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行为生态学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行为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鱼类的本能行为:本能是最复杂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有重要意义的的行为,在同种动物中表现基本相同。本能通常是具有一定特性的一长串动作群。本能行为总是由动物内部环境某些特殊状态所决定;刺激只作为本能行为的引起者,而并不总是需要他来引导反应经过整套的行为型式。即鱼类的本能行为是由内部环境和感觉刺激的联合影响所引起的先天性反应。从一定意义上看,内在环境决定了反应机制的模式,而感觉刺激引起反应机制,结果是一个复杂的神经机制被发动,引起一个复杂的行为序列。

2.鱼类的领域行为:是动物的一种重要行为。又称为护域行为、领域性,是指与保卫领域有关的一些行为活动。

鱼类领域行为:鱼类在栖息水域某一区域划定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领域,当别的生物侵入的时候,地盘主人会用尽办法驱赶入侵生物,保卫领域地,从而利于鱼类在生殖季节竞争配偶和保护产卵场所,进一步保护鱼卵和幼鱼,这种行为称为领域行为。如香鱼的领域行为。

3.鱼类的学习行为:随经验或学习过程而改变的行为,是后天获得的。鱼类的学习能力在鱼类的一般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鱼类的学习行为包括印记、习惯化、条件反射等行为方式。印记是指一些动物孵化后某一时期内的经验规定了个体未来行为的现象,是学习行为高度特殊化的一种形式且不会随着个体成长而消失。习惯化是在动物一生中都能看到的一种最单纯的学习,是指反复施加某一刺激使动物对其反应强度降低而终于消失的现象。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后天获得的,即出生后经过训练或学习而形成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性的,具有较大的易变性和适应性。鱼类不仅具有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也具有抑制条件反射的能力。

4.鱼类的视觉运动反应:是指动物为了将其视野内的运动目标留在视网膜上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这是一种驱动性,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获得的,在趋流、集群、空间定向、捕食、防御敌害等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该反映对探讨鱼类的视觉特点和游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渔具渔法的开发和控制鱼类也有指导意义。

5.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生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如在鱼类的繁殖行为中会出现帮手鱼(如蓝光鳃鱼)现象,其原因有:领域和配偶的不足(便于日后的取而代之);提高自己的广义适合度;继承领域;获得生殖经验;帮助的互助性;在较好的生境下生存

6.最适摄食理论:由于长期自然选择,鱼类索饵(摄食)过程形成一系列形态、感觉、行为、生态和生理特性,保证鱼类具有良好的摄食效应。这种适应总是倾向于使鱼类获得最大的净能量收益,即所获食物的粗能量(收益)和捕食消耗的能量(成本)之差最大。其摄食原则为单位时间内能量或物质的摄入量最大化并选取质量高、容易获得、有营养的食物。在食物上,选择最有利、质量高的食物和最适食谱;在经济学上,

考虑取得的食物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关系,将饥饿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权衡取食与危险之间的关系,如当翠鸟在水面飞行,饥饿的三刺鱼便不会去水面摄食;在资源量上,选择环境最优越、食物最丰富密集的区域摄食。这些都符合摄食的效率优先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学原则等。

7.广义适合度:个体适合度与根据亲缘关系程度进行加权的亲属适合度之和。不以个体存活和生殖为尺度,而是指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布自身基因的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把自身基因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后代的个体,则具有最大的广义适合度。

增进自己的广义适合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通过继承领域、增加经验等,其整个一生所生育的后代可能将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因为任何亲属体内都有同自己相同的一定比例的共同基因,故其亲属的繁殖成功也将增加自身基因的复制与传播机会。

8.鱼类的集群行为:同种的、年龄和体长相近的个体所组成的鱼类群体,School指所有个体朝着统一方向、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一定的速度移动的鱼群;而Aggregation则没有方向性。鱼群具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集群行为是鱼类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被保留的一种适应性,对鱼类的生存起着十分有利的作用。视觉、侧线感觉、听觉、嗅觉及电感觉等在鱼群形成和维持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鱼类集群具有合作捕食、防御敌害、可能存在着等级化的摄食模式、节省各个体的能量消耗、更快地找到洄游路线、提高繁殖效率等生物学意义。

二、问答题

1、什么是鱼类行为学、鱼类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鱼类行为是指鱼类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的外在反应,他同鱼类的运动不同,行为包括与运动无关的一种适应,如变色、伪装、应激等。鱼类行为包括趋性、本能、反射和学习行为。

鱼类行为学是研究鱼类行为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动物行为学的范畴,与鱼类生态学、鱼类生理学和渔业学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或实验条件下的各种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都是鱼类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鱼类行为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的模式:对某种鱼类的行为方式即执行一定功能的独特方式进行精确、详尽、

反复的观察、记录,并分析制定该种鱼类的行为模式。

2)行为的进化:研究鱼类行为的进化史,并探讨各种特定行为模式的生物学意义,即

适应意义。

3)行为的遗传:研究鱼类行为遗传和变异的规律,以阐明行为在许多世代中是如何变

化的,以及是如何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的。

4)行为的发展:研究在每一代里个体从卵到成体的成长过程中行为是如何发展的,并

阐明影响行为发展的各种条件。

5)行为的生理机制:研究鱼类行为的生理基础,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行为

的影响。

6)行为的应用:着重研究与渔业生产有关的课题,如网具对鱼群的影响,养殖中的选

择性捕捞,增殖中放流幼鱼的行为等。

2.鱼类行为为什么会有多样性和适宜性?

鱼类所处的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如许氏平鮋生活于岩礁区,游泳能力弱,金枪鱼生活于深水大洋,游泳能力十分强;鱼类分布不同,行为也不同,中上层的大黄鱼游泳捕食,底层的鮟鱇诱惑捕食;形态不同,沙丁鱼个体很小,集群生活,鲨鱼则没有如此大的集群;同时由于鱼类生存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温度、盐度、压强、海流等因素也会影响鱼类的行为,如由于我国南北海域温度不同,蓝点马鲛的繁殖时间也不同。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环境破坏、捕捞压力巨大,也是原因之一,如小黄鱼为应对巨大的捕捞压力,降低繁殖年龄。鱼类也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来选择行为,比如香鱼,该鱼具有领域行为,当一条鱼进入他的领域,他会进行驱赶,当不断有鱼进入他的领域,他就不再进行驱赶,因为这样做他的损失更大。鱼类的基因对鱼类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总之,环境的差异造成了鱼类的行为具有多样性;环境的不稳定性造就了行为的适应性,但具有弹性。

3.鱼类感觉器官对集群的作用

鱼类的视觉、侧线感觉、听觉、嗅觉、电感觉以及鳍等在鱼群形成和维持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视觉:视觉对集群的作用有两方面:使个体通过视觉相互诱因同伴;通过视觉使群体的游泳方向得到一致。视觉能够提供一种鱼群成员间的相互诱引力,使鱼群内的各个体相互诱引和相互接近,而且视觉有助于保持鱼体间距离和方位,且对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有一定的感觉能力,因而在集群行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侧线感觉:侧线是一种用以确定邻近鱼的速度和方向的最重要感觉器官,提供一种排斥力,维持着个体间隔。

嗅觉:在视觉不利的夜间鱼群可利用嗅觉来保持群体。

鱼类的集群行为是通过把不止一个感觉来源的信息加以比较而实现的。

4.鱼类的受精方式与繁殖方式

鱼类的繁殖方式分为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

孤雌生殖指未经两性交配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其发生方式包括自体受精与无配生殖。优点:亲代的基因与有性生殖相比将有双倍的表达;降低因寻找配偶、交配所带来的风险与投资

缺点:进化速度远小于有性生殖的种类;无法防止有害变的积累;无法适应改变的环境(新的寄生虫、气候)

孤雌生殖的产生一般源于有性生殖种群中的突变,它虽有一定的近期好处,但无法取代它的有性生殖祖种;最终将以灭绝告终。

鱼类的受精方式: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鱼类集群便有利于该种生殖方式,如鲱鱼、鱿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