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灌溉工具、水利及现代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的一些灌溉技术
——节水之路
一方面
适量灌溉对生产有益
《庄子· 逍遥游》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帝尧欲让位于贤人许由, 说:“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意思是说,如果你(许由)主持政务,当比我优秀。这时我再不隐退,就象天
空已降下及时雨,而人们仍然在灌溉,岂不是劳而无功吗?
说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作物对水份的需要有阶段性,灌溉并非越 多越好。 另一方面 农业用水一向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用水总量的80%左右。在农 业灌溉管理中存在的水费征收难,水资源严重浪费,以及由用水引 起种种水事纠纷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水利科技工作者。我们在 研究中利用现代自动控制、射频触发等新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 系列问题,使传统用水管理向现代化迈进
古代灌溉工具 的进步 推动农业生产 发展的重要因 素
1.戽斗和倒虹吸 戽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在木桶、柳条筐系上 绳子,两人相对而立,用手牵拉绳子,从低处戽水上岸。
汉倒 时虹 见吸 于一 记类 载的 。提 水 设 施 在 东
2. 桔槔(jie gao) 桔槔始见于《墨子。备城门》,作“颉皋”。 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取水机械
郑国渠
天然博物馆
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 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 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 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 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 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堪称蕴 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 单位。 郑国渠遗址历来享有中国水利史“天然博物馆”的盛誉。它 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水利方面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经投入使用的较大型规模的
——喷灌技术
四川省岳池县花园镇杨 家坡村的两位农民在蔬 菜集中育苗地利用微型 喷灌设施灌溉苗地。微 型喷灌可有效节水保苗
还有一些正在进行的
——
节水灌溉措施真正做到了节水、节时
虽然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取得 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未来的农业技术发展上还需要加 快脚步。 当然这其中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跟我们国家现有的农业 耕作模式是分不开的。家庭承包制度惠及千家万户的同 时,也注定了在农业普及上我们需要有较大的投入、管 理力度。
都江堰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大殿联
●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水利发电,缓解电力危机; ●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四川地区的经 济; ●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今人根据文献,绘制出大致形制。 可隔山取水
5.水车
古代水车是轮转提水机械的统称,按动力分有人力、畜 力、水力和风力,因为动力装置不同而有不同形制。
后汉及三国时都有水车发明的记载,唐代水车开始推广应 用。 大和二年(828)文宗 “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郑白渠百姓以溉 田”。 用人力或畜力的水车称龙骨水车 利用水流冲动来提水的水车称“筒车”
筒车是由竹或木制成的轮形提水机械。竹筒或木筒在水中注满 水,随轮转到上部时,水自动泻入盛水槽,输入田里。 水转筒车的水筒与水轮联成一体,既是接受水力的驱动构件, 又是提水倒水的工作构件,其机构简明紧凑,设计构思巧妙。
(2)水转翻车
元代王祯《农书》始见记载,动力传动部分与人力、 畜力水车相同,出水端有传动轮;进水端位于水下, 为动力轮。水轮有立式、卧式两种,适用于低水头 的水力条件
(3)高转筒车
水轮愈大,需要的水动能愈大,宋元时大水轮被广泛用 在提水机械上。
元代王桢说“此近创捷法,已经较试”可见应是当时的 产物,王祯称平江府(治今江苏吴县)虎丘寺剑池安装了这 种水车供水,它的形制 “其高以十丈为准,上下架木,各竖一轮,下轮半在水内, 各轮径可四尺”。
高转筒车提水高度可达约30米,水轮直径1米以上,说明 水轮的制作工艺和水工建筑物的修建技术都有相当高的水 平。
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简谈古灌溉工具、水利 及现代技术
一、古代几大水利工程
二、古代灌溉工具 三、现代的新灌溉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农作物也不例外, 作物生长过程中,时时离不开水的 摄入。自然的雨雪可以使农作物自 动获得水分,但气候并不由人控制, 更多的时候,需要进行人工灌溉, 这就涉及水的转运,也就需要各种 取水输水的工具,以及对水利工程 的需求
(4)水转高车
这是一种可以垂直或接近垂直提水的机械 。 王祯说“(水转高车的制作)此诚秘术,今表暴之,以谕来 者。”据干祯的记载可以推想它的形制:“但于下轮轴端别 作竖轮,傍用卧轮拨之。”主动轮在下端,水流冲动卧轮, 卧轮拨动竖轮(传动轮)。 王祯又说其构造与“水转翻车无异”
水转高车在元大都(今北京)有使用的记载,“今都城已有高车,用 水飞上楼阁,散若雾雨,颇闻费力”②,是用作屋顶降温的一种设 备。
灵渠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 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 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 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 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 的三大水利工程”。 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会的专家到灵渠考察,称赞 “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 父。” 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 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 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 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辘轳的出现,解决了深井的取水问题,标志着人类利 用地下水进入新的阶段。
辘轳逐渐成为北方地区使用最普遍的提水机械
4.机汲
一种利用滑轮提水的设施,适合远距离高落差 的地方提取河水。 唐代刘禹锡《机汲记》
“比竹以为畚,置于流中。中植数尺之臬,辇石以 壮其趾,如建标焉。索绹以为縆,系于标垂上属数 仞之端;亘空以峻其势,如张弦焉。锻铁为器,外 廉如鼎耳,内键如乐鼓,牝牡相函,转于两端,走 于索上,且受汲具。“ 唐《通典。兵》 “识水泉、隔山取水、越山渡险”条也有类似越山 取水设备的记载。
风力水车
明清出现厂风力水车的记载。 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工 作机的构造与龙骨水车相同。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 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 水,以便栽种。” 这类提水机械用于太湖流域排水, 有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 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 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战国末期,在秦、齐、楚、燕、赵、魏、 韩七国中,当秦国国力蒸蒸日上,虎视眈 眈,欲有事于东方时,首当其冲的韩国, 却孱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 被秦并吞。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走投 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 谓“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 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 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 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 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
几大水利工程
你了解吗,有多少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 建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 展生产而兴修水利工程的艰苦历程。 四大水利工程
春秋时期楚国孙叔敖主持修建的芍陂 (4que 1bei )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灵渠(秦始皇33年), 以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的郑国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它的制作方式是: “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也 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 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
水车的先驱 是民间最早的汲水用具 “桔槔”。《庄子.外篇.天地篇》 中,载子贡南游,反途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丈人辛苦 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 器具,名曰之“槔”。
山 东 嘉 祥 东 汉 画 像 石 上 的 桔 槔 取 水 图
3.辘轳 据说早在周朝初期就已有了辘轳。《物源》记载:史佚始 作辘轳。而史佚,是周朝初期的一个史官。到春秋时期, 辘轳就已经流行 辘轳是利用轮轴原理做功的机械。用于提取井水的辘 轳始见于汉代,作“椟栌”。 李斯《苍颉篇》:“椟栌,三辅举水具也。”长安三辅 地区多有
龙骨水车
东汉时,出现了提水效率更高的翻车。《后汉书》记有 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又称龙骨水车 。 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 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
有效地解决了从低河渠向高田灌水的问题
从东汉到三国翻车正式的产生,可以视为中国水车成立的第
一发展阶段。
元代《王祯农书》和清代麟庆的《河工器 具图说》中关于龙骨车的叙述比较详细。 它的构造除压栏和列槛桩外,车身用木板 作槽,长二丈,宽四寸到七寸不等,高约 一尺,槽中架设行道板一条,和槽的宽窄 一样,比槽板两端各短一尺,用来安置大 小轮轴。在行道板上下,通周由一节一节 的龙骨板叶用木销子连结起来,很像龙的 骨架一样,所以名叫龙骨车
水力水车
中唐时,已有了水力提水机械的文字记载,最早称之“水 轮”、“机轮”。 在元代王祯《农书》记载了两类水力提水机械:筒车和水 车 水车有水转翻车、水转高车(明代徐光启记做水转筒车)。
(1)筒车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陈廷章《水轮赋》,水轮即为提 水水车,“鄙桔槔之繁力,使自趋之转毂”
这标志着水力机械有了新的进展,从人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
芍陂
灌溉“云梦之野”
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今安徽寿县 南。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 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 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
期思陂水里工程:据《淮南子· 人间训》载孙叔敖曾在今商城 境内“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 这项水利工程,不但完工早,而且不论是渠址选择还是地势 勘察、水量调节、排洪灌溉诸方面的设计,都达到相当科学 的水平。 。这项水利工程,发挥着巨大的抗旱排涝作用。使楚国“收 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水稻种植面积激增,“家富人喜, 优赡乐业”,楚庄王由此“知其可以为令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