类想像。例如古希 腊的诗人赫西俄德认为人类自诞生至今共经历了 五代。第一代是人类的黄金时代,其次是白银、青 铜、英雄与黑铁时代。在他看来,黄金时代的人类
大外语学院学报,2000,2. [6]王卫新.中国的《蝇王》研究:回顾与前瞻
[J].外语研究,2003,4. [7]徐明.论《蝇王》的象征手法[J].西北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 75 —
关键词:蝇王 象征手法 荒岛小说 乌托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410(2009)06-0073-03
1. 《蝇王》的文学影响及故事梗概
威廉·戈尔丁 (William Golding,1911-1993) 是英国著名作家,凭借其成名作及代表作《蝇王》 他于198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篇幅不大的长篇 小说《蝇王》于1954年面世后即受到广大读者的喜 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至今还是许多欧美国家的大中学学生的必读书目 之一。几十年来,《蝇王》因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 寓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有关《蝇王》的各种文 学评论一直经久不息,而且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各 位学者从社会历史﹑神话原型﹑女性主义﹑叙事结 构等方面对《蝇王》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很多研究 也颇有见地,可见,正是《蝇王》的独特魅力给予其 研究者宽阔的解读空间。
《蝇王》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未来英国爆发核战 争的时候,一群6-12岁的男孩子乘飞机从英国撤 离,途中飞机失事,这群没有大人带领的孩子们流 落到一个美丽的太平洋荒岛上,这个小岛远离文 明的喧嚣,似乎像世外桃源一样的美好。刚开始的 时候孩子们受到文明和理性的制约试图在荒岛上
建立一个民主社会,他们在拉尔夫﹑比奇﹑西蒙的 带领下搭棚子,采野果,护火种,期盼能得到救助。 但很快以杰克为首的孩子们逐渐沉迷于猎野猪的 血腥的快乐之中,他们不愿接受文明的束缚。杰克 一伙与拉尔夫决裂,他们把脸上涂上颜色堕落成 原始﹑野蛮﹑残忍的猎手,而杰克也变成了冷酷的 独裁者。西蒙和比奇惨死,杰克对拉尔夫的对立行 为表示不满,放火焚烧小岛,追杀拉尔夫。在惊心 动魄的追逐中,熊熊燃烧的大火使途经此岛的海 军军官发现了这些流落荒岛的孩子们,荒岛闹剧 就此戛然而止。
戈尔丁之前的作家并没有如此客观残酷地剖 析人类的生存状况是因为他们与戈尔丁体验的是 不同的时代精神,面对的是不同的社会处境。戈尔 丁创作《蝇王》意在展示存在于人性中的非理性, 正是因为作者亲身经历并亲眼目睹了两次世界大 战,他知道战争的残酷夺走了希望和未来,摧残了 家人和朋友,扭曲了真理和正义。而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法西斯泯灭人性的疯狂给全人类带来的灾难 使戈尔丁对人性之恶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和更冷静 的思考。正如戈尔丁所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
参考文献: [1]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鉴赏大成[C].江
苏文艺出版社,1992. [2]乔·奥·赫茨勒.乌托邦思想史[M].北京商
务印书馆,1990. [3] 王佐良,周良玉. 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魏颖超.英国荒岛文学[M].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李欣.蝇王中人物的象征意义[J].山东师
3. 《蝇王》故事情节独特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荒岛乐园最终变成人间地狱,这样的情节是 很多读者意料之外的,对于读过类似的荒岛小说
— 74 —
的人们,这样的故事更加让人难以接受。《蝇王》虽 然从很多发面而言也是一部荒岛小说,但它与人 们所熟知的荒岛小说所反映的主题截然不同。传 统荒岛小说的代表作有巴兰坦的《珊瑚岛》以及笛 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荒岛小说都是情节 离奇的冒险小说,荒岛是展开故事情节的独特标 志,出于各种原因主人公流落荒岛,在岛上都有一 番奇特的经历,并最终都能意外获救回归人类社 会。虽然远离人类社会,但这些流落荒岛的人们却 能把人类社会的文明带到荒岛,从而把荒岛变成 乐园。《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流落荒 岛后,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从绝望中得 到了生命的启示,决定凭借自己的毅力和顽强,在 孤岛上生存下去。他开拓荒地,盖起了房子,圈养 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 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 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并 在相处过程中把“星期五”改造成了文明人。他以 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 困苦,用勤劳的双手,在岛上建立了一个文明的、 自给自足的小社会。而《珊瑚岛》中的三个孩子流 亡荒岛后,他们坚忍不拔、互助友爱,解救受困的 小女孩,感化土著居民,终将荒岛变成了乐园,把 文明带到了荒岛。纵览荒岛小说,我们不难发现这 些传统的荒岛小说都反映了人类面对困境所表现 出的奋斗精神,人类敢于挑战自然、战胜自然和征 服自然的勇气。从主题来看都从正面的角度和肯 定的形式表现了人性之美,人性之善。传统的荒岛 小说之所以以乐观主义精神面对人类生存的困 境,原因之一是这些作品的写作年代正好处于资 本主义的发展和上升时期,人们对资本主义所表 现出的表面繁荣充满信心,从而更易接受令人乐 观的故事;原因之二是受古希腊的乌托邦思想的 影响,人们愿意相信这种美好的人类理想的实现。
— 73 —
wk.baidu.com
叙事形式也展现出他对二战之后人类生存现状的 思考,对人类本性的质疑。
象征这一创作手法在戈尔丁的小说《蝇王》中 被广泛运用,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解读性和更深 刻的寓意。象征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景、物、人 在作品中跟“一个隐藏的意蕴,通过比喻联系在一 起”,在作品表层所看到的只是所描绘的形象自 身,而在深层通过这个形象作者要表达的却是其 不愿言明的委婉含蓄的愿望与感情。小说《蝇王》 的核心象征体就是“蝇王”,在小说中指的是插在 岩石缝里的木棍挑着的一颗老母猪头,母猪张着 黑黑的大口,面目可憎,扭曲,因为腐烂,恶臭引来 成群的苍蝇聚集其上,成为苍蝇之王。“蝇王”来源 于希腊语,在《圣经》中被当作“万恶之首”,其实指 的就是“魔鬼”,而戈尔丁笔下的“魔鬼”,不是宗教 意义上的魔鬼,而是象征了人内心中的魔鬼,即人 的邪恶的本性,那种使人腐朽、堕落、毁灭的本性。 作者将孩子们放在一个远离文明、与世隔绝的荒 岛之上,让他们远离成人的战争世界,看看他们在 岛上怎么样去生活,结果让世人大失所望,人心的 黑暗暴露无遗。极具深意的另一个象征即是小说 中反复出现的“火”的意象。在西方文化中,普罗米 修斯不畏艰险为人类带来充满希望和智慧的火 种,火使人们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火为人 们驱赶了漫漫的黑夜带来的恐惧。在荒岛上,火无 疑是孩子们获救的希望,火光和浓烟也许会引起 附近过往的船只的注意,从而使孩子们获救,心怀 希望的孩子们在拉尔夫的带领下轮流呵护火种。 但随着孩子们逐渐沉迷于嗜血的猎杀之中,逐渐 忘却重返文明社会的愿望之后,他们暴露的人性 恶偏离了最初的构想,杰克一伙从拉尔夫等人的 手中夺走火种,火已不是希望的化身而是变成杰 克一伙烤肉和取暖的工具。在《蝇王》的最后,人性 恶爆发到了及至,杰克为了追杀拉尔夫放火焚烧 了整个小岛,熊熊燃烧的大火焚烧整个岛屿,人性 之恶在火的催化之下更加的泛滥,人性在火的笼 罩之下变得更加野蛮和令人恐惧。火在这时已然 成为人性恶的帮凶,而整个小岛在大火的肆虐之 下也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2009 年第 6 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NO.6,2009
(总第 104 期)
GUANGXI JIAOYUXUEYUAN XUEBAO
(Serial NO.104)
!!!!!!!!!!!!!!!!!!!!!!!!!!!!!!!!!!!!!!!!!!!!
乌托邦理想的幻灭
— ——威廉·戈尔丁《蝇王》评析
李海洋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 四平 邮编:136000)
摘 要:戈尔丁在《蝇王》中运用了丰富的写作手法展现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生存现状。 《蝇王》从表面上看符合传统荒岛文学的特征,但小说的结局及其内涵却与传统荒岛文学大 相径庭,作者对人性弱点的思考﹑对人类文明的透视表现出其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担忧。乌托 邦理想只有在人类正视自身弱点,摆脱束缚后才有意义,否则,一切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几千年前,苏格拉底借用希腊神谕发出了“认 识你自己”的响亮口号,老子《道德经》也曾提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戈尔 丁用超越时代审美的眼光敏锐捕捉到社会、时代 的细微变动,警戒世人去认清自己。莫尔笔下的 “乌托邦”一词本身就表示“没有的地方”、“不存在 的地方”,在人性恶面前,乌托邦理想最终破灭,这 也是为什么戈尔丁的小说《蝇王》有别于传统荒岛 小说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原因。《蝇王》的结局给 读者带来了希望之光,作者希望人类能真正地从 罪恶的现实社会中解脱出来,真正地认清自己,到 那时,乌托邦理想才有其真正的现实意义。
“像神灵那样生活着,没有内心的忧伤,没有劳累 和忧愁。他们不会可怜地衰老。他们远离所有的不 幸,用永远有力的手足享受着宴饮的快乐。他们的 死亡就像熟睡一样安详,他们拥有一切美好的东 西。肥沃的土地自动慷慨的出产吃不完的果实。他 们和平轻松地生活在富有的土地上。羊群随处可 见,幸福的神灵眷爱着他们。”如此看来,他们过着 和平、富足、自然的生活。虽然受时代所限,不同时 期的思想家们对“乌托邦”有不同的理解和想像, 但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追求美好的生活,展现人性 之真、人性之善和人性之美。生活在彼处,由于现 实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和限制,人们把对生活的美 好想像寄托在遥远的荒岛或不为人知的地方,希 望在那些地方实现理想生活。将人类生活的美景 置于遥远的海外孤岛之上的乌托邦思想可以叫做 自然乌托邦或远地乌托邦。其特点是:首先,这个 小岛是与世隔绝的,岛上风光优美,气候宜人;其 次,小岛的居民没有等级和压迫,人们和平相处, 互相帮助;最后,岛上的居民热爱劳动,自给自足。 这样的小岛就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呈 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的荒岛小说恰 恰符合乌托邦的特征,是人类美好情感的想像和 寄托。而《蝇王》在一开始也是遵循荒岛小说的乌 托邦理想,把一群本来天真烂漫的孩童放置在海 外荒岛之上,岛上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读者们都期待孩子们能代替自己,在故事中实现 乌托邦理想,重返人类的“黄金时代”。而故事到了 后来却与人们的美好想像背道而驰,结果让读者 瞠目结舌,其原因是作者冷眼旁观人类的弱点,以 更加现实的手法还原人类不愿面对却又必须面对 的残酷事实,那就是自始至终伴随人类的人性之 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