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减灾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紧急避险绿地
(4)隔离缓冲绿带
源自文库
在灾害发生后,居民可以在极短时间内(3-5分钟内)到达的避险绿地。满足短 暂时间的避灾需求。 位于生活区、商业区与油库、加油站、变电站、工矿、有害物资仓储等区域及 不良地质地貌区域之间,具有阻挡、隔离、缓冲灾害扩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功能的绿化空间。
(5)绿色疏散通道
2 、按照避灾时间划分
(1)防灾公园
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长时间(数周至数月)的避灾生活场所、救灾指挥 中心和救援、恢复建设等的活动基地。防灾公园应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合理 布局,须具备完善的避灾、救援设施和物资储备。
(2)临时避险绿地
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短时期(数天至数周)的避灾生活和救援等活动 的绿地。临时避险绿地应靠近居住区或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办公区,具备应急 避灾设施、提供临时救灾物资。
• (2)绿地规模
①绿地规模在1~10公顷之间,可作为紧急疏散场所的临时应急避险场地,至 少容纳500人;②规模在10~50公顷以上,作为固定避难疏散场所;③规模在
50公顷以上,作为中心避难疏散场所。
• (3)绿地服务半径
• (4)避难人口容纳能力 • (5)可达性
紧急避难生活绿地半径500米左右,固定避难生活绿地半径宜在1~2公里, 中心避难生活绿地半径可适当扩大至2~3公里
灾害发生时具有疏散和救援功能的通道。通道利用城市道路将防灾公园、临时 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有机连接,构建网络,连接城市主要对外交通,形成 疏散体系。通道两侧应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
3、其他划分类型
(1)一级避灾据点
灾害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常由散点式小型绿地和小区的公共设施组 成(如小学、社区活动中心、小区公园等)。为保证一级避灾据点的安全性和 可达性,必须保证其与地质危险地带和洪水淹没地带的距离在500m以上,并 至少有两条以上避难通道连接。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 编:何林云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唯一有生命力 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 态安全的重要载体。城市绿地作为 城市开敞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 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 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 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
• 一、 我国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现状 • 二、 防灾避险绿地的类型划分 • 三、 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设计
可达性指周围的通道决定的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能力。灾害发生时,避灾 疏散路线是逃离危险建筑物、快速到达安全地带如防灾公园的快速通道。
2、防灾避险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
• (1)配置原则
防灾性与观赏性兼顾。城市防灾绿地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灾 害发生时是城市防灾避难的场所,平时是为广大居民提供休息、娱乐、 观赏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防灾型城市绿地的园林植物配置既要 考虑发挥植物的防灾避难功能,又要考虑平常居民使用的美学要求。 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达成稳定平 衡,对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性最强,长势好,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管 理成本低。在遭遇火灾、大风、洪水时,生长健壮的乡土树种能抵抗 恶劣环境,利于发挥防灾的作用。 立体式种植模式为主。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地景观注重乔灌草搭 配,空间层次感丰富、生态性强与城市防灾功能的要求不谋而合。根 据日本酒田大火的经验,烧痕从树叶到树干越趋严重,证明树冠防火 能力最强,常绿阔叶树的防火能力比针叶树强,但是分支高的常绿阔 叶乔木类树种,由于火灾时火星从地面向上流窜,往往树干先着火, 因此,低矮或灌木树种的防火能力较强。所以,采取乔、灌、草结合 的高低交错立体式种植模式,能提高园林植物的防灾能力。
(2)配置方法
列植、丛植为主的隔离带。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场所的植物配置主要考虑 的是防火因素,称为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通常形成足够的长度、宽度和 高度才能充分发挥防火功能,一般采用列植、丛植的栽植方式,提高树林带 的遮蔽效果,防火效果较好。实践证明,树木间距越小、树林带宽度越大, 遮蔽率就越高,防火效果越好,交互种植比正列栽植的模式防火效果好。防 火隔离带的栽植方式,还应当便于避难人员进出绿地,树木之间保持合适的 间隙对快速撤离、疏散有重要的意义。在高层建筑或城市的主风向外围要设 置防风林带。防风林带宽度应为树高的10倍左右,以列植的种植形式和中等 高度的乔木为主。 草坪种植的避难空间。避难广场是避难者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救援物资 输送、直升机救护作业的重要场所,因此,避难场所以坡度低于30°的平缓 开阔区域为宜,植物配置主要以草坪等地被植物为主。为了防止火灰飞入避 难广场,并考虑到树木作为避难广场的标识、帐篷搭建等支柱功能,在栽植 草坪的同时,应配置一定数量的树木,但不能影响其救助功能。 FPS栽植。所谓FPS栽植,是指在城市街区发生大规模火灾的情况下,为 了保护公园中避难的人们,使其免受火灾的蔓延与热辐射的危害而进行的防 火植物的配置方法。在该方案中,将火灾现场到避难广场之间划分为3个空间: F区(火灾危险带)、P区(防火植被带)、S区(避难广场),各区功能不同,植物 的配置也不同。
(2)二级避灾据点
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往往是灾后相当时期内 避难居民的生活场所,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 施组成。
(3)避难通道
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一级、二级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
(4)救灾通道 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 主要救灾通道的红线两侧,应规划宽度10—30m不等的绿化带,保证 发生灾害时道路通畅。
三、防灾避险绿地的规划设计
• 1、城市避灾绿地规中注意的问题 • 2、防灾避险绿地的植物种植设计
1、城市避灾绿地规划中注意的问题
• (1)安全性
防灾绿地的选址,应进行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安全评价,必须 避开地震活断层、岩溶塌陷区、矿山采空区、容易发生液化的地区以及地震 次生灾害(尤其是火灾、洪灾等)源,一般选择平坦、空旷、交通条件好的 安全地域。
主要包括道路两侧的缓冲绿地、城市高压廊道及城市外围防护林带,该 类绿地空间狭长,以网状形式将点状、面状绿地连为整体,适合作为城市救 援疏散通道和外围防护林。
主要包括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具有容量小、数量多、 分布广泛、空间形式多样的特点,适合作为紧 急避灾场地。
(3)面状防灾绿地
主要包括大中型城市公园及绿地、郊野公园等,具有空间开阔、容量大 的特定,适合作为固定避灾场地、中心避灾场地、抗洪救灾场地以及分洪滞 洪绿地等。
一、我国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现状
国内城市逐渐开始重视以城市绿地为主体的防灾避 险场所建设,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许多城市仍然存 在以下问题:
• 一是城市绿地尚不能满足城市防灾避难需求。
• 二是绿地布局影响城市绿地防灾功能发挥。 • 三是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施配套不足。
二、防灾避险绿地的类型划分
1、按照空间类型划分 不同类型的防灾绿地按照空间形态的不同,又可划分为点状防 灾绿地、线状防灾绿地和面状防灾绿地。 (1)点状防灾绿地 (2)线状防灾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