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的特点
生态旅游相对于传统的大众旅游而言,是一种自然取向的观光旅游,并被认为是一种兼顾自然保护与发展目的的活动。学者赫克特认为,生态旅游是到相对未受干扰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区域旅行,有特定的研究主题,且体验或欣赏其中的野生动植物景象,并且关心区内的文化特色。生态旅游包含科学、美学、哲学方面的内容,但并不表示从事生态旅游的旅游者要变成这些方面的专家;重点在于一个人从事生态旅游,就有机会沉浸在自然环境中,摆脱日常工作、都市生态的压力,然后慢慢潜移默化,变成一个关心环境保护、自然保育的人。柯特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发展模式,在选定的自然区域中,规划出旅游基地以及生物资源部分,并标示出其与社会经济方面的联结。另一方面,相对于一般旅游大块头式的规划,生态旅游可被视为是一种有事先妥善计划、详细谨慎思考其利益和影响的旅游,它可同时促进地方文化的整合,可将规划重点放在提高地方知识、技能与生活形态,促进当地传统价值的保存,并通过此渠道向游客介绍他们的文化。国际生态旅游学会认为生态旅游为一种负责任的旅行,其负有环境保育以及维护地方居民福利的双重使命。
综合上述可了解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的形式,主要立基于当地自然、历史以及传统文化上。生态旅游者以精神欣赏、参与和培养敏感度来跟低度开发地区产生互动,旅游者扮演一种非消费者的角色,融合于野生动物及自然环境间,通过劳动或经济方式,对当地环境保护和居民做出贡献。所以,生态旅游的概念不仅可应用于保护区,其他
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方式都应注人生态旅游的观念。所以说,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具体的旅游形式,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途径和工具,是可持续旅游原则在自然区域和特定社会文化区域的具体运用和实践。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旅游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包括:
0将对环境的冲击减到最小,不损坏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的永续;
0以最尊重的态度对待当地文化,以最大的经济利润回馈地方;
0给参与游客最大的旅游满足;
0通常出现于相对少受干扰的自然区域或文化区域;
0游客应成为对自然环境保护、管理的正面贡献者;
0以建立一套适合当地的经营管理制度为目标。
Butler(1990)指出生态旅游还有以下的特点:
0规模小;
0通常由当地居民开发;
0在相对未受破坏的自然区域观赏、学习享受自然和当地文化;
0以保护环境和维护当地居民的福利为目的;
O有适当的管理。
上述概括较为笼统,笔者认为生态旅游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性”:
(一)自然性
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二)保护性
和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和产业革命以前的旅游活动相比,当时的旅游只是少数人参与的一种活动,旅游并没有对旅游对象及其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当时不可能提出保护的问题。
和产业革命后的大众旅游活动相比,大众参与的传统旅游由于参加人数之多、旅游热潮来势之猛,使旅游业中的旅游开发和旅游管理均为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下的应急行为,在旅游经济效应的推动下,开发和管理都是粗放性的,旅游活动影响甚至破坏环境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下,人们不得不再次省悟,若再不注意保护,旅游将消耗掉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残留下来的最后的人类自然和文
化遗产。
现代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规划开发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于游客,保护。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的素质,珍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参与性
生态旅游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通过参与来保证旅游者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和充分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所以,生态旅游还要求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会组织及研究者广泛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从而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高品位性与普及性
在生态旅游开展的早期,生惫旅游的参与者多为特定族群,一般
来说是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或文化素养的人,他们多是为大自然美景和奥秘所吸引,以观赏自然美景、获取自然生态知识和人文历史知识为主。他们的收入往往也比较可观,虽然一些自然探险家不一定都很富有,但他们的可随意支配收入必须能保证他有条件从事探险活动。正如有关学者所形容的,他们知识广博,文化和生活品位较高,具有独立人格,喜欢寻找新的刺激和满足。
需要引起注意的一点是,虽然生态旅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针对特殊阶层的旅游形式,但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却表现出生态旅游正在朝着普及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将成为不可遏制的发展趋势。现在,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已不仅仅只限于有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上层人士,越来越多的普通的工人、职员、学生等都加入到生态旅游的队伍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修身养性的生态旅游将成为人们如吃、穿、住一样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态旅游者的队伍还将不断扩大。由于现代生态旅游产生的特有的社会经济背景,在绿色消费浪潮中,绿色旅游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消费热潮,这种潮流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而席卷全球,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全球性旅游时尚。生态旅游的概念提出不足20年,生态旅游在全球已迅速发展,中国1995年才召开第一次全国生态旅游研讨会,短短三四年的时间,生态旅游在全国各地已广泛地开展起来,这都充分说明了普及性将是生态旅游的又一发展特点。
(五)计划性与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