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榆树下的欲望》中女主人公的“欲望面具”与自我皈依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榆树下的欲望》中女主人公的“欲望面具”与自我皈依
之路
摘要:艾比是《榆树下的欲望》的女主人公,在尤金?奥尼尔的笔下,她既为诱惑者亦是拯救者;她既有身体的欲望又兼有母性的特征;她是一位毁灭性的妻子,也是一位可以让人有保护感的母亲。
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思想独立的她,不得不戴上各色面具去保护自我、追求利益以及其内心所向往的真挚感情。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艾比在与丈夫、情人及自我的相处过程中所戴有的各类面具来体现女主人公扭曲的心理及悲惨的命运,并以此警示人们在追求美好的过程中要遵循理性的道德秩序,消除贪欲,求真向善。
关键词:面具妻子情人强人
《榆树下的欲望》创作于1924年,被认为是尤金·奥尼尔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75岁的卡伯特一家的生活因争夺田产而风波四起。
为争夺继承权,卡伯特的第三任妻子艾比引诱前者的儿子埃本同其发生关系,并生下儿子。
故事结局,为了证实自己对埃本的感情,艾比亲手杀死了自己刚出生的婴儿,并与埃本一起接受了法律的惩罚。
此剧曾先后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多次上演,轰动一时。
回顾以往的研究,人们总是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人物所展现的欲望心理,也有学者从自然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角度分析过这一剧作,但罕有评论者从“人格面具”这一心理角度来探讨此剧中的人物命运。
弗洛伊德的“人格面具”理论在《榆》剧的女主人公艾比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人为了使自己生存境况得以改观,常常要戴着各色面具去追名逐利,久而久之,便落入了实用功利的陷阱。
本文中,“欲望面具”指的是艾比在内心欲望的驱使下,为达到自身目的所戴上的三个面具。
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分析艾比所戴的这三大面具,来展现女主人公自身扭曲的心理及悲惨的命运,并以此警示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要遵循理性的道德秩序,消除贪欲,求真向善。
一、追求自我欲望:艾比与卡伯特——“妻子”面具
艾比与卡伯特,这是一对夫妻,却从未把彼此的灵魂交予对方。
卡伯特极度自私与吝啬,他爱农场胜过一切。
也正是这种疯狂的贪婪与绝对的霸占欲,使得这位老人至死不愿把农庄留给任何人。
作为卡伯特的第三任妻子,艾比在踏入农庄后,当着卡伯特的面强调“我”字,而不是“我们”。
精明的她当然知道对土地具有极强占有欲的卡伯特对此极其敏感,而事实上,卡伯特也立即机警地反驳她,然而她却毫不惧怕卡伯特的质问与强悍,而是以同样强硬的眼光回应了他。
自认是硬汉子的卡伯特厌恶软骨头,一个与他同样强悍的人,他反倒是欣赏的。
因此他换了温和的口气妥协道:“也许这是我们的家吧。
”[1]于是,艾比取得了一次小小的胜利,也正是这一次次小小的胜利,将卡伯特慢慢地至于农场的“离退”人员之中。
在“妻子”的面具下,艾比有的只是自己对农场的野心而已。
而在卡伯特心里,农场需要继承人,他需要一个将他的硬汉子梦继承下去的儿子。
正因为他的这种需求,艾比才有条件戴上“妻子”这一虚假的面具。
二、追求自我真爱:艾比与埃本——“情人”面具
艾比与埃本,两人互相抗拒,又互相吸引,互相需要,又互相折磨。
艾比的确是怀着占有农庄的目的来的,她打量埃本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计划中的儿子去获得农场的继承权。
但是“埃本的青春和英俊的面貌勾起了她朦胧的情欲”[1]。
因而,在卡伯特一怒要杀埃本时,她急忙制止。
这说明在艾比心里,埃本绝不仅仅是一个利用的工具。
而作为一个女人,艾比是经不起感情抖失的。
为了挽回她垂死的爱情,艾比性格中那种不顾一切的东西促使她作出了结果亲子的事。
而埃本一时却无力承担这个结局,他跑去向警长告发并将所有的罪过全部推到艾比身上。
然而,当他最终冷静下来时,却发现自己再也也逃不过那种失去依托的孤单和空虚。
“要是我跟你共患难,我就一点也不会感到孤单了。
”[1]
从与埃本接触的那天起,艾比就戴上了她的“诱惑”面具。
艾比是个强悍的女人,但她未必需要一个精神过于强悍的男人。
她身上的母性使她愿意俯下身来,抚慰那个脆弱而又敏感的,需要依赖的人,这个人就是埃本。
三、获得自我皈依:艾比对自己——“强人”面具
自始至终,为了自我保护,艾比不得不把自己武装成一个浑身生刺的女“强人”,从野心到爱情,面对死亡与无奈,她放荡不羁,
苦心预谋占有农场,似乎罪不可赦,但她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女人,孤儿出身,所嫁非人,孩子夭折,走投无路,嫁给了比她大四十多岁的卡伯特实属无奈之举,对家的憧憬、对财产的渴求、对自我命运的主宰,以及对绝望的反抗,使她有理由为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战。
因此,艾比不顾一切地杀死自己的孩子来证明自己爱的举动,显示了她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敢于与命运作斗争的性格。
爱情是如此的宝贵,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又是如此的艰难,最后想要寻求一种相互信任的确证方式只有通过杀死孩子,这是何等的深刻与残酷!
在《榆》剧的结尾,艾比和埃本终究为他们的爱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艾比杀死了亲生的儿子,然后二人双双去面对法律所给予的惩罚。
他们并没有等到老卡伯特死去之后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埃本也没有先去加利福尼亚然后再回到农场同艾比以及他们的儿子
团聚。
该剧的戏剧情节和戏剧冲突充分表现了人类对生命真情的内在需求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共同渴望,其悲剧力量震撼了人类共通的心灵,同时,也启示人们要遵循理性的道德秩序,消除贪欲,求真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