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参考课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章引用高士其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一方面把时 间拟人化,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 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生活实际,吸引读 者。
3.第④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 离主旨?为什么? 【答案】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 方法说明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可 记录时间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2.常用人称代词“你”、“我们”,话语亲切。 例如,“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 石”,仿佛作者把读者领到现场讲解一样。文中说的“ 我们”,把作者与读者合为一体。“再仔细瞧瞧”,显 然省略了主语“你”,话语也很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1.抽象的名词形象化,陌生的形象熟悉化,熟悉的形象趣味化。 从修辞上,就是巧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例如,“时间的脚印”这 个标题就用比喻将时间形象化了,“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运用设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岩石是记录员似的。这是抽象的 名词形象化。再如,说冰河对岩石的破坏,“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 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冰河移动是形象的,但是 陌生,喻体则很熟悉,一联想,就产生实实在在的感觉了。这是陌 生的形象熟悉化。又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 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这类拟人句颇有趣味。
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
财害命的。
——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
的材料。
——富兰克林
1.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杂诗》 【译文】一生中精力充沛的青年时期不会再重复出现了,一天 中也很难让早晨再出现一次。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译文】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到头发白了,才知道后悔。 3.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阅读方法解密
举例子作用分析法。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 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说明方法。答题 模式:文章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 (事理)……的特点。
8.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总结全 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地 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我们找寻地下 的宝藏,为人类造福。
放弃他。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
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
——布封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
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
6.“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的 “死”该如何理解? 【答案】“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 以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7.第㉗㉘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举例子。列举“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 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 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难点探究】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来说明“时间的脚印”?
【答案】作者首先设问:开篇在引用高士其的诗《时间伯伯》 后,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由设问句一问一答,从而领起全文 的说明内容。接着作者又是用设问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呢”引入,再从岩石形成的过程和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踪迹两个 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对这一段落即第二部分进行总结:“瞧! 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 一角而已。”这样,通过启承的关键句,理清主体部分看似庞 杂的内容,理解也就容易了。最后一段说明认识岩石中时间脚 印的意义,即增长知识,找寻地下宝藏。
8 时间的脚印
说 明 文
1.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 2.你是通过什么来掌握时间的? 3.除了钟表、日历……之外,你还从哪里看到过时间的流
逝? ……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大家刚才所说过的那些地方之外, 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 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 书……
——(清)王九龄《题旅店》 【译文】世界上什么东西催促年光,使人变老?看来一半是鸡声, 一半是马蹄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2:完成网上的习题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
课文要点的能力。
(重点)
2. 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
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重点)
3.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
和科学精神。
陶世龙(1929— ),生于四川省 安岳县。1949年开始创作科普文章, 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融合的 研究。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 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 文化》。部分作品结集为《揭开大地 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 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 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第二部分(⑤—㉙): 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㉚、㉛):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1.文章以“时间的脚印”为标题,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时间 有脚印是拟人,把时间比成脚印是比喻,本文标题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抽象的时间,具 体化、形象化,更能吸引读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 兴趣。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一部分(①—④):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 式之一。
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
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
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
4.山麓: 山坡与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 5.粗糙: (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6.龟裂: 裂开许多缝子。 7.刨刮: 刮平。
是什么
导思1:文章开头是 怎样巧妙引出说明 对象的?
怎么做
导思2:岩石如何记 录时间的脚印?
关键词: 时间
岩石
意义
导思3:岩石记录时间 脚印有何意义?
说明方法
导思4:文章运用哪 些说明方法来说明 时间的脚印?
一 读一读字音
zōng 踪迹
zhì 装置
xiē
lì
楔形文字 沙砾
zhuó
lù jūn
浑浊 山麓 龟裂
wéi 帷幕
kū 海枯石烂
二 写一写字形
腐shí( 蚀 )
粗cāo( 糙 )
三 记一记词义 1.踪迹: 行动所留的痕迹。 2.海枯石烂: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粹,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3.腐蚀: 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使人在坏的思 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 义项)
4.第⑭段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人类因建设 铁路而炸毁山头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人类对岩石的破 坏速度之快。
5.“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 厚的岩石。”句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不能。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 000到10 000 年的时间,具有确定性。事实上,人类读 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科学,数据有多精确,都 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 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岩石记录了时间的脚印
时
逻
间 的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脚印
辑
脚
顺
印
序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脚印的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以及认 识这一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说明了自然界的一 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 因此我们应该具有探索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