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综合治理情况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漠化综合治理情况汇报
篇一:安顺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情况汇报
安顺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情况报告
(20XX年4月28日在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
安顺市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安顺市石漠化治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安顺市石漠化现状
安顺市国土总面积9267平方公里,其中岩溶露出面积662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1.52%。
在岩溶面积中,石漠化面积为296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2.04%,石漠化程度在省内仅次于六盘水市,居全省第二。
表1-1安顺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石漠化现状情况
单位:平方公里
二、石漠化治理三年规划情况
根据省发改委、林业厅、农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局对我市6个试点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方案(20XX-20XX 年)的批复》,全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三年共集中治理小流域45条,治理石漠化面积406.38平方公里。
占全市轻度以上石漠化面
积的13.68%,涉及6个区县、39个乡镇,项目区总人口50.39万人。
总投资2097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8000万元,地方投资2972万元。
表1-2安顺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基本情况
三、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情况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我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6个县被纳入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范围,并于20XX年启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20XX年2月,我市按照《安顺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内容,已全面完成了20XX年、20XX年度的
石漠化综合治理内容。
1、20XX年度项目实施情况
20XX年度全市6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2612万元,试点县区已全部完成投资2612万元,共治理石漠化治理面积61.33平方公里;完成封山育林育草3474.23公顷;人工造林1977.17公顷;人工种草264.26公顷;改良草地172.17公顷;棚圈建设5161平方米;坡改梯56.74公顷;蓄水池293个;沉沙池277口;田间生产便道9.97公里;机耕道19.34公里;灌溉渠8.36公里;排涝渠17.97公里;谷坊7座;拦沙坝2座。
20XX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已经通过县级自查及市级验收。
2、20XX年度项目实施情况
20XX年度全市6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5538万元,试点县
区已全部完成投资5538万元,共治理石漠化治理面积61.33平方公里;计划完成封山育林育草6237.08公顷;人工造林3816.71公顷;人工种草883.92公顷;改良草地34公顷;棚圈建设17840平方米;青贮窖4390立方米;坡改梯274公顷;蓄水池213个;沉沙池169口;田间生产便道12.23公里;机耕道59.46公里;灌溉渠53.25公里;排涝渠19.11公里;谷坊10座;山塘整治2座。
20XX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县区正在组织自查验收。
3、20XX年度项目实施情况
20XX年度全市6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6600万元。
计划治理石漠化治理面积129.01平方公里;计划完成封山育林育草6601.18公顷;人工造林4734.65公顷;人工种草914.2公顷;改良草地642.58公顷;棚圈建设27311平方米;青贮窖11300立方米;
坡改梯226.46公顷;蓄水池302个;沉沙池301口;田间生产便道7.53公里;机耕道44.11公里;灌溉渠24.53公里;排涝渠12.66公里;谷坊6座;山塘整治1座。
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225公顷;封山育林940公顷;青贮窖建设300立方米;坡改梯60亩;机耕道3.75公里;灌溉渠0.2公里;蓄水池8个;沉沙池8口。
20XX年上半年可完成其余项目建设内容。
四、石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
通过三年来试点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各试点县共完成新造林面积5793公顷、封育补植9936公顷,工
程区可提高森林覆盖率近12个百分点;改良草地和人工种草1355公顷,增加植被覆盖率近8个百分点。
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50平方公里,修建和治理坡改梯1.5万亩,可恢复和保护项目区基本农田,有效减少耕地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植树造林、种草养畜起到了固土保水的作用。
二是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发展了各类经果林、用材林,使项目区受益农民年平均增长500-600元;结合标准化圈舍改造和以黑麦草、紫花苜蓿、牛鞭草为主进行草场改良,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万元。
三是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林果业、草食畜牧业、机耕道、三小水利工程的修建,在项目区提供近1500个就业机会,为项目区群众提供近300万元劳务收入同时可解决全市3000多人饮水困难问题。
同时解决当了地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老百
姓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主要做法1、强化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市、县区分别成立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发改、财政、林业、农业、水利、畜牧、国土、环保、交通、建设、科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发改委,负责全市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日常工作。
各县区分别成立了由县(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县(区)长任副组长,发改、
林业、水利、农业、畜牧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区发改局,县区发改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从林业、水利、农业、畜牧等部门抽调人员到办公室工作,专门负责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强项目管理
在资金管理上,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严守财经纪律,严格资金用途管理,严禁截留和挪用,确保资金安全。
县区石漠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项目实施单位均设立专户,县区财政将资金划拨到县区石漠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专户,项目实施单位向县区石漠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项目资金,县区石漠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单位实施的工程进度分期拨付,统一实行报账制。
同时县区石漠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随时会同县区财政、审计、监察、会计核算中心等部门对资金加强检查,发现问题,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及时整改,确保资
篇二: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报告
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报告
一、全省石漠化基本情况
以贵州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面积超过55万平方公里。
石漠化是我国岩溶地区当前最严重的生态问题。
我省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等级最齐、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
贵州岩溶分布面积比重和石漠化面积比重均处于全国各省区之首。
全
省国土总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岩溶出露面积109084.5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2%。
在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37597.3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34%,占岩溶面积的34.47%。
在石漠化分布区,轻度石漠化面积22155.76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积10868.95平方公里,强度石漠化面积3715.41平方公里,极强度石漠化面积857.24平方公里。
全省石漠化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县就有48个。
石漠化已严重制约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长久以来,全省上下一直都在不断探索治理石漠化的有效途径,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以往石漠化治理存在条块分割、缺乏沟通协调,措施单一、可持续性较差,投入不足、治理速度缓慢等问题,因此,必须把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作为一项独立的、系统的工程开展,要按照“系统防治、综合治理”的思路,全面推进石漠化的防治。
在社会各方不断向国家汇报和反映下,20XX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XX—20XX年)》,标志着石漠化综合
治理工作已上升到国家层面,规划将在以贵州为主的西南岩溶地区八省(区、市)的451个县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并明确“十二五”期间将在规划区范围内选择100个县先行试点,我省进入规划实施范围的78个县中有55个列入了试点县名单。
目前,我省对石漠化综合防治主要是围绕国家启动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开展相关工作。
二、全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进度
自20XX年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来,目前国家分三次累计下达投资计划13493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1000万元(即每个试点县2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3930万元,计划下达治理石漠化面积2540平方公里,其中20XX年度540平方公里,20XX年度885平方公里,20XX年度拟计划治理石漠化面积1115平方公里。
截止20XX年8月底,已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377.22平方公里,占两年计划任务的96.65%,主要完成人工造林450.19平方公里,封山育林656.67平方公里,人工种草199.92平方公里,草地改良33.02平方公里,坡改梯22.58平方公里。
分年度完成情况为:20XX 年度任务已完成治理石漠化面积540.22平方公里,占计划任务的99.96%,主要完成人工造林188.38平方公里,封山育林245.6平方公里,人工种草75.46平方公里,草地改良21.04平方公里,坡改梯9.23平方公里,全省55个试点县已全部开展了县级初验和地市级年度验收工作,并进行相应的后期完善;20XX年我省完成治理石漠化面积837平方公里,占计划任务的94.58%。
主要建设内容完成情
况为:完成人工造林276.58平方公里,封山育林413.50平方公里,人工种草127.90平方公里,草地改良13.98平方公里,坡改梯13.30平方公里。
20XX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年度初步设计在经过市(州、地)现场初审后,正在进行省级抽审中,尚未进入实施阶段。
试点工程开展以来,我省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与项目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充分结合,将石漠化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以生态建设为目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具有市场优势和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