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司法所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
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推进政法部门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见》(政法〔2008〕1号)、省委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政法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川政法〔2008〕117号)等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全面提升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水平与科技含量,为司法行政事业的改革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根据上述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司法所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司法行政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政法部门网络以及司法行政机关现有信息化资源,尽最大可能节约国家财力,推进司法所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投资的综合效益和司法行政信息资源的整体效能,以信息化提升司法行政系工作水平,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领导。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的总体要求,按照全省政法专网的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推进司法所信息化建设。
—1 —
需求主导,突出重点。以司法所的现实需求为主导,突出司法行政工作重点,优先解决影响司法行政工作战略性、关键性的突出问题。
标准先行,同步建设。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司法部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要求,综合考虑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的业务特点,按照统一的标准建设,防止标准混乱,重硬轻软。
整合资源,节约财力。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统筹考虑部门和全局的关系,创新机制,推进共享,防止“信息孤岛”,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节约建设资金。
安全保密,运行稳定。安全体系建设应作为司法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三)主要目标
到2012年要实现以下目标:
1、依托政法专网,建立市(劳教所)、县、司法所统一的网络传输平台,实现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互联互通。
2、依托政法专网,建立VOIP语音系统。
3、建立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人员在线审核、管理系统,实现“减、假、保”等相关执法环节的网络化管理。
4、建立司法行政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司法行政系统与政法—2 —
部门之间,司法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
三、主要任务
(一)打通各司法所到所在地国家电子政务骨干网的网络通道。要求光纤接入,带宽不低于4M。
(二)各司法所要抓紧建设局域网,已经建立局域网的要根据业务需要改进和完善,实现内部的互联互通。
(三)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安全建设标准框架和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有关规定,司法所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机制,按不低于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2级的安全标准建设。安全保障机制建设与整个信息化建设同步开展,同步运行。
四、工作进度
2012年5月底前,根据中央政法委和省委政法委确定的政法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交换体系、共享方式、共享软件(含安全技术标准)及其建设模式和方案,各区县司法局制定和完善司法所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项目规划。
2012年12月底,实现与政法专网、语音电话的对接。
2013年12月底前,按照省上部署,完成全省司法行政信息交换平台、基础数据库、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管理在线审批系统建设,实现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与各级政法部门之间业务网络横向间互联互通,初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 —
2013年6月底前,规范业务协同的网络化流程,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健全业务网络的安全保障机制,实现与其他各政法部门业务网络横向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按需共享。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司法所信息化建设是我市司法行政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各地各单位一定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要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领导和工作机构,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力量,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好实施方案
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制定具体可行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科学论证,落实相应的年度计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三)落实建设资金
我市司法所信息化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要坚持正确的投资方向,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争取落实政府专项投资,建立有效的建设资金保障渠道和机制,采取“统一立项,分级负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解决。各地各单位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
—4 —
(四)加强队伍建设
充实管理人员和技术力量,特别要注意物色、培养和充实既懂技术,又懂业务,善于管理,勤奋敬业的复合型人才。注意整合现有技术人员资源,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尽快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各地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技术部门,负责系统建设、管理和维护。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