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中常见的若干问题(修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 问题
• 4、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 术要点》(建质[2003]46号)中规定范围内的高 层建筑,未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 理规定》进行震设防专项审查。尤其建质 [2003]46号文规定中的特别不规则超限工程调整 结构设计或者进行震设防专项审查。 • 5、外省设计单位依据设计院所在地的地方规范、 标准,特别适外地的地基基础规范这是不符合管 理规定的,设计应依据国家规范与建筑物所在地 的地方规范。
三、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 1、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未验算其稳定性。当设有一侧或多侧开口的地下 室时,主体设计未考虑土压力影响进行受力分析, 并验算整体建筑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当地 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 浮问题时,未进行抗浮验算(地下室车道、地下 水池的抗浮验算比较容易漏掉)。见下图。 • 2、建筑物地存在液化土层时,未对桩基础抗震承 载力进行验算。未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考虑桩侧负 摩阻力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
三、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 9、浅基础施工图中经常未注明基槽开挖后 应进行基槽检验的要求,桩基础施工图中 经常未注明桩端持力层检验、施工完成后 的工程桩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的要求。 • 10、天然地基扩展基础持力层或桩基持力 层下面存在软弱下卧层,有的工程既不进 行沉降验算,又不作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 力验算。
三、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 15、片筏基础设计:片筏基础梁较多、断面尺寸 很大,且未上翻,应采取措施保证基础梁基槽开 挖时防止扰动持力层或基槽两侧土层松动影响承 载力(砂、卵土持力层尤其应注意,基础梁基槽 开挖时基槽两侧土层肯定会松动)。片筏基础设 置沉降后浇带,所在跨在后浇带浇筑之前为悬臂 受力状态,有的悬挑长度很大,应进行施工阶段 验算并满足受力要求。
四、 地下室外墙设计存在的问题
• 5、 人防构造问题:人防地下室采用较高砼 强度等级时,最小配筋率大于砼规范的要 求(如C40,Ⅱ级钢,砼规范最小配筋率为 0.26%,人防规范最小配筋率为0.30%), 很容易违反强条,双向受力的地下室内外 墙水平钢筋也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人 防板、墙拉结筋遗漏造成违反强条也常见 (未设拉结筋或者拉结钢筋间距大于500)。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 中常见的若干问题
汇报人 苏恒强
一、 前言
•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国家 颁布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地方有 关技术政策文件的规定。由于目前的工程 设计越来越复杂,且设计周期普遍偏短,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中难免存在某些 质量问题,以下将经常发现的问题整理列 举出来,供结构专业设计和审查时参考。
四、 地下室外墙设计存在的问题
• 1、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有的工程外墙配筋计算中, 凡外墙带扶壁柱的,不区别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 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 析结果配筋,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 配筋。按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其外墙竖向 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 筋有富余量。建议: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砼内 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如 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外墙板块按双向板计算配筋 外,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妥。竖向 荷载(轴力)较小的外墙扶壁桩,其内外侧主筋也应 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要根据扶壁柱截面 尺寸大小,可适当另配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予以加强, 外墙转角处也同此予以适当加强。
三、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 11、 压实填土地基处理问题,有的工程处 于部分挖方、部分填方地段,填方地段采 用压实填土人工处理地基,其压实填土地 基的填料、施工、压实填土的范围以及压 实填土地基检验等均未提出具体要求说明, 甚至未注明压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和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要求,压实填土地基施工质 量如何控制,其地基承载力能否达到设计 要求等均存在疑义。
四、 地下室外墙设计存在的问题
• 3、地下室外墙在计算中,有的工程漏掉抗 裂性验算。外墙的厚度目前做得比较薄, 外墙钢筋保护层比较厚,其裂缝宽度控制 在0.2mm之内,往往配筋量由裂缝宽度验 算控制。 • 4、地面层开洞位置外墙设计:地面层开洞 位置(如楼梯间、地下车道)地下室外墙 顶部无楼板支撑,为悬臂构件,计算模型 的支座条件和配筋构造均应与实际相符。
三、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 4、抗拔桩设计时,桩身配筋量仅按强度要求进行 计算,缺少裂缝宽度验算,按裂缝宽度控制计算 结果的配筋量远大于按强度要求计算的配筋量, 在设计中往往缺抗拔桩静载试验及其配筋做法等 要求说明。有抗拔要求的承台按一般桩基受压的 承台进行配筋,承台顶部受拉区未配筋,筏基基 础梁或地下室底板梁的受力方向与一般楼屋面梁 板不同,其梁配筋设计也采用平法表示但未附加 图示说明,存在安全隐患。预制管桩用于抗拔桩 应验算连接焊缝,桩顶锚固。
三、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 13、天然地基锥体独立基础设计问题,有的基础 设计锥体斜面坡度大于1:3,该锥体部分砼很难振 捣密实,现场施工往往是砼自然堆上,采用铲子 或抹灰刀拍捣成形,其锥体部分的砼很难达到设 计强度要求。故建议:改为阶形独立基础为好。 既保证独立基础砼施工质量,又使基础在柱轴力 作用下砼局部承压验算容易满足。 • 14、平板式筏板基础应区分柱上板带与跨中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 对基本风压值未明确的地区较多,基本风压值的 取值较乱, 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不应小于30年一 遇基本风压值的1.1倍,对于山区的建筑物,风压 高度变化系数应考虑地形条件的修正。对于特别 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 压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7.1.2条及条 文说明: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 构,以及自重较轻的钢木主体结构……考虑适当 提高其重现期。
四、 地下室外墙设计存在的问题
四、 地下室外墙设计存在的问题
• 2、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 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 矩大小一样,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其厚 度和配筋量应匹配,这方面问题在地下车道中最为 典型,车道侧壁为悬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 小于侧壁底部。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也经常发现 类似问题:标高变化处仅设一梁,梁宽甚至小于底 板厚度,梁内仅靠两侧箍筋传递板的支座弯矩难以 满足要求。地面层开洞位置(如楼梯间)外墙顶部 无楼板支撑,计算模型和配筋构造均应与实际相符。 车道紧靠地下室外墙时,车道底板位于外墙中部, 应注意外墙承受车道底板传来的水平集中力作用, 该荷载经常遗漏。
三、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 8、目前建筑工程大量采用截面尺寸较小的预应力 管桩,且在多层建筑中采用单柱单桩或一柱两桩 基础,柱底弯矩由基础梁和桩共同承受。单柱单 桩或垂直于两桩连线方向的基础梁设计中,未考 虑平衡该方向柱脚在水平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所 产生弯矩因素,基础梁的上下主筋在桩台内锚固 长度与构造做法要求未加说明。桩身考虑承受上 部结构传来的弯矩作用时也未进行抗弯承载力计 算,存在着抗震薄弱环节,给工程留下潜在的隐 患。
五、 上部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 1、结构计算总信息: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风载体型系数(高层建筑取值按高规 3.2.5);特征周期;抗震等级(对局部调 整的须在“构建特殊定义”中确定如:转 换层“高规”10.2.5、加强层10.3.3、错层 10.4.5、连体10.5.5);偶然偏心,双向地 震扭转效应;框剪结构的0.2Q0调整层号; 柱的配筋计算原则,若用单偏压则应在 “特殊定义”中指定角柱。
二、 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 问题
• 2、施工图指定建筑材料、生产厂家违反《建设工 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 • 3、桩型及其施工工艺的选择与实际环境、地质条 件不相适应,未考虑挤土、振动、噪音可能对周 边造成的影响,不符合环保、施工安全的有关要 求,如在市区使用锤击桩、在可能造成污染的环 境区域内使用冲钻孔灌注桩且无泥浆处理系统、 有砂碎卵石含水层,深厚淤泥层,垃圾填埋层以 及化工厂等场地使用人工挖孔桩等。
三、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 5、抗拔桩计算问题:抗拔桩配筋计算时荷载分项 系数取1.0有误(审查中发现,抗浮计算时水浮力 和压重分项系数均取1.0计算,当水浮力大于压重 时,抗拔桩桩身配筋按“[水浮力-压重]/ 钢筋 强度”计算,严重错误)。 • 6、承台计算:应根据实际桩反力进行计算,有的 工程桩反力统一取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进行计算不 安全,在偏心荷载作用下桩反力可能大于该值 (最大允许反力为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的1.2倍)。 • 7、两桩承台抗扭设计问题:两桩承台上面承受可 能产生扭矩的荷载,如布置L形墙肢,至少应在构 造上考虑扭转影响(即按梁式配置箍筋)。
二、 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 问题
二、 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问题
• 采用旧规范、标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 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 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选用的 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其质量要求必 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在一些设计文件所注 明的“设计依据”中,常常会采用一些已经废止的 规范和标准图集,如91年的《建筑钢结构焊接规 程》、96年的《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等等(钢 结构设计文件由这方法问题较多),采用淘汰材 料或产品(如大城市中采用实心粘土砖墙)也视 为违反规定。
三、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 16、地面层高差处挡土结构做法问题:经常发现建筑物底 层地面由于使用要求设置较大的高差,采用钢筋砼墙作为 挡土结构,钢筋砼墙落在基础梁上,支承挡土墙的基础梁 承受挡土墙传来的水平荷载作用,该基础梁承受双向弯矩, 并以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弯矩为主。存在的问题是:基础 梁宽度太小,当跨度较大时难以承受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 弯矩(有的工程仅取200或250,而跨度为5m左右,截面 计算高度仅为跨度的1/20~1/25),且常见未按计算配筋、 配筋方式也不对(未在梁两侧配筋)。有的工程地面层高 差处挡土结构套用标准图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落在 回填土上,未对填土进行处理存在安全隐患,并且重力式 挡土墙与承台间的基础梁存在交叉打架的问题。
三、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 12、天然地基独立基础带梁板式的地下室底板设计中, 地下室底板与柱下独立基础埋置于同一持力层上,结构 计算中仅按上部结构荷载全部由柱下独立基础承担,而 地下室底板仅按一般地下室底板受荷情况进行设计,实 际上整个地下室底板与柱下独立基础在上部荷载作用下, 将会一起发生沉降变形共同受力,按上述计算原则进行 设计,对底板而言是偏于不安全的,有可能会导致地下 室底板承载能力不足而开裂。按照变形协调受力的原理, 应当将地下室底板与独立基础连为一体按弹性地基有限 元受力分析。也可以采取如下模式:除了柱下独立基础 之外,其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层之间采取褥垫处理措施。 这时,底板可不参与独立基础分担上部荷载,而按底板 本身承受底板与疏水垫层自重、地下水上浮力、人防等 效荷载(有人防时考虑)等进行设计。
三、 基础设计方面的问题
• 3、桩基础设计中,仅按竖向荷载作用进行 布桩,未验算弯矩作用下承台底部边桩的反 力。尤其是框剪结构的剪力墙及剪力墙结构 核心筒底部弯矩和剪力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 较大,不应遗漏。对于水位较高的地下室和 短肢剪力墙、大跨度结构等弯矩较大的承台 底部桩基尚应验算是否存在向上的抗拔力。 工程桩承载力按静载试装取值时未扣除地面 至地下室承台底深度范围内的摩阻力。
二、 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 问题
•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279号)规定未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工 程设计将被处以罚款。常见的问题是基础 设计参数取值与勘察报告不符,包括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取值、桩基础和支护结构的 计算参数、地下水位取值等。出现该问题 的原因主要在于设计单位根据个人的经验 确定设计参数,且未与勘察单位协调调整 补充相关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