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养方式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家庭教养方式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李 昌
前言
现代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它直接作用于亲子互动过程。

目前现代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涉及的对象十分广泛,在年龄段的选择上主要以婴幼儿为主,扩展到小学生、中学生及大学生,已有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不同发展阶段,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为儿童的教育和成长提供了实践依据。

1 现代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
1.1现代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认知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提供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指导中。

教养方式与自我概念也有关系,鼓励、支持和积极参与可以促进儿童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并会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

张丽华等指出,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不一致型、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起消极作用[1-2]。

王燕等人发现,父母的专制型教养风格会抑制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使儿童在诸多领域的自我接纳和评价水平降低[3]。

以惩罚拒绝为主,过分干涉的父母的孩子学业要差些。

父母情感上的温暖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子女的学业自信,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并且民主、鼓励、宽容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智力发展,而专制、过度保护、溺爱、忽视则会造成社会退缩、急躁、任性等问题[4]。

方平等人发现,权威型教养有利于子女掌握目标,有利于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而专制型和放任型反之[5]。

1.2 现代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的情绪发展
目前,人们对父母控制和儿童焦虑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父母控制即父母让儿童以他们想要的方式去思考、感受和行动。

研究表明,父母的控制可能会增加儿童的焦虑,并且父母的高焦虑程度能影响父母控制程度的发展。

杨春等研究发现,父母情感的温暖理解与子女特质焦虑水平呈负相关[6]。

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情绪、情绪调节及其策略的发展都有影响,Lafreniere 从依恋模式、社会学习模式和归因模式对此作了解释。

贾海艳等人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会让青少年在调节焦虑情绪时较多采用成熟型而较少采用不成熟的情绪调节策略[7]。

Radziszewska 等人1996 年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与低水平的抑郁相关,而高水平的抑郁症发生在忽视型父母的家庭。

Garber 等(1997)也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父母惩罚批评过于频繁、严厉,且否认子女的能力,过度保护,或冷落忽视,缺乏情感关爱[8]。

1.3 现代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发展
对儿童气质与现代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有助于对儿童采取合理教养方式,避免问题行为产生。

其中对气质的活动性维度上的研究,Gandour 发现,高活动性儿童在低刺激强度环境中,探索能力更高,而低活动性的学步儿童如果在低刺激强度的环境中,探索能力就更低。

Buss 发现,高活动性儿童的父母倾向于干涉孩子的活动,并易有不耐烦甚至敌意的态度,而低活动性的亲子互动更和谐。

Welk 等人的研究表明,父母对儿童活动性有直接影响,活动性强的儿童的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和参与儿童的活动 [9]。

Poter 等人研究发现,中国儿童的活动水平越高,父母更倾向于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和较少的专制教养方式[10]。

杨丽珠等人研究发现,幼儿的活动性水平越高,母亲对幼儿就易表现出放任行为[11-12]。

刘文等研究发现,不同活动性儿童的父母在放任性和溺爱性上有显著差异,父母对其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性别差异,3~5 岁高活动性女孩的现代家庭教养方式表现出矛盾性[13]。

此外,父母长期不当的教养方式如,高压策略、负性情感多于积极情感,易使子女产生消极认知,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14]。

王中会等(2006)发现,青少年人际关系的防御性与父母的过分干涉、偏爱、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正相关,人际灵活性与之负相关 [15]。

1.4 现代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
儿童的行为问题有一定的持续性,其发生可追溯到儿童早期,而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儿童问题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指出,儿童的攻击性稳定性系数可与IQ 的稳定性系数相比;Huesman 的研究发现,8 岁时的攻击性能预测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李涛等人(2004)的研究指出,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其现代家庭教养方式显出更少的情感温暖、理解,更高的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 [16];刘学俊等研究表明,父亲严厉、惩罚及干涉是导致女性神经症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8];而多动症的儿童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偏拒,过度保护和缺少温暖 [17]。

父母如果经常对儿童采取威胁、强迫、生气、责骂、拒绝、排斥等教、养行为,经常使用暴力和攻击性言行,儿童会经常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倾向和反社会倾向。

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要求,当孩子出错时才给予注意或表现出生气失望等情绪,这样的儿童的任性、攻击、挑衅等行为和社会性退缩行为都很高。

Patterson 等研究得出,不良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有因果关系[18]。

LaFreniere 的研究发现,母子关系与父子关系更能影响学前儿童的内隐问题行为 [19]。

李凌艳等(1997)的研究指出,其中母
亲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对教养方式有显著影响[20]。

Rubin 指出,父母教养行为中严格和惩罚、参与不足或过度介入、过度保护等都可能导致儿童的社会性退缩行为[21]。

East 的研究证实,社会性退缩的儿童认为父母对他们缺乏支持[22]。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考虑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之间的双向作用,即儿童的特征反过来也影响父母,Bell 认为,父母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的,如Stevens-Long 发现,高活动水平的儿童可能引发父母更严厉的惩罚措施[23]。

季军等人发现,多动症和学困儿童的父母对孩子学业期望水平低,更少采取宽容态度,耐心也较少 [17]。

1.5 现代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同伴中的社会地位
同伴接受在儿童的社会和人格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伴的拒绝似乎是一个可解释的稳定现象,并且预示着随后的社会适应不良。

有研究指出,亲子交往通过作用于儿童的社会认知或社会加工技能,包括社会问题解决和儿童对社会策略结果的预期,来影响在同伴中的地位,父母的控制同样对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24]民主的养育方式和积极关爱能促进儿童的亲社会发展。

Dekovic&Janssens等人(1992)的研究指出,受同伴欢迎儿童的父母更可能使用权威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被同伴拒绝的儿童与父母的交往也更多是消极的,他们儿童的回应更少地使用正性情绪,更多地批评儿童的个人作用和任务表现,而不是帮助儿童去发现解决办法,告诉他们哪里错了,应该怎么做,相反,直接评论、限制和使用身体控制来影响儿童的行为。

Goie 和Lenox 发现,既具攻击性又被拒绝的儿童更易走上犯罪道路[25]。

G.Attili 等 (2010) 研究指出,儿童亲社会性与母亲负性互动负相关,与父亲的控制也负相关。

母亲在儿童社会能力的发展中似乎比父亲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幼儿的性别和母亲文化程度对幼儿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25]。

父亲对孩子拒绝越少,孩子的交往主动性就越强烈[26-27]。

2 未来的研究取向
系统化的理论构建对于研究亲子互动是十分必要的,已往的研究大多关注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或是双亲的综合作用,而对父亲和其他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较少,并且,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多采用类型论的分类来研究现代家庭教养方式,但这种方法难以全面包括
父母教养的所有实践方面。

此外,随着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应关注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及父母的压力和社会支持等宏观系统对亲子互动的影响,并且综合运用现场观察、现场调查、访谈等研究方
法,全面探讨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更系统的思想为指导,多维度,多层次地考虑,以更宽广的视野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来丰富促进该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杨丽珠,宋芳.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对 3-9 岁儿童自尊的影响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565-567.
[2]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现代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
与差异性 . 心理科学,1998,21.
[3]王燕,张雷,等.自我概念在父母专制型教养风格与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
效应 . 应用心理学,2007,13(1):44-49.
[4]王丽,傅金芝 .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 .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98-304.
[5]方平,熊端琴,郭春彦.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26(1):78-81.
[6]杨春,侯东辉 . 子女特质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 . 心理科学,2009,32(5):1274-1275.
[7]贾海艳,方平 .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 心理科学,2004,27(5):1095-1099.
[8]冯维,于志涛.父母教养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05,8:52-56.
[9]Welk G J, Wood K, Morss G. Parental influence on physical activity inchildren: An exploration of potential mechanisms. 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2003,15:19-33.
[10]Porter C, Hart C,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ld temperament andparenting in Beijin, China and the wester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5,29(6):541-551.
[11]杨丽珠,杨春卿 . 幼儿气质与母亲教养方式的选择 . 心理科学,1998,21(1):43-46.
[12]邹萍,杨丽珠.父母教育观念类型对幼儿个性相关特质发展的影响.心理与行
为研究,2005,3:182-187.
[13]刘文,夏明珠 .3~5 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1):1-5.
[14]石绍华,郑钢,等.育儿风格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 心理学动态,2001(3):221-225.
[15]王中会,罗慧兰,张建新.现代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中国临床
心理学杂志,2006,14(3):315-317
[16]. 李涛 , 张兰君 .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现代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研究 . 心理科学,2004,27(3):662-663.
[17]季军,王玉凤,等.多动症和学习困难儿童父母教育方式探讨.心理发展与教
育,1994,1:52-56.
[18]Pat terson , G. R. ,DeBaryshe B. D. , & Ramsey , E. ,Oregon Social Learning Center.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antisocial behavior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9,44:329-335.
[19]La Freniere et al.From an insecure base:parent -child relations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ur in pre -school.Early Development and parenting,1992,1 (3):137-148.
[20]李凌艳,庞丽娟,等.2-6 岁儿童母亲教育观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 心理科学,1997,20:243-247.
[21]Robins et al.Adult disorders predicted by childhood conduct problems:results from NIMH epidemiologic Catchment area project.Psychiatry,1991,54:116-132.
[22]East,P.L.The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s of withdrawn,agreesive,and sociable children:child and parent perspectives.Merrill-palmer Q,1991,37:425-442.
[23]吕勤,陈会昌,王莉.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相关父母教养因素研究综述.心理科
学,2003,26(1):130-132.
[24]Dekovic,M.,&Janssens,M.A.M.Parents’child -rearing style and child’ssociometric statu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2,28:925-932.[25]万明钢,王亚鹏,王舟 .5-7 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 . 心理科学 ,2001,24(5):621-622.
[26]G.Attili et al.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peer status,and the quality of mother-child and father-child relationships.European psychologist,2010,15 (1):23-33.
[27]李丹,崔丽莹,岑国桢,等.6-8 岁儿童同伴互动及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 .心理科学,2004,27(4):803-8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