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 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及其对城市化的指导意义

摘要:摘要:分工思想是《形态》中考察的重点,马恩还以西欧为例重点考察了分工思想中的城乡分工思想。而城乡分工的必然趋势是城市化,弄清分工、消灭分工与城乡分工的内涵对我国的城市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马恩主要考察的是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对于东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没有作明确的说明,因此我国还必须扬弃西欧的城市化道路,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城乡共同富裕的城市化道路。本文试图通过理解分工、消灭分工与消灭城乡分工的内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

关键字: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消灭分工;消灭城乡分工;城市化

马恩在《形态》中对着重阐述了分工的思想,同时马恩以西欧为蓝本重点考察了西方中世纪以来的城乡分工史,论证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城市化转型和世界历史的生成[1]。城乡分工作为分工中的一种,它的必然趋势是城市化。所以,弄清分工、消灭分工和消灭城乡分工的内涵对我国的城市化具有理论和指导意义。马恩所描绘的西欧的城市化的历史与我国城市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西欧发达资本主义的城市化以牺牲农民和海外人民为代价来实现其原始积累,给本国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我国一直坚持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不可能像西欧国家通过掠夺国外人民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同时,我国农村人口占多数,如果照搬西方的城市化模式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为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平民窟、边缘化、无家可归、失业以及犯罪等现象,我国必须扬弃西欧的城市化过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既保证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又保证改善农民生活。

一、《形态》中分工的内涵分析

在《形态》中没有对分工的定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从马恩描述的分工中可以将分工区分为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2]两重涵义。

首先,劳动者分工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与人的分工。马恩在《形态》中谈分工始终是以现实的个人及其关系为前提。当劳动者的分工发展到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就必然会导致“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无论是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因这种不平等的分配必然会产生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即私有制。也就是说劳动者的真正分工必然导致私有制,分工本身是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生产,而私有制就是劳动者分工后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占有形式,所以《形态》中说“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

其次,劳动分工指的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它是技术层面上的一种分工。马恩在描述共产主义社会和原始社会中的分工时讲的就是这种部门之间的分工,或者说是技术层面上的分工。尤其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可以今天从事这个部门中的活动,明天从事那个部门中的活动。正如马恩在《形态》中说的“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和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

二、《形态》中分工的消灭与城乡分工的消灭

在《形态》中消灭分工思想是核心内容,它是消灭异化,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的目的的途径。但是我们应正确理解消灭分工,明确马恩所说的分工是消灭劳动者的被迫分工,而不是消灭部门分工或劳动分工。同时,必须清楚消灭分工中的城乡分工是指消灭城乡的劳动者的被迫分工,而不是通过城市规模的扩张将农村吞并。因为,城乡分工的必然趋势是城市化,正确理解分工与城乡分工这两个概念对我国的城市化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对分工的消灭的理解

前面已经明确了分工具有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两重涵义,而马恩所说的要消灭的分工是劳动者的被迫分工,尤其指消灭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被迫分工,也就是“消灭分工的异化特征”[3],而不是部门分工。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占有和剥削,言外之意就是要消灭劳动者(工人)在资本的控制下被迫服从的分工。

1、消灭劳动者被迫分工的必然性

劳动者的被迫分工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被消灭。首先,随着劳动者之间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会产生经济关系,即交换,由此必然产生不平等的分配,从而产生私有制。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会产生异化,被剥削者会越来越穷,按照这种趋势,人类的大多数人会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当大多数没有财产的时候,他们会起来反抗,要求重新分配财产,将财产变为全人类共同占有或共同支配的财产,要求消灭人与人之间强制性的分工。其次,随着分工的深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物质财富会大量增加,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相当优越,人们不必要为了生存而受到强制性的分工,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而被迫分工就自然被消灭。

2、部门分工存在的合理性

部门分工是从自发的或者自然形成的分工产生以来就有的,并且到共产主义社会也将存在。正如《形态》中说的“人和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

首先,部门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生产的巨大发展,物质财富的剧增为前提的。部门分工正好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换和相互补充,乃至相互竞争,最终有利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消灭被迫的劳动者的分工,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现阶段,正是由于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才使得市场充满了活力,这也是我国搞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各个部门在交换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必然要提高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将大量增加。马恩在《形态》中国论述分工与人的关系的时候,也谈到了分工“扩大了生产力”,这里的分工当然包括了部门分工,因为无论是被迫的分工还是自愿的分工都能在部门分工中体现。

其次,部门分工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从事不同部门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但是如果没有部门分工,社会就会杂乱无章,社会也不会多姿多彩彩,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没有部门分工的话,社会就跟原始社会只存在性行为方面的分工没有什么两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只有多个部分的存在才使得社会发展充满活力,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有分工才有竞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成为一个需求,人们为了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必然要创造各个不同的能表现自己的部门,并在自己喜欢的部门里工作,让自己生活多姿多彩,把劳动当作一种快乐,不断实现自我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不存在竞争,也就不存在动力,那么共产主义社会里已获得的巨大财富将最终消失,那么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得不到保障。因此部门分工是使社会更加活跃,在竞争中充满活力,保持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对消灭城乡分工的理解

马恩在《形态》里着重阐述的分工思想中,劳动者分工包括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城市劳动和乡村劳动对立为主要内容的的社会分工[4],其中,他们以西欧为例考察了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乡分工史和城市化。作为分工中的一种,城乡分工有其必然性和民族特殊性。我们必须认真考察其特殊性,正确理解消灭城乡分工,因为城乡分工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正确理解消灭城乡分工有利于正确理解我国的城市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