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寒除湿方法

驱寒除湿方法
驱寒除湿方法

驱寒除湿方法

1.每天晚上坚持用盐水泡脚(盐可以驱寒)

2.请专业的按摩师帮你打通身体的筋络

3.少吃猪肉,坚持一段时间的素食,猪肉性味咸寒助痰,吃多导致

体内湿重。多吃白色的肉食(例如新鲜的鱼),少吃红肉。

4.薏米赤小豆熬粥(注意:不能放大米,大米本身就是湿的;红豆

换成赤小豆,红豆是补血的,赤小豆是除湿的;还有薏米本身是寒性食物,需要炒一下再煮)

5.坚持不吃冰冷的食物,尤其是夏天,不要吃雪糕,冰饮等,长期

对人的身体伤害很大;少喝啤酒等,因为酒是助湿的。

6.每天早上煲姜水喝,驱寒;(不能放糖,因为糖本身就是酸性的食

物,如果不想姜味太浓,少放,但是坚持煮姜水,不放其他)7.可以选择胡椒等驱寒,效果挺好的,本人尝试过,出了一身的汗,

马上要换衣服。

8.夏天出汗后,一天要马上换干爽的衣服,否则湿气往身体里面跑;

9.煲汤的时候尽量不要放入新鲜的玉米和红萝卜,这对湿气重的人

影响大;

10.如果煲汤选择山药的话,尽量选择晒干的山药,少选择新鲜的山

药,因为晒干的经过太阳的列晒把山药本身的寒祛除,对寒性身体的人伤害没有那么大,但是最好一个准备就是干的山药煲汤尽量不吃,直接喝汤水。

11.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可以煮姜水泡脚

12.冬天的时候做好保暖的工作:戴帽子,戴围巾,做好腰部和脚步

的保暖工作,你会发现哪怕你穿的衣服不多,你还是会觉得身体暖暖的;

13.多喝人参水

14.驱寒注意坚持运动,慢跑,打球,爬山,但是衣服湿了一定要及

时地更换;出汗是驱寒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15.泡脚:生姜泡脚;热水泡脚;盐水泡脚;醋水泡脚;花椒泡脚;

艾草泡脚(泡脚最好控制水温,因为太热容易烫伤,所以不要勉强自己,经常泡脚,人容易出汗,驱寒,排毒)

要想真正地祛除体内的湿气,从改善自己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开始,勤运动;多吃清淡的食物;避免环境的潮湿。学习按摩(按摩自己的耳朵;肚脐;双腿)。

寒湿一直困扰本人多年,对自己的身体伤害比较大,湿气一直在体内,对人的健康生活影响大,所以一直寻找适合自己的祛湿驱寒的方法,尝试了很多,有成功更多有失败,反正现在趁年轻,还可以把自己当成白老鼠,可以多做尝试。

寒湿导致常年手脚冰凉,冬天特别怕冷,穿了8件衣服,手脚还是冰的,而且虚不受补,寒气入侵,体内很虚,吃什么补品对自己都没有任何的效果,所以听了部分专业的人“清—调—补”把体内的寒气,和湿气排除,把体内的毒素排除,对自己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身体寒虚的人,容易手脚冰凉,容易发胖,容易便秘,经常性痛经,很容易感冒发烧,所以一定要少吃寒性食物(如何判断寒性食物:颜

色偏绿,性偏寒。绿色的植物吸收地面的湿气,如绿豆,绿色蔬菜;味苦,味酸的食物偏寒;水生植物偏寒,如莲藕,海带,紫菜等。食物长期在水内,吸收不了阳光,吸收水的寒湿,所以偏寒;背阴的食物偏寒,常见是黑木耳,蘑菇;如果是生长在农村或者是山区的娃,有认真地留意周边的食材的生长环境,对这个意识比较强,印象比较深刻),多运动,通过平时的食疗慢慢地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

最容易受寒的身体部位:头部(如果洗头后不吹干,直接睡觉,很容易风湿;喜欢淋雨,不喜欢撑伞;冬天寒冷,却不爱戴帽子;)肩颈背部(冬天最好是戴围巾,这样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口鼻(喜欢喝冷饮是大忌)前胸和腰腹(腰部有命中穴,容易受寒,所以不要为了美,穿露肚脐的衣服)脚步(我们经常听说“寒从脚起”从小不喜欢穿鞋子,常年穿凉鞋等都容易导致脚步受寒)以上禁忌,本人都深有体会,所以更加需要提醒每一位爱健康的娃,为了自己的身体,不要轻易地挑战自己;

以上的方法,本人基本上都有尝试,如果你觉得适合自己的话,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有更好的方法,欢迎多提建议,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有健康,万事足。爱惜健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的小事做起。

2017年3月21日(二)

中医药方

二、治疗肾脏药方(专家处方) 1. 参芪麦味地黄汤 成份:红参15克,黄芪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2克,熟地黄10克,山株萸10克,山药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 2. 补肾活血解毒汤 成份:桃仁克,山茱萸克,五味子克,黄芪克,地丁草克。 3. 调肾茶 成份:枸杞子,决明子,白扁豆,山药,茶叶(普洱和铁观音为宜)。 等量开水冲泡 4. 缓解夜尿多药方(北京东直门医院王耀献教授) 成份:白果10克,益智仁10克,乌药10克,加水熬煎至100毫升。 5. 补肾泡脚方(北京东直门医院王耀献教授) 成份:苏木30克,红花30克,制附片10克,熬后泡脚。 功效:对脚跟痛有明显效果(泡脚最佳时间17~19点) 6. 青娥丸-中成药(北京东直门医院王耀献教授) 成份:补骨脂,核桃肉,杜仲炭,蒜 功效:补肾、抗衰老,提高骨密度。(缓解老年人腰腿痛经典方)

三、治疗妇科药方(专家处方) 1. 缓解乳腺增生的秘方 成份: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6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生甘草6克,薄荷6克,香附10克,夏枯草10克,郁金10克,陈皮12克,青皮12克,浙贝10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对于缓解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消除肿块有很好的疗效。 在逍遥散里面没有夏枯草。 2. 缓解更年期症状方 成份: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仙灵脾10克,炒枣仁3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夜交腾30克。 四、防治感冒方 1. 治疗感冒方(专家周平安处方) 成份:灸麻黄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银花15克,苏叶10克。 2. 预防流感方(专家周平安处方) 成份:大青叶3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三次,泡水喝当茶饮。 周平安(国家级名老中医)讲关于寒包火的症状 外寒:肌肉酸痛,关节痛,畏寒无汗,鼻流清涕。 内热:口干舌燥,咽痛口渴,鼻涕和痰逐渐变黄变粘,便秘尿黄。 食用三白凉菜:白萝卜(切丝)、大白菜(切丝)、圆白菜(切丝)。 五、治疗小孩夜惊不安药方(专家处方)

健脾除湿的方法

健脾除湿的方法 湿气重危害身体健康,是万病之源。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湿邪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南方的冬天,令人难受了。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雨天让人喘不过气来。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肠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肤起湿疹有脚气、雀斑加重这五种症状,是体内湿气过重的最典型表现。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1、起床时看感觉: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清晨方便后,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平时用手纸一两张纸就够了,突然有一天用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就说明身体有湿邪了。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3、洗漱时看舌苔:清晨洗漱时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湿邪的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的身体经常有湿气,第一个反应就是去药店,而不是寻找湿邪的源头,这种行为是治标不治本的。 传统医学认为,所谓湿即是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 在中医理论中,引起人体产生疾病的“湿”主要指内湿。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每天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新陈代谢,便产生不少湿邪毒素,如果脾胃运化功能好,湿邪能通过大小二便排出体外,这正是中医所谓的脾“运化水湿”功能的含意。如果日常生活中暴饮暴食,过多油腻、甜食等超出脾胃所能正常运化的范围;或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脾虚,若脾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在我们的脏腑。可能产生内湿的食物包括榴莲、菠萝、芒果等水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中医认为除湿邪应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下手 第1招-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现代人动脑多压力大、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

常见小药方

常见疗法 中医外治法-艾灸 1. 感冒:取三风穴,风池、风府、风门穴,按摩或艾灸。过敏体质隔姜灸脾俞、 肾俞、肺俞。 2. 鼻子不通、鼻炎:按摩迎香、印堂,艾灸大椎,过敏体质,肚脐闪罐。体质 弱的,用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8岁以下儿童减半,7岁以下用量为1/3,4岁以下为1/4。 3. 哮喘:预防为主,常年灸大椎、定喘、肺俞、脾俞、肾俞、关元、膻中、足 三里,扶正气去邪气。 4. 肠胃病:“若要胃常安,常年摩三腕(上腕、中腕、下腕)”,艾灸中腕、 天枢、肚脐、足三里、脾俞、胃俞。常年拉肚子的,常灸肾俞。 5. 前列腺病、尿频尿急等症:按摩下腹,做腹式呼吸,艾灸大椎、命门、肾俞、 足三里、关元、中级、三阴交。50岁以上男性常做可以预防保健。 6. 迎风流泪:肝开窍于目,主要是肝肾亏虚,需补阳气,灸大椎、足三里、肚 脐、关元,20-30分钟。 7. 慢性咽炎:肾阴亏损表现。艾灸太溪、足三里、天突、照海、大椎、颈部, 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 8. 扁桃体肿大的发烧(风热感冒),艾灸大椎、按摩合谷、揉列缺,少商放血, 可以背部刮痧。 9.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子宫炎):经前5天开始灸关元、子宫、三阴 交、后八髎穴、至阴穴。 10. 呕吐:按摩内关、可以用姜片贴内关和肚脐,隔姜灸肚脐、足三里。 11. 失眠:按摩内关、灸心俞、涌泉、百会,拔罐睡前按摩神门穴、太冲穴。 12. 小儿保健:常灸身柱、肚脐、足三里,每天早晚捏脊3-5遍。 13. 皮肤瘙痒:属虚证,艾灸大椎,肚脐闪罐,按压曲池、血海,艾灸患处,耳 尖放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14. 腰痛:肾气虚、肾气不养骨,腰椎骨质增生(腰以下发麻是重症表现):最 重要的穴是委中,委中放血、拍痧、拍打,腰部走罐、留罐,后直接艾灸腰部。急性腰痛,在痛点刺血拔罐。 15. 颈部,颈椎病:肩背部刮痧、来回走罐,头写米字,艾灸颈部,按摩列缺穴。 (头项寻列缺)。 16. 痔疮:久坐,中气下泄,直肠下垂,马齿苋煮水喝,洗患处,然后艾灸患处。 (马桶上放硬板,随身灸去盖放上面) 17. 子宫下垂:补中益气丸。 18. 中耳炎:直接艾灸患处(用纸做漏斗状放入耳中),按摩听宫、听会、耳门, 100次。 19. 糖尿病:消渴症,口干,咽干,乏力,脾虚、肾阴虚,按摩黄金线,艾灸大 椎、肚脐、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肾俞。 20. 心脏病(冠心病、心悸、心闷):按摩内关、艾灸膻中、心俞、足三里、大 椎,这类病要慎用拔罐,上背部不拔,拔下背部。但可以刮痧、按摩。

身体除湿方法

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如何祛湿?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好,自己也试了试,感觉有效果,很契合当代人的体质,转过来供养大家。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 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起床时——看感觉

止咳小妙招:10种食疗和15个偏方快速见效

止咳小妙招:10种食疗和15个偏方快速见效 15个止咳偏方 咳嗽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咳嗽是因为一些疾病而引发的,但往往疾病康复了,咳嗽却还在坚挺。今天,就教大家一些止咳的秘方。 1、红塘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塘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水三碗一起煎至过半。趁热服用,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2、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下。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疗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3、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在碗里,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服用,卧床见汗即愈。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疗风寒咳嗽。 4、鲜梨贝母治咳嗽肺痈 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来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清热化痰,散结解表。治疗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5、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 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将燕窝放温水中浸软,摘去绒毛污物,再放入开水碗中继续涨发。取上等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6、燕窝梨大养肺阴 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白梨挖去核心,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盖好扎紧放碗中,隔水炖熟,服食。养阴润燥,止咳化痰。治疗多年痰咳、气短乏力。效果不错。 7、萝卜胡椒止咳祛痰涎 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加三碗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 8、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塘、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9、玉米须橘皮治疗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10、萝卜猪肺汤止咳 萝卜1个,猪肺1个,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11、糖水冲鸡蛋补虚止咳 白糖50克,鸡蛋1个,鲜姜适量。先将鸡蛋打入碗中,搅匀。白糖加水半碗煮沸,趁热冲蛋,搅和,再倒入已绞取的姜汁,调匀。每日早晚各服1杯。补虚损,治久咳不愈。 12、芝麻冰糖水治夜咳

身体湿气重及除湿的方法

身体湿气重及除湿的方法 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如何祛湿?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好,自己也试了试,感觉有效果,很契合当代人的体质,转过来供养大家。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 起床时——看感觉

18种偏方调治颈椎病

18种偏方调治颈椎病 偏方一、枸杞牛肉粥 配方:黄牛肉丁50克,粳米100克,枸杞子20克 制法:用姜牛肉丁与淘洗干净的糯米一起煮粥,至粥将成时加入枸杞子,然后再共煮至粥成,加调味品调味即可。 功效:适用于颈项不利、下肢痿软者。 用法:作早晚餐食用。 偏方二、人参枣粥 配方:人参3克,粳米50克,大枣肉15克,白糖适量。制法:将人参研成粉,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然后将粳米、大枣一起加水煮粥,等粥成时调入人参粉适白糖即可。功效:补益气血,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颈椎病。 用法:作早晚餐食用。 偏方三、胡桃荷蒂汤 配方:胡桃肉3个,鲜荷蒂8个。 制法:将鲜荷蒂加适量清水煎汤,然后将核桃肉捣碎,加入汤中一起煮10分钟。 功效: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适用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所致颈椎病。

用法:去渣取汁。 偏方四、伸筋草煮鲳鱼 配方:鲳鱼1条,伸筋草15克,当归6克,盐少许。 制法:将鲳鱼剖洗干净,与伸筋草、当归一起加适量水煮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适用于痹痛型颈椎病,症见上肢窜痛、麻木等症。 用法:吃鱼喝汤。 偏方五、桃仁葛根糊 配方:桃仁、葛根各150克。 制法:将以上2味研为细粉,混合调匀后瓶装备用。 功效:活血、舒筋、通络,适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颈椎病。用法:每次取10克,加少量开水调成糊状,兑入适量白糖吞服。早晚各服1次。 偏方六、黄豆枕 配方:小黄豆2000克,长的30厘米、宽约15厘米的布袋一个。 制法:将小黄豆晒干,装入准备好的布袋里,然后将袋口缝合,制成一个“黄豆枕”。 功效:按摩颈部,改善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头晕、手麻等

各种不适症状。 用法:晚上睡觉时,把黄豆枕的中间压低些,高度低于自己的一个拳头,将颈部枕在黄豆枕上,两肩顶住枕两边。 偏方七、陈皮茯苓煎 配方:姜半夏6克,陈皮,炙甘草各10克,茯苓12克、制法:将上四味加适量水煎凌晨小时。 功效:理气化痰、通经活络,适用于痰湿凝阴、经络瘀滞所致的颈椎病。 用法:早晚服,每日1剂。 偏方八、葱姜外敷法 配方:生姜1块,大葱1根,葱茅5支。 制法:将上三味洗净,一起捣烂,加水开煮。 功效:通经活络、消除疼痛。 用法:用毛巾沾药液敷于痛处。 偏方九、白芍木瓜汤 配方: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甘草各10克。 制法:将上五味加适量水煎煮半小时。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颈椎病患者。

我的除湿方法

我的除湿方法 1.除湿不是一个简单问题,需要全面调理,它包括了以下八个方面:第一:通经络、第二:吃粗粮、第三:远空调、第四:绝冷饮、第五:做艾灸、第六:迈开腿、第七:泡泡脚、第八:排体毒。 2.用委中穴除湿。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3.鸡蛋排毒奇方 适用湿毒体质。 方法:取新鲜鸡蛋2个,待半锅清水烧开后,马上将鸡蛋放进锅里煮,水开三分钟后将火调至最小,再煮15-20分钟,关火焖两分钟后取出鸡蛋。趁热去蛋皮,但注意要保持蛋白完整。趁热将鸡蛋在脸上快速滚动直至鸡

蛋没有热度。 症状:拨开蛋白,若蛋黄上起满小点,说明体内湿气大;若蛋黄变黑,说明体内有湿毒,蛋黄颜色越深湿毒越重。此法还可将下身、四肢、前胸及后背的湿毒吸取出来。 注意事项: 1.鸡蛋一定要保持热度; 2.第一次滚脸后,鸡蛋滚过的部位会发痒,这是湿毒被吸出的信号; 3.若体内湿毒较为严重,可每天使用两个鸡蛋将上下身毒素吸出,持续一个月,直至蛋黄颜色没有改变为止。 4.中医医治湿疹的方针,是把体内积聚的热毒引发出来而予以排除,同时要改善体质,令机能回复正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健脾、化湿、活血、清泻等,视乎病者的体质而定。中药医治湿疹是可以根治的,但由於医治的重点不是把表面的皮肤病病徵消除,而是要彻底改变体质,因此医治需时,并非一两个星期便能见效。此外,病者需有心理准备,因为吃药初期可能因要引发热毒排出以致

病情更为严重。不过,这只是复原过渡期的短暂反应,无须过虑。 5.湿疹,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脑丸等)引致。至於「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於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於「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简言之,湿疹病患者兼受热和湿两种病邪困扰。病者一方面有实火,但却因身体机能呆滞,以致人体的化工厂肝脏未能发挥疏泄排毒的功能,将体内的热毒从大小二便排出体外。结果只好转而从毛孔排出,若微循环系统欠佳或毛孔闭塞,毒素便会积聚在体内。当积聚至某程度时,或吃了一些致敏的食物后,便会出现湿疹之类的皮肤病。其实,除皮肤问题外,湿热者亦会有胸腹胀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少赤黄等病症。 6。生姜(驱除寒气)+红糖(富含铁质) :补血

偏方集锦——肺腑篇19页word文档

偏方集锦——肺腑篇 五、肺腑篇 (一)咳嗽哮喘 1、治哮喘偏方: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指尖尽量并齐,从胸骨边沿肋间隙向腋窝部轻轻叩打,由上而下,两侧胸肋可用左右手同时叩打,也可分别进行,一般叩打3—4遍。 2、治虚痨咳血: 阿胶15克,生晒参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丝瓜花治哮喘: 丝瓜花10克、蜂蜜15克。将丝瓜花洗净,放入杯内,加开水冲泡,盖上盖浸泡10分钟,倒入蜂蜜搅匀即成。日饮3次。此方清热止咳,治疗肺热咳嗽、喘急气促等。 4、止咳方: 猪肺250克,白萝卜20克,杏仁9克,盐、味精各5克,南酒10克,葱、姜片、胡椒粉、香菜、大料、花椒少许,清汤150克。 5、治胸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12克,生姜5片,水煎热服,不拘时。 6、治咳血:地锦草15克,白芨6克。水煎服。

7、治咳嗽、哮喘偏方: 仙人掌、龙爪、白糖、米醋、白酒各半斤。将仙人掌、龙爪切碎,与白糖、米醋、白酒泡在一起,一周后开始服用。每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小勺。一般患者,两周后就会治愈。 药理:哮喘是一种支气管炎症,治疗此病要从消炎、顺气方面下手。米醋,有顺气功效;仙人掌、龙爪、白酒,都有消炎作用;白糖,本身也能消炎,此方中,还能调和这几种药物,更好地发挥药效。 提示:仙人掌、龙爪,切得碎一些,使其药效充分发挥。切记,一定要泡过一周后服用,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 8、止咳偏方: A、2个生核桃仁研成面,生姜(适量)切成碎末,冰糖(适量)研成末。将三种药混合,每天吃1—2汤匙,早上吃一次即可,如严重可加量。吃时,可放在嘴里干嚼,然后咽下去;也可以嚼一嚼后,用水冲服。 此方无副作用,孕妇可用。此方治好了不少人的咳嗽,很有效。 B、天竹簧、蜂蜜各30克,白酒500毫升。将上药浸泡在白酒里10—15天。这种酒可以保留着,一旦有咳嗽症状就每天喝几口,一般三天就好。孕妇忌,该方登在《内蒙古科技报》。 C、白矾少许,研成粉,用陈醋调成糊状,每晚睡觉前把脚洗净,将糊状物敷在涌泉穴上,并用胶布固定第二天清晨就好。(以上几方家传秘方,很管用)

除风湿寒气的偏方

除风湿寒气的偏方 文章目录*一、除风湿寒气的偏方*二、风湿病的注意事项*三、日常预防风湿病的方法 除风湿寒气的偏方1、除风湿寒气的外用偏方 1.1、生姜加葱敷。取鲜生姜、鲜葱白,按1∶3比例配用, 混合捣烂如泥,乘热敷于患处,每48小时更换1次。 1.2、生姜外敷。鲜生姜切片炒热敷于膝上,两个晚上后再将陈小麦打碎,炒热包之。 2、除风湿的食疗偏方 2.1、苡仁粥。取苡米仁末,用粳米煮粥常食。对急性期风湿热型或湿热型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2.2、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清热。 2.3、生姜粥:粳米50g,生姜5片,连须葱数根、米醋适量。用砂锅煮米做粥,生姜捣烂与米同煮,粥将熟加葱、醋。食后覆被出汗,能解表驱寒,缓解风湿性关节炎。 3、除风湿寒气的中药偏方 3.1、五虎散,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 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克,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3.2、武力拔寒散,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3.3、伤湿止痛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风湿病的注意事项1、生活上要少抽烟,少喝酒。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过程,便于其他并发症,包括胸壁病变喉是比较常见的,因此,患者应该知道吸烟的危害和饮酒,戒烟,和恶性饮用。 2、运动,避免不良运动。脊柱畸形和功能障碍的患者导致关节强直,弯曲,胸部和颈部屈曲运动,会造成很大的痛苦和困难。为减少或防止不良后果,患者除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要学会照顾自己。 3、休息,骨科特别提醒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在其余的首先是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睡硬板床,仰卧位,防止屈曲畸形的位置。 4、而工作,避免损坏体育工作。哪里可以引起持续疼痛,身

三大除湿方法

三大除湿方法 一、湿的三大危害中医认为,人体有六种致病因素,即“风、寒、暑、湿、燥、火“,也称六淫邪气。其中,湿邪对肌体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已逐渐加重。比如,现代人多爱吃肉,运动又少,于是,体态越来越胖,脾胃越来越弱。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害,水湿聚积体内,形成内湿。 凡有内湿的人,一旦遇到湿度大的环境,里应外合,极易引发身体不适,如头晕头沉、胸闷气短、体倦乏力,还易导致消化道、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病等多种问题。 消化道: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没食欲,不想吃东西,有时会出现急性肠胃炎。 泌尿系统:体内湿气重,且喝水较少时,小便排出不畅,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皮肤:湿气过大会刺激皮肤大力散热,负担加重,免疫力随之降低。因此,痤疮、皮炎、湿疹、癣都会不请自到。 二、自查 1、看体型:体型偏胖、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 2、看舌头:舌苔白腻或黄厚腻。 3、看大便:大使稀薄、黏腻、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内湿。 4、看起床:起床后,会觉得很困、头沉、打不起精神,痰多,说明体内湿气较重。 5、看平时状态:中医讲“湿重如裹“,好象穿了一件洗过但没干的

衬衫那么别扭。 三、支招 1、常按足三里。平时点按足三里,能健脾胃,运行体内水湿;用艾条灸肚脐处的神阙穴,同样有除湿作用。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一次最好施灸20分钟以上。 2、雨天少出门。散湿最好的办法就是出汗,然而空调造就的舒适温度,会使身体毛孔自动闭合,汗出不来,湿气也就散不出去,聚积体内,引发疾病。因此,越是湿热的环境,越应该让自己出一身透汗,最好保证每天都大汗淋漓一次。湿气比较大的时候,最好开启空调的除湿功能,减少因潮湿环境引发的皮肤疾病。如果湿气让你觉得难受不已,不妨蹦一蹦、跳一跳,或者做做家务,晚上出去走走路、跑跑步,主动让自己出汗。此外,还应注意,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同时摄入适量水分,以免泌尿系统受累。 3、喝点生姜水。体内湿气的运化,要依靠脾来进行,因此,健脾化湿的食物都在可选之列。比如,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等。此外,红豆可以煮粥;绿豆可以煮汤;冬瓜适合略有水肿的人;荷叶能生脾胃阳气,建议买些新鲜荷叶,在粥快煮开时放入,焖一会儿即可食用。喜欢喝茶的人,到中药店买些藿香、佩兰、苍术泡茶,同样有祛湿之效。 吃姜也是化解体内湿气的一种好方法。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可将其带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滚开的水中,几分钟后就可饮用了。如果是生

除湿方法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酷夏闷热潮湿的气候让体内的“湿毒指数”也急剧上升。湿毒,中医为“慓盛暴烈的湿气郁积日久而成毒”之意,事实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早已让人“百毒侵体”。而湿热之毒若不及时排出,会使脏腑功能大受影响,同时气血也颇受阻滞,头昏乏力、厌食腹胀、便秘口臭、失眠早衰等,便是体内湿毒过多的典型症状。 >>“把脉”湿毒症 湿邪是现代人的健康大敌,也是众多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其实,这都是现代人“多荤少素”的饮食习惯加上运动量少而导致的湿邪内郁。认清湿毒症源头,把脉病症是关键。

教您房间除湿的方法

教您房间除湿的方法 这几天南方天气格外潮湿,湿度高达98%-99%,因此家里面的墙壁呀,镜子呀,都是水淋淋的,如何改善一下呢,上网搜了一下,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找到更多的好办法使 在天气潮湿的日子里,如果一般的防潮湿方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了个别潮湿现象。不妨有针对性地根据各个“受灾严重的角落”进行特别护理。由于本身的特点差异,不同的“重灾区”有个性化的除湿方式。

1.木地板 受灾状况:木地板湿滑,踩在木地板上发现有明显的脚印。木地板与地脚线的接口处发现黑色的霉斑。 拯救办法:地面湿气是造成木地板受潮发霉甚至腐烂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木地板的铺设是打好防潮基础的重要环节。当木地板铺设完毕,最好先使用一段时间,然后请专业人士上门打蜡。这样可以尽量挥发掉在施工中残留的潮气,延长木地板的使用寿命。此外,日本研制了一种专用于木地板的防潮薄膜,可铺贴于木地板的表面,隔绝木地板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好地保养木地板。

【预防】 日常防潮妙法 成都的春天一开始,家居中又将充满挥之不去的湿气。即将面对湿漉漉的居室环境,居家人士应该未雨绸缪。要想做好防潮工作,首先就要懂得基本的预防方法: 1.适时关窗有必要 空气质量检测中心的王主任建议,春季潮湿的空气来袭时,居民们千万要记得紧闭家中的窗户,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不给窗外虎视眈眈的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防潮的最重要时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较午间更高,若不及时关上门窗,水汽将严重渗透至家居的每个角落。另外,如果觉得门窗紧闭令室内空气无法流通,建议大家在中午和下午可以多开门 窗。

2.偶尔用空调很妙 室内防潮的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不时使用除湿机或开启空调机,抽取空气中的水分。馨美家装饰设计公司的李经理介绍,一般装修完后要改变室内的潮湿的空气环境可以利用除湿机或空调,同样春季防潮也可以利用他们来避免室内空气太潮湿,而致使家居特别是木制品、木地板受潮。利用空调改变室内空气的环境是现在居家防潮不错的一条途径。空调不仅仅是用来调节室内气温、冬保暖夏致凉的,更可以拿来当“烘干机”,避免衣物家具等在春天空气潮湿的季节受潮发霉。

一个老中医的偏方

一个老中医的偏方 生梨润肺化痰好,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健肾补脾吃红枣。 延缓衰老最重要, 膏滋润泽显奇效。 治高血压: (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治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心脑血管疾病及血栓: 蚓激酶:蚓激酶在医学界被称为溶栓之王,提取于蚯蚓。涂于患处后快速渗透,溶解血栓淤阻,使血管畅通,静脉曲张逐渐回落。目前有有蚓激酶肠溶胶囊问世。每粒200mg。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纤维蛋白原增高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两粒,1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3~4周为一疗程,也可连续服用,效果显著。 治神经衰弱: 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立治牙疼: 白酒一两,松香15克,泡2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5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根治牙疼: 蚂蜂窝. 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下一碗半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疼。 治头晕头痛: 黄芪. 天麻各一两,炖黄母鸡一只吃下,连吃三只治愈。 治青春痘: 用蒲公英2两,熬水喝,一天一付,半月治愈 治四肢麻木: 生姜,大蒜各20克,切碎拌陈醋100克,加水一碗煎开熏洗患处。

身体湿气重,有什么方法除湿

回答:身体湿气重,有什么方法除湿?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个“药”。这两个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最好加些红枣、板栗以补脾胃,)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 薏米红豆粥的做法:薏米和红小豆按2:1配好(大约数就可以啦)。把薏米和红小豆洗净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用猛火煮开,改慢火煮至薏米烂熟即可。喝的时候可以酌量加些冰糖或红糖。 至于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关于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试看今人,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统医学认为,夏秋之交热而多雨,湿气较重。湿邪过盛可致病。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 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数千年前中医就提到气候环境变化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其中「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

调经驱寒活血化瘀药方

调经驱寒活血化瘀药方: 注意:请对照自己的症状,看看是否与此类同。 凡是体质寒凉,经期胀痛,血多血少,血块黑色或褐色,手脚冰凉,腰部以下麻木,腿如灌铅行走沉重,头晕精神散涣,气短无力,身体酸软,以上症状属于血瘀、血虚、气短(前提是您没别的毛病),另外,性冷干涩冰凉的属于附属症状,均可以在经期用一号或二号药方调理。 用二号药方调理如下:预备花雕酒10斤(女儿红、黄酒、绍兴加饭都可以) 全当归一两(50克),功效:补血、活血 普通红花一两(50克),功效:活血通径、散瘀止痛 益母草一两(50克),功效:活血、法瘀、调经、消水(去子宫死皮) 川芎一两(50克),功效:活血、祛瘀(想放就放,自己掌握) 木香一两(50克),功效: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疏肝理气泻肝火。(放屁很厉害,酌情放不放)生姜片(八片),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红参片(八片),功效:补气滋阴、益血生津、强心健胃、镇静。 桂圆肉二两(100克),功效:补心安神,养血益脾。 大枣三两(150克),功效:补血安神,润肠(切开) 甘草(20克),功效:去肺火,祛痰止咳、脘腹(不爱上火可不放) 干橘皮(20克),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后10分钟放)(不上火可不放) 鹿角胶(小块),功效:滋补肝肾,添精止血(不孕者使用,此物可增加性功能) 泡药:用约五斤水先将当归、红花、益母草、桂圆肉、大枣、红参片在不锈钢锅内泡泡。 煮药:开锅大火转小火熬至剩下一半水左右的时候加入川芎、木香、甘草、橘皮、生姜片和加入6斤酒,再大火转小火熬30分钟左右,停火。 翻煲:在原有的药渣基础上倒入4斤酒,开锅小火30分钟后停火,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煲的混合一起,摊凉,倒回原酒瓶收藏,喝时温热。 服用:行经期每天2大杯,上午2杯,晚上2杯,喝水用高玻璃杯。 注意:如果你月经期是六天,前四.五天喝比较管用,尤其前三天效果最强。 作用:出汗,浑身暖洋洋,出血通畅,睡眠舒服,手脚身体暖和,子宫暖和。 之所以用月经期调治寒病,是因为月经期子宫口打开,气往下行走,不容易上火。 此药酒也可以日常少量饮用,功效主要是去瘀行血,驱身体寒凉,睡眠好。

除湿方法大全

从中医理论而言,“湿”的一种征兆。体内有了湿气,气血不畅,也是一种失调,需要通过各种食补或者药疗来“祛湿”。 -祛湿十五章经 祛湿类食物有促进水湿排出的作用,宜于治疗湿症。 1、南瓜补脾利水,解毒杀虫。宜于脾虚食少腹胀,脾虚水饮停胃。 2、鲤鱼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泄泻。外感病者忌食。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宜于脾虚水停于胃,寒湿腹泻。不宜与米醋同食。 4、荠菜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平肝降压。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血热吐血、便血。 5、金针菜(黄花菜)清热利湿,解毒,通乳。宜于湿热胃痛,湿热泄泻。虚寒症忌食。 6、莴苣清热利尿,通乳。忌同金针菜同食。 7、冬瓜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宜于湿热泄泻。虚寒泄泻者忌食。 8、鲫鱼补脾利水。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 9、蚕豆清热利湿,健脾涩精。宜于湿热泄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10、赤小豆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宜于湿热泄泻。 11、莜麦补气益力,除湿止泻。宜于脾虚泄泻,湿盛泄泻。不易消化,不宜多食;虚寒症忌食。 12、薏苡仁(薏米)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宜于脾虚水停于胃,脾虚泄泻,寒湿泄泻。 13、玉米补中健胃,除湿利水。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 14、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泄,安胎。宜于气滞湿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腹胀痛,寒湿泄泻。不宜久煮。 15、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热症、阴虚症忌食,不宜久煮。

下面介绍几种健脾去湿食疗偏方: 1)参芪粥健脾祛湿 做法是: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100克。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除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夏季带来的身体不适。建议可以在粥中加点荷叶,其芳香的味道能够醒脾化湿、开胃。 需要注意的是,党参和黄芪是补气的药物,冬季进补时使用更为妥当。如果气虚、乏力的症状不是十分明显,最好在粥中少放一些,避免上火。 2)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 功效:补脾、利水、消肿,其作用为 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 生鱼一条、宰净,冬瓜(连皮)500克,赤小豆60克,葱头5个,煲汤,不放盐。 3)苋实煲老鸭 功效:滋阴养胃,健脾利水。 苋实100~120克,老鸭一只,宰净,苋实放鸭腹内加水文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4)炒扁豆淮山粥 功效:健脾养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儿减半。 5)萝卜莲子猪舌汤 功效: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去湿困。 萝卜750克、莲子50克、苋实25克、蜜枣3个、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6)鹌鹑汤 功效:健脾开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