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的功能及社会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2-05

作者简介:王天意(1964-),男,汉族,江西鄱阳人。海口市委党校科研开发部主任,副教授。从事社会学、政治学研究。

基金项目: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网络舆论的引导与和谐中文网络论坛的构建研究6系列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5BDJ034,项目主持人:王天意。

2006年第3期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No .3

总第24期Jo u rnal of H a i nan R ad i o&TV Un i ve rsity General Seria lNo .24

网络舆论的功能及社会效应

王天意

(中共海口市委党校科研开发部,海南海口570208)

摘 要:网络舆论的功能多是从理论层面论说的,从其信息功能、导向功能、沟通功能和监督功能这四大

功能来说,主要指的是其内在作用,从这个意义来说,它并无好坏之分。网络舆论的社会效应则是其内在作用的外在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有好坏之分,我们透过对网络舆论的正负功能的剖析,可以了解这种好坏之分。

关键词:网络舆论;功能;社会效应

中图分类号:G 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06)03-0072-03

网络舆论的功能是指其内在作用,网络舆论的社会效应则是内在作用的外在表现)))作用发挥后所产生的实际社会影响。两者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却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网络舆论的功能多是从理论层面论说的,主要是分析它到底能发挥那些方面的作用,描述的是一种可能性,所以,网络舆论的功能并无好坏之分。网络舆论的社会效应多是从实践层面论述的,主要是分析其功能发挥后的外在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有好坏之分。近些年来,不少学者论及网络舆论时往往把两者完全混为一谈,如有人撰文论说网络舆论具体/正功能0和/负功能0,认为:网络舆论具有/反应民情民意的公共空间0和/促进政府决策透明化、公开化的-推进器.0两项正功能,具有/情绪型潜舆论弥漫0、/假新闻误导舆论走向0和/网络-话语

权.的垄断0[1]

(P115-116)三项负功能。观其所述,不但把网络舆论的功能和社会效应完全混为一谈了,而且把网络舆论和网络公共空间混为一谈了。

一 网络舆论的功能

(一)信息功能。网络舆论可以给社会公众传达某种信息,让人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所发生的事情对国家、民族、社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影响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有多大。也可以使人们了解网民对所发生的事情抱有何种态度,以及这种态度的强烈程度。在此基础上社会公众才能确定其对网络舆论的态度。

(二)导向功能。网络舆论形成后,会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形成一种氛围,而这种氛围有一种明显的导向作用:

顺舆论而动则会得到网民的赞许和褒奖,你在网络社区才能获得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逆舆论而动则会受到网民的抨击和唾骂,在网络社区就有可能陷入孤立。这种功能可以使网民从中感悟到是非荣辱,从而引导人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三)沟通功能。面对网络舆论,不同的组织、不同的人群都倍加关心,尤其是与自己利益攸关时,他们都要针对网络舆论表明自己的态度,协调并宣示自己的立场。这个过程也是党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不同的社会公众之间沟通与互动过程,有时甚至是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舆论可以实现国家、社会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四)监督功能。在网络论坛,网民对社会不公和社会丑恶现象具有一种天然的反弹,如对收入差距、政策不当、执法不公、权力腐败等一些社会现象,网民们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捕捉相关信息,及时反映到互联网的公共话语空间,并能通过强大的网络舆论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形成讨伐之势,使网络舆论具备了一种监督功能。

二 网络舆论的正面社会效应

(一)网络舆论是民意的/晴雨表0,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舆情、体察民意

网络公共空间是汇集民意的地方,网络舆论则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0。尽管目前中国的网民还有其身份局限,网络舆论也难以真正代表所有社会阶层的心声,但它毕竟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开辟了一条捷径,而且,

#

72#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舆论的这种功能将会越来越得以彰显。在网络公共空间,尤其是网络论坛,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可以看到网络争论和批评中网民的情绪和倾向,也可以看到网民对党和政府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这表明,网络舆论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网民心之所思、意之所愿、情之所系,有利于公共权力部门在决策中广纳良言,有利于我们的行政执法顺应民意。

(二)网络舆论是公众的/助听器0,有利于扩大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网络空间的信息量大且来源广,网络舆论则是网民了解信息的/助听器0。在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激烈的争论、探讨抑或是声讨,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经常会出现正反双方的争吵,虽然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但总的说来,网民为了推动舆情的发展,都会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搜索功能寻找论据,并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和文字材料汇集于网民关注的主题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种重大网络舆论的产生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民间科普和知识宣传活动,它有利于扩大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我们看到,网民在关注一种舆情时,都会对正反双方论点和论据进行仔细地阅读,这样既可以从中了解大量的信息,也可以增长相关方面的知识,这也正是网络的魅力所在。

(三)网络舆论是社会的/粘合剂0,有利于扩大公众的参与权和公民社会建设

从整体上说,无论是那一种网络舆论的出现,均体现了网民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的公共事务的关心,也体现了网民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的日益增强。网络舆论就像/粘合剂0,它把国家、社会和公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公民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发现,在许多重要网络舆论出现后,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公民,从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到一般网民,他们都把事关国家或地方前途、命运的大事看作是自己的事,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国家、社会与公民的互动。在/强国家、弱社会、小公民0的传统氛围中,网络舆论的影响日见增强还是可圈可点的,它特别强调了公民这个个体的存在,强调了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言论自由的权利,强调了公民对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进行批评的权利,它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四)网络舆论是监督的/千里眼0,有利于促进透明度的提高和社会良性发展

网络舆论的监督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使公共权力、公众人物及一切有关于公共利益的人和事物置于千百万双眼睛的注视之下,有利于促进社会透明度的增加和良性发展。其一、网络舆论的监督重点是公共权力,它强烈要求将公共权力的运作置于阳光之下,有利于强化政府的依法行政和杜绝公共权力的腐败;其二、网络舆论对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公众人物特别关照,其对公众人物的监督,有利于强化其职业道德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其三、网络舆论也形成了对企业的监督,有利于企业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的原则下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其四、网络舆论还形成了对传统媒体的监督,有利于传统媒体端正视角、关注民生。

(五)网络舆论是道德/风向标0,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

网络舆论爱憎分明,充满了对是非荣辱的认知或反叛的宣示,它是一种道德导向的/风向标0。网络舆论一旦形成,不但对网民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现实社会中的秩序规范产生巨大影响。2006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民盟、民进联组会讨论时提出了/八荣八耻0的道德标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集中阐述,这也在广大网民中引起了共鸣。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还有许多与/八荣八耻0背道而驰的东西,如果任由这些倾向抬头,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的导向功能,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广大网民在正面导向中明是非、知荣辱,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和确立,才能使它变成网民自觉遵守的一种规范。

三网络舆论的负面社会效应

网络舆论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网络舆论有时可以成为假信息、谣言的/扩音机0,导致信息误导和舆论失范

网络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利益背景的人聚集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任何人注册ID成为论坛网民或拥有个人博客后,都可以随时发布和转载相关信息,这也为虚假信息和谣言打开了方便之门。

目前,我国许多网络论坛和网络博客都存在管理缺位的现象,这其中既有人手不够而疏于管理的原因,有的却是管理者为吸引人气、增加点击率而故意放纵。其结果是网民在论坛或个人博客中发布或转载信息过于随意,让人真假难辨。

网络公共空间假信息、谣言的传播者当中,既有怀着个人目的制造假信息、谣言的,也有无事生非搞恶作剧的,还有不明真相以讹传讹的。值得注意的是,虚假信息和谣言出现在网络公共空间后,往往能产生/先入为主0的效应,可以催生某种恶性的网络舆论的产生,而这种基于虚假信息和谣言产生的网络舆论,进而又在更广的范围导致信息误导,有时更能在现实中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网络舆论有时可以成为消解社会凝聚力的/分离器0,导致社会信任危机

美国学者马克#E#沃伦(Mark E.W arren)说:/民主的成分越多,就意味着对权威的监督越多,信任越少。0[2]我们看到,随着网络言论的日益自由,社会信任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这种信任危机在网络争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网络论坛,我们有时可以看到高水平的理性探讨,这种争论让人长见识,人们通过争论能从中受益。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些非理性的争论,许多网民在争论中/怀疑一切0,只相信自己的感觉。更有一些人参与网络争论并不是为了/通过争论明辨事理0,也没有向争论对手学习的打算,完全是为了争论而争论,他们一旦立论后,就不打算修正自己的观点,而是千方百计证明自己对他人错,即使是理屈词穷,他们也不甘心。这种氛围使一些网民在争论的过程中容易走入极端,当他们在理性探讨中不能说服对方,甚至有可能被对方驳倒时,就采取诡辩、谩骂、人身攻击或无休止纠缠等极端的做法,从而使争论变成了无聊的争吵。这些无谓的争吵体现了人际之间的极度不信任。

近些年来,因网络舆论的流传而引起的社会信任危机

#

7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