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范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范本
专业代码: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及其必要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受到中学物理教学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初步训练。毕业后适宜进一步攻读物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者在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普通中学及技术学校从事物理学教学、教育研究及其他物理应用的技术工作。
二、培养要求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觉悟和健康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修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专业基础,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及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科前沿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并获得初步科学探究和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本专业训练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2、具备数学、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物理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
4、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物理教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一级学科:物理学
二级学科:理论物理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 4年修业年限:4-6年
毕业条件:本专业的学生,德、体合格,在校期间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至少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75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97学分,专业选修课28学分,其它选修课14学分(其中包括全校公共选修课8学分,方向内专业任选课6个学分),实验课外实践环节57学分。
授予学位:本专业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遵义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要课程及简介
(一)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力-热学实验、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及实验、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近代物理及实验。
(二)课程简介:
L.高等数学(Advanced Mathematics)
【主要内容】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深刻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能够运用高等数学的基本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主要参考书目: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四版)、四川大学编《高等数学》1—3册(第四版)
2.力学(Mechanies)
【主要内容】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质点和质点组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碰撞问题、角动量、刚体力学、固体的弹性、振动、振动和声、流体力学等。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⑴比较系统地掌握力学基础知识,能比较灵活地加以运用,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⑵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中学物理力学部分的教材,能独立解决今后教学中遇到的一般力学问题;⑶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⑷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主要参考书目:漆安慎等编《力学基础》,赵凯华等编《力学》,梁昆淼《力学》上册。
3.热学(Thermodynamics)
【主要内容】温度与状态方程、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规律及相关应用、气体内部的输运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液体的表面性质、固体性质和物态间相互转变等。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⑴认识物质热运动的特点、规律和研究方法,掌握比较系统的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⑵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中学物理热学部分的教材,能独立解决今后教学中遇到的一般热学问题;⑶为学习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⑷通过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主要参考书目:秦允豪编《热学》,赵凯华等编《热学》,黄淑清编《热学教程》。
4.电磁学(Electromagnetics)
【主要内容】静电场的基本规律、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稳恒电流、稳恒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等。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⑴全面、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⑵具备分析、处理、讲授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能力;⑶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了解电磁学的发展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主要参考书目:赵凯华等编《电磁学》,梁灿彬等编《电磁学》。
5. 光学(Optic)
【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光学、几何光学、近代光学三部分。物理光学部分主要介绍光的干涉和衍射两大基本光学现象及其处理方法,以及相应干涉、衍射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自然光和各种偏振光的特性、产生方法、相互转换和检验,旋光性以及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等;几何光学部分主要介绍几何光学基本定律,近轴光学系统的物像规律、基本公式,作图成像、光澜常用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等;近代光学部分主要介绍激光的特性、激光原理、激光器、激光的应用、全息原理及非线性光学等。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⑴牢固掌握有关光的传播及其特性,包括干涉、衍射、偏振等基本现象、原理和规律,了解它们在科研、生产和实践上的应用,为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⑵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作图方法,熟悉典型助视光学