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傣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傣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各个地区的民族服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工艺技术水平,而且也浓缩积淀着民族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宗教的诸多文化意蕴,体现了他们民族的审美追求,还体现了他们特有的文化心理和礼仪制度。本文主要围绕傣族的服饰文化来思考一些现代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的问题。
【关键词】傣族服饰文化等
一、过去的傣族女子服饰
傣族女子的服饰很有特点,但各个地区又有所不同。现主要就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的傣族女子服饰进行描述。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妇女一般都是上身穿白色、天蓝色、或绯红色紧身内衣,外面套以大襟或对襟的圆领窄袖短衫,这种短衫独具特色,袖管又细又长,紧贴胳膊;衣服的腰身又细又短,腰背处有一小部分外露,下摆较宽显得大。下身穿颜色艳丽的筒裙,长到脚面。筒裙上有数到花条,花条的多少,表明所属的阶层,据说规定非常严格,任何人不能违反。在这一地区,妇女有穿花鞋、拖鞋的习惯,利于避暑。她们喜欢将头发盘在头顶,插上一把月梳或是鲜花,有的还带上一块花头巾,显得婀娜多姿,优美动人。
德宏傣族妇女的服饰又有所不同。她们在当姑娘的时候一般穿白色或绯红色的大襟短衫、长裤,将发辫盘于头上,腰间束一块小的围腰,结婚后才穿上对襟短衫和筒裙。德宏地区傣族妇女的发饰也不一样,年轻的妇女是将头发束于头顶,中老年妇女则不再束发,而改戴成一种黑色的高筒帽。在傣族村寨里,要分辨少女和少妇,关键在银腰带上。凡已婚的妇女会把家中的几把钥匙挂在银腰带上作为标志,而银腰带上没有挂钥匙的就是未婚少女。
二、现在傣族妇女的服饰
如今的傣族女子,内穿色泽淡雅的无领、无袖紧身胸褂,外穿无领细袖紧身短衣,下穿筒裙,短衣及腰,长裙及地。长裙打折,多用银腰带系于腰际,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维”之美,加上所选的布料轻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大体上只是在过去的服饰上做了一些改变,现在人们经过一些加工把服装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式,再加上一定的装饰,使看起来既有少数民族的味道,又融合了现代的元素,非常美观。城镇的女子已经极少缠头巾了,多挽髻于顶,插上别簪、卡梳、鲜花等来装饰。
衣裙色泽以孔雀绿、淡绿、粉红、淡黄、嫩黄为主,十分鲜艳华丽。衣料也多选薄而柔软的乔其纱、的确良或有锦丝绸缝制。外出参加集会或赶摆时,足登时髦皮鞋、凉鞋,肘挂拎包、手撑花伞遮挡烈日,处处显出优美动人的风采。衣裙款式在吸收传统服饰“精华”的基础上,朝着优美、轻柔、靓丽的方向发展,进一步突出孔雀之乡绚丽多彩的特点。
位于我的家乡华坪的傣族,她们的服饰很像金平的花腰傣。她们的服饰比较艳丽,衣裙以红色为主,再以黑、绿、蓝、黄进行修饰,她们包头帕,戴大耳环,因为跟山上的傈僳族经常接触,所以服饰方面也接近山上的花傈僳。出门的时候喜欢背一个布包,上面绣有美丽的图画。这里的傣族无论男女都喜欢穿无袖的短衫和短裤,因为是在坝区,经常下田干活,为了方便和避暑,他们穿得就比较薄和轻便。但有重要节日的时候就会穿着节日的盛装出席。一般傣族的妇女都会戴一根银手镯。现在这里的傣族已经越来越被汉化了,许多当地的傣族也不再自己做衣服,男的在平时都不穿自己的服装了。
三、傣族的手工艺
傣族人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银器不但在傣族人民的信仰中广泛用作宗教祭祀的法具,而且傣族人们也十分喜爱银子的纯洁。傣族男女就有把银腰带作为爱情的信物。傣族的银器工艺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生活用具,如银碗、银杯、槟榔盒等,二是佩挂饰品,主要有银项圈、项链、手镯、戒指、耳环、腰带等。银腰带多由银丝编织成蛇纹或结成连环扣,再一个一个地接起来,在带钩处镶上花卉图案,增加美感。这种银腰带美观、实用,很受傣族妇女的喜爱。如果哪位姑娘爱上小伙子以后,她就会把银腰带送给小伙子,希望爱情如银腰带一样闪光。
傣族的另一种著名的工艺品就是傣锦,傣锦有棉布织锦和丝绸织锦之分。傣锦是一种古老的手工纺织工艺,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傣锦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艳丽、坚牢耐用。图案有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卉和几何图案等。每一种图案的色彩、纹样都有特定的含义,如红绿颜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等。今天,傣锦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提高,除了制作筒裙、挎包、床单、被面、窗帘手巾外,还设计制作出了傣锦屏风、沙发垫等新品种。这就使传统工艺得到了传承,又使当地的傣族人民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弘扬了我们的民族文化。
四、思考
傣族的服饰、民间工艺都属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扬民族精神,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工艺美术珍品的条例。我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因为有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使我们国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时代在不断发展和变迁着,很多民族民间文化也在逐渐消失,如果有一天世界的各种文化都融合成一种文化了,那就太单一了。其实从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分析,有很多文化都是我们国家的瑰宝,是值得我们去传承和保护的。像这些民族的工艺品。它们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用品还是文化的展现,因为世人可以从这些工艺品中读出民族的历史、宗教、经济状况、政治等知识,这些工艺品是他们智慧的结晶。还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曲艺、音乐舞蹈等民族文化,还有年事已高的传承人,为了不让民族文化流失,国家在近几年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这些文化,但我觉得光有这些制度还不够,应该落实到每一步的保护,如培养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人,让他们学习自己民族的工艺制作技术,给予他们物质上的补助,因为有的民间艺人的物质生活得不到改善,他们就想别的出路,导致了工艺的失传。要加强教育制度的改进,现在一些地区已在实行双语教育,这也是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一种方法。我觉得还可以开设剪纸、编织、纺织等课程,让这些技艺得到传承。
对于民族文化,我觉得我们应该去粗取精,法律制度方面还得加强完善,我相信,在文化工作者和全社会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在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方面取得成果。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的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和弘扬,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永远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参考资料:
《传扬生活妙韵的巧技——云南民族工艺》杨雪果编著 2000年8月
《百彩千辉——云南民族服饰》玉腊编著 2000年12月
《云南民族文化概说》施惟达、段炳昌等编著 2004年
《文化人类学教程》孙秋云编著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200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五、前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